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浙商大會演講
我讀北大清華,現在就沒阿里巴巴了
這兩天是我們浙商的大日子,北京浙江商會沈國軍會長昨天上任了,郭廣昌會長今天也重新擔任了上海浙江商會的會長。當會長很不容易,我們總覺得企業越大越好,位子坐得越高越好。其實企業越大越累,位子坐得越高越寂寞。所以我今天不敢說是恭喜,無論郭廣昌還是沈國軍,我只能說這是一份責任,一份福報,因為我們有機會在這個時代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期待他們把這份福報用好。
剛才郭廣昌的演講純粹在騙掌聲。這個沒有用,市場不相信掌聲,而是相信結果。所以我們希望三五年以後在“新常態”下,新會長帶領我們一直往前。
其實我們做企業,真的不容易。我經常在講,全世界做企業都不容易,在中國做企業,尤其不容易。美國做企業,如果說是100米賽跑,中國做企業就是100米跨欄越野賽。我們有很多障礙要過,但是這給了我們這些人機會。因為我們看到了不同,我們把握了機會,因為我們都聽,但是我們有自己的想法。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一定是善於學習、善於傾聽的,但一定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之間的差異就在這兒,經濟學家講完了,這個事情就過去了,企業家講完了,事情還沒開始。
所以企業家要做的,是知行合一。知,很容易,行,要合在一起,非常難。所以我認為我作為商人,我深以為傲。以前我當老師,覺得知識分子了不起,後來發現企業家更了不起,因為企業家必須懂知識、懂科學。而遵照規律的同時,還要能夠破壞規律,所以我認為企業家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科學家、藝術家。
我們天天在創新,幾乎永遠不能重複。今天早上我到了復星集團,郭廣昌把我拉去學習了兩個小時復星集團發展史,我確實覺得這三五年來複星進步非常大。因為很少有一家中國企業,不管你怎麼批評他,不管股價怎麼掉,不管員工高興還是不高興,還能堅持做自己。復星全球化的眼光,很了不起。十年以前我們探討國進民退,我見了很多國有企業的大老闆,他們學習能力非常之強,政治覺悟非常之高,全球化能力也很強,前面十年他們確實非常努力,而我們民營企業家,在這方面是欠缺的。因為改革開放前二十年我們做得太好了,以至於我們慢慢放棄了很多東西,慢慢落後了。
早上參觀的感受是,我很難在中國再找到同樣一家像復星集團這樣的公司,我不敢保證復星五年以後還能像今天這樣高速成長,但是我可以保證復星未來確實能跟其他企業不一樣。而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企業都一樣,就像現在的很多旅遊市場,幾乎所有的旅遊產品都一樣,某種程度上,我們企業也一樣,這就必須去改變。
另外,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所謂的“創新”。我們經常講美國、歐洲創新比我們好,中國創新不好,歸根到底是教育的問題。其實我覺得,中國的教是沒有問題的,育是有問題的。教,中國的學生全世界考試最好,但是我們育是培養文化、情商,我畢業於杭師大,可能畢業於北大、清華,現在每天就在研究了。因為我是畢業於杭師院,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們是教,把育的東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態”下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育、我們的玩、我們體育,這些東西才會不斷出現。很多畫家是玩出來的,很多運動員是玩出來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來的。所以,我們企業家也要學會玩。
我自己認為“新常態”,是新經濟下的“新常態”。這個新經濟對大家的衝擊非常之大。很多人都在責怪說都是網際網路、都是馬雲把我們的傳統商業搞壞了,為什麼不質問自己十年看不到這個趨勢?怪別人沒有用,今天的新經濟剛剛開始,未來30年、40年都會被這個新經濟所衝擊。新經濟衝擊的不是技術,今天缺乏的不是技術,天下沒有你買不到、找不到的技術,你只要想做。問題是你敢不敢用、敢不敢接受新的觀點。
抵抗沒有用,只有適應、融合。因為只有自己改變了自己,才有未來。我們今天要改變的,不是技術,不是改變昨天跑在前面的人,而是改變自己以適應未來。以前我們做企業以自己為中心,未來新經濟下是以別人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以員工為中心。讓員工比你強大,這是未來最重要的,因為員工是未來創新的源泉。
幾年前在臺灣參加一次論壇,討論創新,吳小莉說,馬雲我們臺灣那麼多七八十歲的企業家都在談論創新,我說臺灣沒希望了。年輕人到哪了?難道我們七八十歲還認為我們比年輕人厲害?機會要給年輕人、員工、給你的客戶。30歲跟別人幹,40歲我們為自己幹,50歲必須為別人幹,為孩子幹,為你的員工幹。
關於網際網路的整個經濟思考就是圍繞幾個觀點,以他人為中心,開放、透明、分享、責任,這是未來最主要的精神。以前我們的經濟不可能分享,我希望我掌握的資訊你不能掌握,這樣我才能賺錢,而今後是隻有分享出去,才可以成功。
今天網際網路經濟對世界的衝擊,相對來講算是小的。網際網路跟200年前工業革命一樣偉大,工業革命帶來了蒸汽機、火車等人類的變革和社會進步,但是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的衝擊也非常之大,帶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網際網路只是讓你改變自己的意識,重新思考未來。
其實,今天阿里的系統看起來很奇怪,因為七八年前一群企業起來,一群企業倒下,很少有企業能紅三年,幾乎沒有,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模型,幹三年。經濟永遠不可能最好。好的企業一定是在壞的形勢下建立起來的。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定是經歷過幾次失敗,至少經歷過幾次經濟低迷。在座每個人如果想做一家了不起的企業,一定要記住,今天的“新常態”,所謂的挫折和困境,就是你的最大機會。因為今天所有的企業都跟你一樣,日子都不好過,不僅僅你不好過,有人比你更不好過,問題就在於你是否可以比別人先起來、先改變。
另外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做企業,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中,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後的事情,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今天做,明天就想贏,這個機會已經不多了。這樣的機會為什麼輪到你?你沒有這樣的機會。只有對未來經濟進行預測、設想,找到未來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才有可能有機會。
拿我自己來說,我通常預判十年以後、或三五年以後政府一定要幹這個事情,我就先幹,等政府號召大家來乾的時候,我轉身就跑,因為等大家都上來,就輪不到你有機會了。所以要把握未來,要有戰略,戰略就是基於對未來的判斷,戰略從願景來,願景從使命來。所有使命、願景、戰略、組織、文化、人才整套體系的建設都要完善和強大,你才有可能做好。
此外,要走得久,你需要有組織。要建立強大的組織,建立一個組織文化,因為只有強大的組織和文化,才能吸引優秀的人才,文化強,則企業強。文化的本質,是要讓你的產品要有品質,什麼叫品質?要有味道、有質地,有品質的公司才能產生出有品質的產品和提供有品質的服務。而有品質的公司,一定是有品質的員工造成的。不要捨不得在員工身上花錢,而是把錢花在流水線上,因為誰都願意把錢貸給你買裝置,但是沒有一家銀行願意貸款給你培養員工,這是企業經營的藝術。
如果我們考慮未來,我想跟大家講,未來機遇應該是越來越大。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接受不接受,十年以後賺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有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大企業一定比今天多,新企業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後60%在座的企業可能都不見了,但是你希望成為那40%在的,還是60%不在的?不管你是否願意,一定會有一批企業倒下,所以要適應未來。所以要對企業的文化、組織進行提升,要進行全球化思考,因為網際網路會加速全球化。
今天做生意的資源配置,已經不是中國的資源配置,是全球的資源配置。不管你是否接受,中國15年以後將有2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崛起,將會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假如像我們今天這樣繼續以量而不是以質競爭,我相信十年以後最倒黴的一定是你。要相信年輕人,給年輕人機會是最重要的,我確實不懂技術、財務、也不懂管理,但是我懂一樣,相信年輕人就是相信未來,他們一定會更勤奮。
最後,人定勝天,天是有規律的,天可能是天災人禍,但是這個“定”是鎮定的定,而不是一定的定。因為在任何經濟狀況下考驗的都是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體現在員工的能力,你組織的能力,文化的能力,對未來預判的能力。所以只有在常態下我們先鎮定了,才能躲過可能的災難,就像發生地震的時候,越鎮定就越有機會。
今天是商人的機會,今天是我們可以展示我們對未來的判斷的機會,展示自己能力的時刻,今天我們更能展示企業家才是這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脊樑,因為只有企業家強大,中國才能強大;只有企業家昌盛,整個中國市場才能昌盛。我深以為傲,如今能與大家一起。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