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名貴藥材種植

  北方有哪些名貴藥材可以種植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關防風

  關防風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根莖,有解表發汗、祛風除溼的作用。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無汗、偏頭痛、關節疼痛、破傷風等症。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為常用大宗藥材,是任何其他品種不可代替的,多年來價格始終居高不下。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地區所產的貨,品質優良,藥效充足,在全國各地藥材市場首屈一指,獨領風騷,防風畝用種2.5-3公斤,生長2-3年採收,畝產250-350公斤,黑龍江省多年生的關防風價更高。目前野生關防風75-95元/公斤,緊缺而暢銷。

  ***二***北沙蔘

  北沙蔘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根,有清肺火益肺陰、消腫排濃的作用。為常用藥材,還是食用保健品。

  北沙蔘喜歡沙質或半沙質土壤,肥沃的土地使它的產量能明顯提高,  北沙蔘種植簡單,當年可收,一般畝產350-450公斤畝效益高,藥市長期大量收購,銷路不愁。適合北方種植發展,後市看好。

  ***三***水飛薊

  中藥材水飛薊是治療癌症和肝病的良藥,國際市場上行情自05年以來一直走高,需求量大增。水飛薊前期最怕旱,春季要應當適時澆水,否則抽蕾高度不夠,在水飛薊開花時候,可飼養蜜蜂促進授粉,增強籽粒成熟度。水飛薊的前期生長主要是靠“水”,在供水充足的情況下,化肥完全不需要。水飛薊抽葶後極為耐旱,其葉片可自行調節。根據目前天氣變暖等因素,水飛薊只適合在黑龍江省東部和北部種植。

  ***四***牛夕

  牛夕也叫牛膝,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藥用根莖,有消腫散淤、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在臨床治療中,生用散淤血、消癰腫、治淋病、尿血、經閉、難產、胞衣不下、產後淤血腹痛、跌打損傷等,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等症,在中醫藥界使用量很大,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為大品種常規大宗藥材,今年在全國中藥材市場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走勢暢快。2011年後市孕育商機。

  牛夕適應性很強,一般土壤都能生長,種植時間從5月到7月都可,採用原種一代種子,其產品品質正確、色澤光亮、藥效充足,比二三代種子高產,無病蟲害。種植簡單,管理省事,採收容易。播種可以用專用中藥材播種機,速度快,效率高。收穫可以用拖拉機耕翻,適合規模作業。牛夕種子畝投資幾十元,當年畝產300-350公斤,高產者450公斤,質量更好價格更高。各地市場都大量收購,數量不限,銷路暢通。

  ***五***桔梗

  桔梗多年野生於全國各地的山區、丘陵地帶及草原、荒地等,是中藥材市場上的常規品種,日常生活中有吃桔梗菜的習慣,用量很大,對治療感冒咳嗽、咽喉腫痛、肺痛吐膿、痢疾腹痛等疾病有獨到之處。

  家種桔梗分秋播、上凍前播和春播,乾旱地區可在雨季播種。種植桔梗與種植胡蘿蔔、白菜、油菜類似,沒有什麼高技術難度,是投資少效益高的種植好專案。

  ***六***黃芪

  黃芪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根莖,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託瘡生肌和利尿的作用。對治療一切虛症有顯著的補益功能。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為常用大宗品種,不僅是治病救人的中藥材,也是新興的保健品之一,經常食用一些會使身體健康,更能顯示出陽剛之美,民間稱“小人蔘”。    在東北及內蒙地區生長一年就可採收鮮黃芪出口,市場銷路不愁。黃芪屬大宗藥材之一,每年的出口量和內銷量均很大,雖然價格有所波動,但總體來看,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按現行價每公斤10-12元計算,每畝地可收入2500-3000元。

  ***七***白芷

  白芷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根莖,有祛風發汗止痛的作用。在全國各地都能生長,在藥材市場上銷量很大,時又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調料以鬆散的土壤為好,要有相當的水利條件。白芷目前採取大畦種植,播種方法很簡單,它分冬播、秋播和春播,以春播和秋播為主,春播在清明至立夏節前,秋播在白露節後,冬播在上凍前,畝用種子2公斤。播種後澆一次水即可出苗。連續幾年價格低廉,藥農少種,市場貨源減少,庫存開始薄弱,多商積極吸納看好後市,白芷已東山再起。

  防風栽培技術

  防風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味辛甘,性溫,有解表、祛風除溼、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發熱、關節痠痛、四肢拘攣、破傷風等。主產在黑龍江省的北防風為馳名中外的優質地道藥材,久負盛名,商品一向暢銷國內外市場。防風是大宗藥材,市場用藥量大,黑龍江省野生防風年收購量曾達300餘萬斤,佔全國調出量第一位。

  近年來由於大量採挖、開荒等原因,北防風的野生資源遭到破壞,收購量急聚下降。在適合生長防風的荒坡或耕地進行人工栽培,生產優質北防風,則是保護野生資源,從根本上解決醫藥市場需求大量防風商品的有效途徑。

  野生防風生於丘陵地帶山坡草叢中,高山中下部,喜陽光充足和涼爽的氣候,耐寒、耐乾旱。

  一、選地與整地:選地以排水良好、疏鬆、乾燥的砂質土壤為佳,土壤過溼或雨澇,易導致防風根部和基生葉腐爛。輕粘土壤或輕鹼地亦可種植防風。因防風主根長,播栽前對耕地要進行深鬆深耕。土壤脊薄地塊結合耕地可增施積肥,畝施量以2—3噸為宜。

  二、繁殖方法:種子繁殖和育苗移栽兩種方法。

  1、種子繁殖:播種可分春播、伏播和秋播。在墒情好和有灌溉條件的地塊以及育苗的畦床可採用春播;對易發生春旱和沙質土崗坡地易發生乾旱的地塊,則應用雨季到來時進行伏播,出苗效果好;對土層濃厚保墒好的地塊,在秋收後及時整地可進行秋播,第二年春出苗。

  防風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因耕地土壤疏鬆易抽苔,使根失去藥用價值,繁殖種子田塊可採用壟播,而生產藥材的田塊應為採用平作保持表土,適應緊實,不易過多中耕,應採用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一年生防風幼苗出苗後不抽莖,基生葉匍匐地面根的生產量也不大,在適當遮蔭條件下出苗整齊,保苗率高。為實現當年有收益並保證當年防風出苗率高,則採用大豆和防風套種的方法效果好。其方法是春季按常規方法壟播大豆,在伏天大豆鏟趟結束時用人工將防風播於大豆的壟邦上,一壟播兩行***每壟邦播一行***。當年大豆照常可正常收穫,而防風小苗在大豆葉的適當遮蔭下出苗十分整齊,在大豆串葉到收割前後防風小苗則加大了透光,生產良好。這種方法即實現了當年不另佔耕地,又解決了在適當遮蔭條件下良好生長的問題,事半功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防風播後復土不易過深,否則出苗困難,一般復土2至3公分為宜。畝播量為2—3公斤。

  2、育苗移栽:防風采用小面積高畦育苗,大田秋收後或春季進行移栽,利用表土耕層肥沃、地溫高等特點,不僅可縮短起收年限一年,還可獲得較高的產量。

  為培育壯苗,對育苗床土要進行重施廄肥,應以含磷、鉀高的豬糞和雞、羊糞為主。並配合畝施磷酸二銨40斤。先將肥料施入育苗用耕地內,充分混拌後,再打床,畦床高應在40公分左右為佳。播種方法可撒播或條播均可。平方米播量50克左右,復土2—3公分;遇旱應及時澆水。出苗前澆水後還應用多齒耙子破除畦床表土板結,以利防風小苗順利出土。

  移栽田可採用50—60公分壟距,在壟上進行移栽,栽苗時應邊起、邊栽,起出的防風苗可分等移栽,栽前應切除部分地上莖葉,留一寸地上基葉即可。移栽方法是在壟臺上斜開溝,擺苗2—3株,如秋栽復土可不露出基葉,15公分距離再挖下行栽溝。復土後應進行一次鎮壓,如遇秋旱應澆一次透水以利保苗、豐產。

  三、田間管理

  直播田塊待苗高10公分左右要進行一次間苗,首先間開過密的防風苗,並按10公分株距留苗。防風前期幼苗弱小,要及時將與苗一起萌發的雜草除掉。如稗草多的情況下,可採用化學除草方法除草,應用拿捕淨12.5%含量的畝用量100毫升。稗草2片葉時進行噴藥效果好。播後或栽後至出苗前,需保持土壤溼潤,以促使出苗整齊。雨季要特別注意排水,防止積水爛根。兩年生以上的植株、留種的除外,發現抽苔要及時摘除。抽苔消耗養份影響根部發育並促使其木質化,失去藥用價值。

  四、病蟲害防治

  黃翅茴香螟,現蕾開花期發生,幼蟲在花蕾上結網,咬食花與幼果。防治方法,在清晨或傍晚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

  五、採收加工

  1、留種:選擇生長旺盛而無病蟲害的二年生植株,增施磷鉀肥促進開花結實。種子成熟後割下果枝,搓下種子,涼幹後放陰涼處備用。

  2、採收: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春季在萌芽前收穫。育苗移栽的防風栽後第二年秋季收穫。根長30釐米以上,粗1.7釐米以上,採挖較好。大面積防風采收可用機引全面深鬆機進行,結合人工撿拾,小面積採收時須從畦的一端開深溝,順序採挖。挖出的根去掉殘留基葉和泥土,晒至半乾時去掉鬚毛,按粗細長短分級,紮成0.25公斤小把,晒至全乾即可。一般每畝收乾貨250—300公斤,防風每產值可達3000—5000元以上,防風還是重要的草原植被和固沙植物,發展防風還有良好的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