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是怎麼形成的

  旋渦與漩渦都是急速自旋的流體旋轉時形成的螺旋形。 在海洋上形成的漩渦黑洞,令人好奇其中的原因。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漩渦的成因吧。

  旋渦的形成

  由於地轉偏向力,物體在地球表面垂直於地球緯線運動時,由於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而變化,由於慣性,物體會相對地面有保持原來速度的運動方向的趨勢,這就叫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物體從南向北運動,地球自轉線速度變小***赤道處線速度最大***,物體由於慣性保持線速度不變,於是就向東偏向,相對運動方向來說就是向右。

  從北向南運動時,地球自轉線速度變大,於是就向西偏向,相對運動方向也是向右。所以在北半球物體運動時統一受到向右的地轉偏向力。同理,物體在南半球運動時統一受到向左的地轉偏向力。 現在再來看這個水流產生的漩渦.假如沒有地轉偏向力的話,那麼水流將會沿著從中心出發的放射狀線條流入.流入速度方向指向中心。例如在著名的赤道之國厄瓜多的赤道線上,用漏斗注水實驗時,水流呈垂直下降而不形成漩渦。在北半球,流入速度方向偏右,所以流入的水流速度方向指向中心偏右位置,這就形成了逆時針的漩渦。同理在南半球形成順時針漩渦。

  旋渦的原理

  先想想 水流漩渦是怎麼來的。大部分的 資料,甚至是 物理老師都告訴我們水流漩渦是因為 科氏力。因此北半球的漩渦是順時針旋轉,南半球是逆時針。科氏力確實造成了地球上 風向的改變,但科氏力會影響水流漩渦嗎?如果科氏力會 影響水流漩渦,那我們平常打 籃球、打 撞球時應該也會受科氏力影響,可是好像沒有吧!

  事實上,水流漩渦只是因為水缸的不平穩或是水中原本就有的擾動造成的。若水一開始有一點點順時針旋轉,當水逐漸漏掉,由於 角動量守恆,角速度勢必就會增加,我們也就會看到水流漩渦了。假設水缸底部完全水平,水中也完全沒有擾動,那麼不論是在 何處,水都會直接向 下流,沒有漩渦。

  漩渦的景象

  袁崇煥故里的“大角”和“母豬噴”

  廣西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是明朝軍事家袁崇煥的故里。來到這裡的人除了憑弔懷古,更想看看潯江中兩個奇怪的漩渦。

  這兩個奇怪的漩渦,一個叫“大角”,一個叫“母豬噴”。“大角”位於潯江上游河流中線的左邊,“母豬噴”則在潯江下游河流中線的右邊,它們相距約60米。

  當地居民傳說,如果船隻從“大角”經過時被捲進漩渦,船上的物品會從斜對著它的“母豬噴”中噴出來。兩個漩渦每天都會發出殺豬般的聲音,到了豐水期,“母豬噴”還會噴出沙來,約5分鐘就噴一次,高度可達兩三米。

  對於船隻被“大角”吞沒後,貨物又從“母豬噴”浮上來的現象,專家分析說很可能是地下河造成的,被吞的船隻及貨物隨地下河漂流了一段距離後,又在另一個地方冒出了水面。

  雲南梯田

  神祕漩渦

  位於雲南省元陽縣哀牢山南部的元陽梯田,是哈尼族人留下的傑作。梯田充分利用水資源環境,形成了獨特的灌溉系統。

  不過,***的一個清晨,一個巨大的神祕漩渦突然出現在元陽梯田群中,短短几分鐘,就把其中一塊田中的水一卷而空,與它僅有一埂之隔的其它梯田卻毫髮無損。據說當時看到漩渦的人紛紛病倒、昏迷不醒。當地人認為漩渦的出現是水鬼作怪。

  18年後,漩渦之謎才被揭開:這片梯田下很深處是 喀斯特地貌,有一條裂縫在多年侵蝕中接近了這塊梯田,最終在***那個清晨,延伸至地表,並形成巨大的漩渦,吸走了梯田裡的水。淤泥馬上掩蓋了裂縫,因此沒有在地面留下任何痕跡。

  俄勒岡

  魔力漩渦

  如果你以為漩渦只存在於水中,那你就錯了,陸地上不僅有旋渦,且更加神祕異常,“俄勒岡漩渦”就是最好的例證。

  “ 俄勒岡漩渦”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格蘭特山嶺和沙甸之間,這裡有一座歪斜程度可與比薩斜塔媲美的古舊木屋,走進去就會感到一股巨大的拉力把你拉向木屋中心,動物到了這裡也會本能地迴避。

  在木屋裡,任何成群飄浮的物體,如在小屋吸菸後上升的煙氣、撒出的碎紙片……都會聚成漩渦狀,就像有人在空中攪拌它們似的。

  有科學家用鐵鏈拴住一個13公斤的鋼球,吊在木屋的橫樑上,鋼球立刻傾斜成某個角度,指向“漩渦”中心。不可思議的景象讓任何人都忍不住懷疑自己是否到了外星球。

  後來,科學家用儀器測定,發現這裡有個直徑約50米的磁力圈。而且磁力圈並非固定的,而是每9天沿圓形軌道移動一次。至於當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磁力圈,科學家就無法解釋了。

  所以說,並沒有所謂北半球順時針流下,南半球是逆時針。這只不過是有人用科氏力解釋的產物。不相信的話可以自己找不同的水缸做做 實驗看看。如果水流漩渦與科氏力有關係的話,那在赤道線上水流 漩渦也就沒有特定的方向了。

  海洋漩渦黑洞的產生原理

  黑洞可能是宇宙中最可怕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能從黑洞中逃逸,即使連速度最快的光線都不能。人們以往總以為,這樣的黑洞肯定在地球外的宇宙空間中,但最近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上也存在類似黑洞的物體,尤其是在有很多渦流的大西洋南部。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宇宙黑洞被光量子球體包裹著,由於黑洞的密度因素,該區域引力作用非常強,導致光線在軌道中傳播,同時,仍保留著光量子平衡性。它們既不落入黑洞,也不逃溢,在黑洞邊緣形成一個光子層。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美國邁阿密大學的科學家研究南大西洋漩渦時發現,一些漩渦周邊出現了類似宇宙黑洞的現象:有一個圍繞漩渦旋轉的噴霧帶,但是沒有液體落入其中。


漩渦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