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先生蒲松齡是誰

  蒲松齡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志異》,是我國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聊齋先生蒲松齡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聊齋先生蒲松齡的簡介

  蒲松齡生於明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於清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國短篇小說之王。出身沒落地主家庭,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71歲時才破例補為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馬瑞芳稱他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同鄉好友王士禎十分推重蒲松齡,以為奇才,聘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後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餘種,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

  蒲松齡的故事

  蒲松齡的故事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他曾經在通過秀才考試時拿到的連續三次的第一名。當時的蒲松齡正值19歲,為了通過秀才的科考已經參加了兩次考試,在之前的兩次考試中,蒲松齡都憑藉自己的答卷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當時的這場考試就是他能否考中秀才的最後一場。按照清朝科考的慣例,考生答卷時必須採用八股文的文體,這種文體其實是很難發揮出考生真正的學識的,湊巧的是,這次開始的主考官是一名詩人,出的考題也不同於一般考官而加入了一些文學色彩,於是蒲松齡就下決心不用八股文攥寫,在簡單構思之後,蒲松齡決定用一種文學的手法來寫一篇抨擊社會現象的文章,果然,這篇文章得到了當時主考官的大力讚賞,蒲松齡也又一次拿到的第一名併成為一名秀才。

  另外一件比較出名的蒲松齡的故事就是他為了自己的創作在街邊擺茶攤的事。當時蒲松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謀求生機的他不得已在一個有錢人家裡做了一名教書先生。儘管如此,蒲松齡平日裡最喜歡做的事情還是寫故事。但是要滿足自己不斷擴大的創作需求,蒲松齡想盡辦法終於想出了在村口擺茶攤的方法。蒲松齡擺茶攤非常特別,過往的行人不論是抽菸還是喝茶都不收一文錢,蒲松齡唯一的要求就是有故事的客人能夠講出一些給自己聽。這件事的堅持也讓蒲松齡獲得不少的創作素材,感人的《促織》一作就是在擺茶攤蒐集到的靈感。

  蒲松齡的社會評價

  作為清代最為出名的小說家,蒲松齡的大名因為他潛心創作的《聊齋志異》等作品而家喻戶曉,而因為他創作的鬼怪故事中包含的對社會現象的極大諷刺,所以他寫的故事也更加地深入人心,歷史上也曾經有郭沫若、魯迅等人曾經評價過蒲松齡,郭沫若評價蒲松齡的一副對聯到現在仍然非常出名。

  郭沫若評價蒲松齡的這幅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寫下這幅對聯的契機就是郭沫若在參觀蒲松齡故居時偶發靈感寫下的,這幅對聯不僅僅表達出郭沫若對蒲松齡在文學創作的創作手法上高人一等的技巧的讚賞,而且郭沫若的對聯中還包含了他對蒲松齡在抨擊社會現象的創作上的鞭辟入裡和勇敢的精神的讚賞。

  除了郭沫若評價蒲松齡的一副對聯比較出名之外,魯迅對蒲松齡作品的評價也是經常為人所熟知的。魯迅在自己的一本《中國小說史略》中曾經提到過,“《聊齋志異》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這一評價包含了魯迅對《聊齋志異》的題材、人物形象以及創作風格的欣賞。魯迅評價這部作品的題材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描寫的都是鬼妖之間的事情,但是作品中的創作形象卻並非都是恐怖的妖怪,而更多是都是一些接近“人”卻又高出“人”的形象,蒲松齡在創作風格上則是通過寫這些妖魔之事來諷刺當時貪官橫行的社會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