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查做哪些專案

  血常規檢查做為常規檢查專案的一種,就說明一般檢查都會涉及到這個專案。那麼你知道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血常規有哪些檢查專案。

  血常規的檢查專案

  1、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測定***HGB***

  血常規的化驗單的第一項都是紅細胞計數的檢查,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給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並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這就是血紅蛋白***Hb***。

  一般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對固定的。但在發生貧血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值就會發生變化,如發生低色素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就會十分明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所以在看化驗單時,一定要首先注意這兩項的數值。

  2、血小板計數***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沒有它,就可能因一個小傷口而出現生命危險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計數是在觀察化驗單時應該注意的第三個重點,如果血小板減少的話,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

  3、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

  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化驗單中的白細胞計數***WBC***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分類計數是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由於各種白細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況下,可引起不同型別白細胞的數量發生變化。

  一般而言,只要掌握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L***的分類就可以了,因為在平常的生活中,醫生是根據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髮生,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麼型別的感染,應該使用什麼型別的藥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是細菌性的感染,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常規檢查能查出什麼疾病

  血常規檢查可以檢查的疾病非常多,常見有貧血、白血病、敗血症、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各種血液疾病,還能對造血功能進行有效評估。

  如果在血常規檢查中發現異常,並不能單憑一項檢查就確診,如果白血病的確診還要結合骨髓檢查才能下定論,血常規多為輔助檢查,能發現一些疾病早期病變,意義重大,這也是為什麼每次體檢都有血常規的原因。無論你身體健康還是有不適,都要檢查每年做一次體檢,這樣才能對身體健康做科學有效的管理。

  血常規檢查注意事項

  檢查前: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後,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抽血時應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採血的困難。

  檢查後:

  1、抽血後,需在針孔處進行區域性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2、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面板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3、抽血後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後再進行體檢。

  4、若區域性出現淤血,24小時後用溫熱毛巾溼敷,可促進吸收。

  血常規檢查也是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佈來判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