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氣功

  氣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當時的稱呼不叫“氣功”。歷史記載中的導引、按蹺、行氣、吐納、辟穀等等,都與現在的氣功有關。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氣功養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氣功養生的介紹

  最早流傳下來的“行氣玉佩銘”,記載了戰國時期的情況,是用玉石雕刻的藝術品。原刻於十二面圓柱形玉佩上。現藏天津歷史博物館。

  有人說,把這個玉器當作“玉佩”其實並不恰當,此器實為一個“杖首”。玉器的基質為青玉,有灰黑色暈斑。十二面稜柱體,高5.2釐米,寬3.4釐米。中空但未穿頂,用來套在杖上,頂部為圓形平面,一面下部有一孔與內腹相通,稜面經拋光。在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陰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號,共計四十五字,記述了“行氣”的要領,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有關氣功的最早記錄,也是中國古代醫學理論較早的文獻記載。

  銘文說:“行氣,深***吞***則蓄,蓄則神***伸***,神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明***萌***,明則長,長則復,復則天。天兀***機***舂***衝***在上,地兀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不同的版本的介紹材料,文字不盡相同,大體上出入不太多。那麼,這段文字表達的是什麼含義呢?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釋其文為:“這是深呼吸的一個回合。吸氣深入則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則定而固;然後撥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與深入時的徑路相反而退進,退到絕頂。這樣天機便朝上動,地機便朝下動。順此行之則生,逆此行之則死。”

  值得指出的是,古人把氣體的吸入、撥出這種極為平常的生理現象,刻在一件玉器上,畢竟不是一件尋常的事情,而是為了說明一個不尋常鍛鍊方法。

  1975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導引圖》,墓主人把導引吐納的形體動作,作為墓葬的重要隨葬品,也是看重這種養生措施的一種表現。張良學在西漢王朝建立後,功成身退練習“辟穀”,也和重視導引、行氣有關。因此,《行氣玉佩銘》記載的內容,應該是最早的關於內氣煉養的方法。

  建國初期,在1955年12月19日中醫研究院成立典禮大會上,唐山市氣功療法小組與石家莊流行性乙型腦炎治療小組、重慶市痔瘻醫療小組、以及治療血吸蟲病藥物“腹水草”的貢獻者,一起受到衛生部的表揚,並接受了衛生部頒發的獎狀和獎金。可見氣功治療的功效一定非同小可。

  那麼,他們又是如何取得這些成果的呢? “氣功”這一名詞是怎樣來的呢?

  李春才《醫用靜功學》一書說:“氣功這個名稱,是原抗戰根據地冀南區衛生局局長黃月庭先生確定的。黃先生是真正的權威人士,因此,特邀請黃老談談氣功命名的前前後後,以曉世間。”

  1949年3月,冀南區召開的衛生行政工作會議上,第一次公開而正式地使用了“氣功”這個名稱。在這次會議上,幹部療養所所長趙景春作了《氣功治療慢性病的總結報告》;第四專區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浚川做了《氣功治療的臨床觀察報告》。

  這次會議是黃月庭先生主持的,馮英處長也出席了會議。黃月庭以衛生局局長的身份,向大會正式宣佈了“氣功”這個名稱。約定俗成,沿用至今。

  1953年,河北省保定幹部療養院增設了一個氣功科,劉貴珍調任氣功科主任。對於他的治療方法,河北省衛生廳段慧軒副廳長命名為“氣功療法”。

  功療法被衛生部表揚之後,為推行這一療法做了最好的宣傳,使很多人接觸到這樣一種養生治病的方法。

  河北省醫療氣功醫院專家委員會專家張天戈先生,如今70多歲,他早年親身參加了北戴河氣功療養院的很多工作,被人稱為氣功療養院的“四大天王”之首。他見證了氣功興衰,也多次出國交流氣功科學。

  1956年開展的氣功療法,主要是內養功、強壯功、保健功;傳統的有: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太極劍等。以傳統的功法為主,太極拳等是配合靜功的主要動功。由劉貴珍副院長主持業務工作,並主教氣功療法***劉貴珍同志在1956年由河北省任命副院長,以後提升院長***。他是內養功第六代傳人,主講內養功法。劉貴珍的老師內養功第五代傳人,劉渡舟老先生也在這個院裡作高階顧問。但是,張先生到北戴河一個多月也沒有見過劉貴珍是什麼樣,據說是在北京為中央領導人教功治病。劉貴珍先生當時正患慢性肝炎,並在北京確診為早期肝硬化。過去因為患肺結核、胃潰瘍、神經衰弱而用氣功治好了他自己的病,以後又拜劉渡舟為師,故此,因病得藝,一生以氣功為業了!

  張天戈先生在《試論中國醫療健身“氣功熱”的社會文化背景與預測》一文裡,對於氣功在我國的興衰,做了比較好的概括。他說:“中國醫療氣功發展已經有五千年的歷程。眾所周知,醫療氣功得到科學的發展,卻是在建國後的五十年代。至今已經過去四十多個春秋,在中國的大地上,沒有哪一個治療方法能像氣功療法那樣,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程度。但是,醫療氣功的發展之路卻又是曲折的、艱難的,災難重重。”

  中醫氣功養生的方法

  發揮練功人的意識能動性。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變被動為主動:歷來的治療方式基本上都是醫生給患者進行檢查、診斷和治療,患者總是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氣功療法則是患者通過親自練功,自己為自己治病,變被動為主動。

  ***2***、變外部為內部,變他養為自養:傳統的醫學重視的多是向外界尋求保健治療的方法。例如不斷合成新藥代替舊藥;研製新的疫苗去預防傳染病,生產含有微量元素的食品等。這種只注重外部療法的醫學模式,忽視了人體自身內部條件的重要性。事實證明,人體內部存在著一種潛力很大的心理生理形態自調機制,認識、掌握和利用這一規律,為人類自身的保健醫療服務,是氣功鍛鍊發揮意識能動性的又一體現。

  ***3***、變物質為精神:以往的醫療多采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等。這些均屬於物質治療。而氣功療法要求練功人修心養性,強調自我精神調節,改善情緒,培養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呼吸、形體、心理鍛鍊的有機結合

  呼吸、體勢、意念三類鍛鍊方法,也稱作練功的三要素,其中意念鍛鍊是統帥,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古人所說的全憑心意練功夫,就概括地表達了這個思想。意念的鍛鍊實質是一種心理鍛鍊,但不同於普通的心理療法。體勢的鍛鍊更重要的是對形體、體力的鍛鍊,即所謂的外練筋骨皮。氣功鍛鍊有多種呼吸方法,主要是用來吸引注意力幫助入靜的一種手段。練功時將心理、姿勢、呼吸的鍛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

  心身同練整體觀

  功是一種自我心身鍛鍊方法,亦即精神與形體同練。也可陶冶性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的性格。心身同練的另一層含義是氣功鍛鍊的整體性。氣功鍛鍊時所產生的效應對全身各系統組織、器官及心理同時都有調整作用,而不是隻對一個內臟、一個系統起作用。

  調動和培育人體生理潛力

  潛力屬心理學範疇,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可以有效地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變化及潛力的調動。這種變化之劇烈,甚至可以引起人體的形態實質發生改變。這種心理生理形態反應環節正是我國傳統養生氣功具有療效的重要機制。換句話說,我國傳統氣功的作用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就體現在對人體潛力的調動與培育上。研究掌握並利用這一規律,等於在中醫寶庫中挖掘和發展了一門更高一級層次的治療理論與方法,也是對現代醫學的一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