動物愛打架的原因

  動物生物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但它們對於生存的基本要求都不外是攝取食物獲得能量、佔據一定的空間和繁殖後代。


動物打架

  

  在電視、電影播放的動物世界裡,我們總能看到雄性動物激烈相爭的場景,無論是凶猛的虎、狼,還是溫馴的食草動物,甚至平時彬彬有禮的海鷗、鳥翼蝶等,在求偶期間,這些雄性動物都會化身為好鬥分子,對其他雄性大打出手。

  雄性動物間的角鬥,無疑是力量和耐力的大比拼,如兩頭美洲野牛相鬥,可以大戰無數次直到日落黃昏,有的個體間的戰鬥甚至能持續兩天。芒背絲魚到了發情期時,所有雄魚腹側都會變成紅色。對於雄魚來說,所有的其他雄魚都是敵人。即使雌魚不在身旁,這種雄魚見到紅色物體也照樣攻擊。科學家們還通過實驗證實,在繁殖期雄性芒背絲魚的好鬥是與生俱來的。

  有意思的是,雄性動物間的爭鬥雖然激烈,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點到為止,勝的留下,輸的撤退,非常守信。如昆蟲中的迷卡鬥蟋,勝者有君子之風,而輸的一方則會心服口服,甘拜下風,絕不死纏爛打;海象、獅子等雄性,爭鬥起來不管多猛烈,在一方認輸後,另一方也絕不會趕盡殺絕。在動物看來,對手逃走即是放棄權利,無須再去追殺。不過也有例外,少數種類雄性爭鬥也不乏丟掉性命的,如雄性林麝因為在爭偶時打鬥太過激烈,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傷亡。

  大多數動物的兩雄爭鬥都是同種間的生存競爭,它們為異性、領地、地位而戰。為了種族繁衍,雄性使出了渾身解數,不僅通過爭鬥奪取擁有豐富食物來源的領地,還要直接通過角力格鬥來取得雌性的青睞。爭領地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爭奪與雌性的交配權。在雄性不能參與育幼的情況下,雌性從有性生殖得到的唯一好處就是能夠利用雄性的優質基因。因此,雌性擇偶時往往選擇那些具有優質基因的雄性,而優質基因往往表現在格鬥中獲勝的雄性身上。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雄性動物之間愛打架並非像人類那樣更多的是一種炫耀,而是為了繁衍更好的後代,是神聖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