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優秀讀書筆記兩篇之二

  導讀:《水滸》的情節生動曲折,大小事件都寫得騰挪跌宕,引人入勝。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場面,如“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等。而每一組的情節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發展史,如“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情節,使人不期然想起武松。

  篇一

  我站在微風吹拂的天台上,瞭望著戰亂紛爭,聆聽金戈鐵馬的擊撞,嗅識著士卒脖梗上迸出的紅腥,觸控著汗水浸溼的甲冑。遙想當年,一百零八位好漢雄踞梁山伯立下一面正義不倒的旗旌;遙想當年,一柄柄沉重的金刀沾抹了多少惡人的鮮血。他們的身影在黑暗中滂沱,在溯流中做中流砥柱,且當亂世出梟雄。

  他們出生相差甚遠,高至衙門老爺,卑至鄉野村夫,有人儀表堂堂,有人鼠目寸光。時局亂世,此時不出何時出。但黑暗的溯流如烏雲遮了天空,蒙了人眼,卻將他們識為草寇。面對現實,他們掙扎,用忠義之心,盡顯英雄本色。

  還記得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他的百般刁難與暴力讓人不覺心生恐懼,但舉手投足間透出一派豪氣。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呼保義宋江,帶著微醉的雙眼大筆豪書,在潯陽樓題反詩,風雨不時呈現出猙獰的面目,但卻震不倒他堅握的筆桿。一個個英雄好漢在我眼前歷歷在目,生硬的文字塑造了鮮活的人物,流淌著傳奇的血脈。

  在歷史的舞臺上,也有極為出色的女性,她們有著更為堅毅的內心,有著更細膩的情懷。有這樣一位女性。

  有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所以許多青少年以此為藉口,卻與精彩失之交臂。這是對“水滸”的誤解。水滸的故事意在證明黑暗中有光明,不濟之世也有善良。它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各個英雄好漢的真實面目,即便是欠人之短也毫不遮掩,使每個人物都鮮活。在施耐庵的筆下,無不透露出英雄的平常,他們也會邀功清賞,他們也會爭鳴施奪。他們沒有金鋼鐵骨,也會熱血流淚,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灰分煙滅。但他們心中的承受痛苦與恥辱的能力,他們對情誼的真摯是無法比擬的。肩負正義之旌,頭頂萬寸黑暗。

  水滸傳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它文筆簡練,用各種方式從人物描寫中反映時代氣息,筆觸細膩,從人物性格中顯現出他深厚的功底。他經得住歷史的考驗,經得住流言蜚語的抨擊。

  有一個時刻,神州大地不似從前光明;有一個時刻,華夏千里草鋪橫凶。一百零八人足以搖動腐朽而粗壯的根基。但至少這代表著在那個時刻,有光明在支撐著黑暗的天空,使它沒有倒塌。

  篇二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敗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軍人物。

  有人認為,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為戰無不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宋江卻斷然拒絕瞭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他們認為,如果當初宋江採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以梁山泊當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卻奴顏婢膝,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真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由此可見,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聖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並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援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所以,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於宋江,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劇,並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悲劇,這也是社會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