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齡工資怎麼計算

  工齡工資,又稱年功工資,是企業按照員工的工作年數,即員工的工作經驗和勞動貢獻的積累給予的經濟補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事業單位工齡工資計算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事業單位工齡工資計算方法

  一、這次調整工齡津貼標準的範圍是實行結構工資制度的機關、事業單位。

  二、機關、事業單位的在職正式工作人員,其工齡津貼標準由現行的每工作一年0.5元調整為1元。工齡津貼按本人實際工齡計發。

  三、已達到國家規定的離退休年齡未辦理離退休手續的人員,屬於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批准繼續工作的,可以按實際工齡計發工齡津貼;其餘均按本人達到國家規定離退休年齡時的工齡計發工齡津貼。

  四、相應調整機關、事業單位離休、退休人員的待遇,具體辦法是:對參加了1985年工資制度改革的,按本人離退休前的實際工齡和調整後的標準計算原工齡津貼數額,納入離退休費基數。對未參加1985年工資制度改革的,按本人離退休前的實際工齡和每工作一年1元的標準增加離退休費基數。

  事業單位工齡工資的拋物線

  1、 有利於體現論功行賞的原則

  實行拋物線工齡工資政策後,新員工自起拿年限起享受工齡工資,高企業工齡員工則可拿到百元左右。如果企業錄用跳槽的員工已有較長的社會工齡,但其對企業的貢獻卻是從零開始的,因此工齡工資總額相對偏低是合理的。

  新政策以較低的標準考慮了社會工齡,同時側重於企業工齡的分配,使企業工齡越長,對企業貢獻越大的員工拿到越高的工齡工資,從而明顯拉開了新老員工的工齡工資差距,充分體現了論功行賞的原則。

  2、 有利於打破論資排輩的現象

  如果新老員工之間沒有形成收入差距,企業內部很容易形成論資排輩現象。實施新政策後,企業可以在貫徹執行新工齡工資政策的同時灌輸一種理念,即企業已充分考慮員工的資歷,並在工齡工資的分配上予以充分體現。在其他方面,新老員工一個樣,老員工沒有特權,力戒個別員工自恃長工齡的倚老賣老現象。

  3、 有利於提高員工積極性

  新政策將工齡工資分為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並根據邊際貢獻率的不同,制定不同分配標準,充分結合了員工對企業拋物線型的貢獻規律,體現了青年員工漸長,中年員工快長,老年員工慢長的原則。在工資總額變動較少的情況下,工齡工資逐年增長,對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4、 有利於減少員工流動率

  員工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企業應把員工的流動率控制在適度範圍內。員工在新單位工作3年期間屬於職業不穩定期,很容易跳槽,故新政策制定了3年的工齡工資起拿年限。如果員工在3年內跳槽,企業會相應減少部分工齡工資的支出。員工如在企業工作滿3年後跳槽,就不能享受到工齡工資的快速增長,成為員工跳槽的成本之一。

  另外,如果員工的企業工齡較長,若員工跳槽到其他與本企業相同的工齡工資政策的單位,其跳槽前單位的企業工齡將轉為標準較低的社會工齡,工齡工資總額將相應降低,亦成為員工跳槽的成本之一。

  事業單位工齡工資的實施辦法

  1、將員工總工齡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社會工齡,即員工非本企業的工作年數;二是企業工齡,即員工為本企業工作的年數。

  員工的總工齡=社會工齡+企業工齡

  2、對社會工齡,制定線型分配政策;對企業工齡,根據員工職業生涯拋物線的貢獻規律,按不同年限分階段執行不同分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