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為什麼能使我們看清遠處的東西

  望遠鏡,又稱“千里鏡”,是一種利用凹透鏡和凸透鏡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是通過透鏡的光線折射或光線被凹鏡反射使之進入小孔並會聚成像,再經過一個放大目鏡而使人看到遠處的物體,並且顯得大而近的一種儀器。望遠距離、放大倍率、解析度為其重要因素。望遠鏡的第一個作用是放大遠處物體的張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細節;第二個作用是把物鏡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徑***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觀測者能看到原來看不到的闇弱物體。1608年荷蘭人漢斯·利伯希發明了第一部望遠鏡。1609年義大利佛羅倫薩人伽利略·伽利雷發明了40倍雙鏡望遠鏡,這是第一部投入科學應用的實用望遠鏡。望遠鏡一般應用於遠方觀測或太空觀測。


望遠鏡

  ?

  望遠鏡前面直徑大、焦距長的凸透鏡叫物鏡;後面一塊透鏡直徑小,焦距短的叫目鏡。物鏡把來自遠處景物的光線,在它的後面匯聚成倒立的縮小了的實像,相當於把遠處景物一下子移近到成像的地方。而這景物的倒像又恰好落在目鏡的前焦點處,這樣對著目鏡望去,就好像拿放大鏡看東西一樣,可以看到一個放大了許多倍的虛像。 那樣,很遠很遠的景物,在望遠鏡裡看來就彷彿近在眼前一樣。 望遠鏡同其他光學儀器一樣,經過一段漫長的發展歷史,各種結構形式的望遠鏡相繼問世。根據光學原理,可歸納為折射式和反射式兩大類。折射式望遠鏡,常見的有稜鏡雙筒望遠鏡,因它鏡筒短、視野大,攜帶方便,常用於軍事和野外考察;反射式望遠鏡是由凹面鏡作物鏡,凸透鏡做目鏡,用於天文臺觀察天體。第一個申請望遠鏡專利的人第一個獲得望遠鏡專利的人是荷蘭光學儀器商漢斯·利珀希,他在 1608年申請到了該項專利。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根據利珀希的望遠鏡,在1609 年自己製作了一個。他在設計上加以改進,很快就用它來研究行星和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