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腦勺壓疼頭暈的原因

  蹲在地上一站起來,就覺得頭暈暈的,眼前是黑黑的一片,頭嗡嗡的響.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頭痛是指以頭部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痛症,是臨床較常見症狀之一。頭痛常常由於過度勞累、緊張、受涼、睡眠少等原因引起,不大引起人們的重視。經過休息、充足的睡眠即會消失。但某些疾病引起的頭痛,是一種訊號,經過休息也不能恢復,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頭痛產生的原因十分複雜,有顱內的、顱外的;有頭顱區域性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許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頭痛。

  頭暈又稱為眩暈,是一種主觀的感覺異常。可分為兩類:

  一為旋轉性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 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景物旋轉。

  二為一般性暈,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 分類及常見疾病 頭暈是一種常見症狀,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因此,我們可將引起頭暈的疾病進行分類敘述,使大家對“頭暈”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1.旋轉性眩暈 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1***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症。常見於梅尼埃病<曾譯美尼爾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用鏈黴素或慶大黴素等藥後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

  ***2***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幹、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2.一般性眩暈 ***1***心源性眩暈:常見於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暈: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暈:常見於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痺等。

  ***4***血壓性眩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眩暈。

  ***5***其它:貧血、頸椎病、急性發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症等均可引起頭暈

  延伸-落枕致後腦勺疼

  後腦勺疼是怎麼回事?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痠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病因

  落枕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可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志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或發生肌肉人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執行不暢,區域性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二是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痺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症狀

  落枕的臨床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涼等因素。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欠利,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於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

  治療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鍼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為佳。患者可在痛點做點壓手法,點壓時以不引起疼痛,有酸脹感為宜。還可對痛處肌肉進行拿捏,這樣可以緩解疼痛和肌肉的痙攣。如有條件可在醫院進一步手法治療。還可以配合活血舒筋,疏風活絡藥物內服。或活血止痛類膏藥外敷。也可以行鍼灸或耳針治療。鍼灸可取風池、大堆、風門、曲酷桓、外關、痛點等。耳針可取神門、以質下、壓痛點等。如配合熱敷效果更好。

  落枕症狀緩解後可行頸部功能鍛鍊,以增強頸部力量,減少復發機會。方法如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分別作抬頭望月,低頭看地、頭頸向或後轉,眼看右方、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右側彎、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轉向右後方上方、頭頸轉向左後止方、頭頸各左右各環繞1周。以上動作宜緩慢,並盡力作到所能達到的範圍。

  預後

  落枕起病較快,病程也很短,1周以內多能痊癒。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不以治療者也可自愈,但復發機會較多。落枕症狀反覆發作或長時間不愈的應考慮頸椎病的存在,應找專科醫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治療。

  落枕的發生與睡眠狀態有關,高度適中而柔軟的睡枕,避免睡時直接風吹對減少落枕的發生是有十分的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