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優秀讀書筆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那麼關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書筆記怎麼寫呢?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歡迎大家參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450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海倫·凱勒,她是一個又聾又盲的人,但她卻很堅強。這本書介紹了海倫·凱勒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她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創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蹟,不僅學會了多種語言,而且還考取了劍橋大學。

  海倫·凱勒最大的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好好看看世界。三天光明,對我們來說只是一生中很短的時光,但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來說,卻是一種夢想,是可想不可及的。她想在第一天認真地看人,看到人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並由此看到人的內心;第二天,她想在黎明前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觀,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蹟;最後一天,她則希望環繞綠色草地觀賞,將世上所有的美麗的自然景觀都永遠印入腦海。短短的三天,她不看盡她想看的一切,但她已有了一輩子都不再忘懷的記憶。以後,每當她摸到一件物品時,她的記憶就會馬上反映出那件東西的形象,海倫·凱勒已經很滿足了。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啟示是要擁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正確地對待困難,敢於戰勝困難。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都能做到,何況我呢?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奮鬥,努力學習,認真生活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

  讀完這本書,我竟會不禁懷疑,這書是否出自一名正常人之手?因為,她那生動的描寫,是那麼細膩;那麼富有生機。她那對世界的感知,不禁使我們忘記她是一個盲、啞、聾的女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內容,時常使我心頭溫暖,不同於其它的名著,讀起來使人黯然淚下。雖然當我們讀到,她只擁有了十九個月的光明與聲音,就猩紅熱奪去了視力、聽力時為她感到同情,但是,當再看到她遇上了許多好心人時,不禁在心底為她祝福。這也足以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充滿了愛的。

  全書從海倫得病而失去聽力、視力後,被沙利文老師逐漸從黑暗帶到了光明,從無知走向了成熟開始,將海倫一生的經歷展現給了大家。

  讀完這本書,海倫那堅強、樂觀的形象,依然能在我眼前清晰顯現。在她書中描寫的一切,我覺得這對於一個殘疾人幾乎不可能。可她卻證明給了我們看。也不難想象這背後有多麼的艱辛,如:沙利文老師為了讓小海倫瞭解水,只有把她帶到水龍頭旁,讓她用那稚嫩的手去感覺。在冰凍三尺的嚴冬裡,這樣反覆的訓練,怎能不讓人心痛?也就是從小的鍛練,使海倫擁有了一顆堅強的心,也讓她收穫了哈佛的通知書。

  海倫的一生也證明了我們課本中的一個道理:海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珍愛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不因為生來的殘缺而碌碌終生,反而成了她生活動力,讓這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並不斷延伸這生命的價值。就如一位先哲所說:“生命中可能會括風下雨,但我們可以在心中擁有自己的一縷陽光”。

  在本書中的結尾中,作者也向人們發出了她心中的渴望,不,應該是許多人的心願。那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殘疾人渴望光明,那我們呢?我們擁有更多上天的照顧。但可悲的是,我們卻沒將生命發揮極致。這無疑是個極大的諷刺。所以把握今天,從今天開始,延伸我們生命的價值,既使頭髮漸白,我們的心也要依舊有活力,人活著,不應該只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更應追求生命的光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

  最近,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深深地體會到了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有人說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正因為這句話感觸了我。

  海倫是不幸的,她出生19個月就失去視覺和聽覺,也讓她變得古怪、粗暴、無禮,直到她的莎莉文老師教她認字,學習,才使她振作起來,與人溝通。當她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對一切有了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她把學習當作了爬山,跌到了再起來,總會有一點進步。這些知識,像一道火光,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

  書中,這點點知識讓我明白了:要用勇敢去接受生活的困難,去挑戰生命極限的勇氣,用愛心去擁抱世界!小時候雙目失明,怎麼看醫生也沒有用。但她沒有放棄,依舊認真學習知識。更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會去享受生活。只要我們抱著追求,懷著友善,人生將會增添許多歡樂,許多幸福。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但又有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