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工資成本怎麼算有公式嗎

  工資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一個大項,它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總成本的高低,尤其應引起重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企業工資成本計算公式,希望能幫到你。

  企業工資成本計算公式

  ***1***按出勤日算月工資

  日工資率=月工資標準/30***23.33***

  應算出勤工資=日工資率****出勤日+公休日***

  應算病假工資=日工資率*病假日*工資標準

  應付月工資=出勤工資+病假工資

  ***2***扣缺勤工資的核算

  應扣缺勤病假工資=日工資率*病假日****1-工資標準***

  應扣事假工資=日工資率*事假日

  應付月工資=月工資標準-扣病假工資-扣事假工資

  ***3***計件工資的核算

  產品計價單價=小時工資率*某產品工時定額/總工時定額

  按產量和計價單位的計件工資=某產品計價單價*件數+另一件產品計價單價*件數

  某產品定額工時=產品定額工時/總工時定額*件數

  按定額工時計算的計件工資=小時工資率****某產品定額工時+另一件產品定額工時***

  ***4***工資費用分配的核算

  按產品生產工時比例分配

  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各種產品生產工資總額/各產品生產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生產工資=該種產品生產工時*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

  按產品的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工資費用

  某種產品耗用的定額工時=該種產品投產量*單位產品工時定額

  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各種產品生產工資總額/各種產品定額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生產工資=該種產品定額工時*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

  製造費用的核算

  ***1***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產品生產工時總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該種產品生產工時*製造費用分配率

  ***2***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

  年度計劃分配率=年度製造費用計劃總額/年度各種產品計劃產量的定額工時總數

  某月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月該種產品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數*年度計劃分配率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和歸集的核算

  月初在產品費用+本月費用=本月完工產品費用+月末在產品費用

  1.在產品不計算成本法:本月完工產品費用=本月費用+月初在產品費用-月末在產品費用

  2.在產品按所好原材料費用計價法:原材料消耗量****1-損耗率***=在產品數量

  3.約當產量比例法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百分比

  某項費用分配率=該項費用總額/完工產品產量+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該項費用=完工產品產量*該項費用分配率

  在產品該項費用=在產品約當產量*該項費用分配率

  或=該項費用總額-完工產品該項費用

  ***1***產品完工率的計算

  某道工序在產品完工率=前面各道工序工時定額之和+本工序工時定額*50%/產品工時定額*100%

  ***2***.在產品按完工產品計演算法

  產品費用分配率=生產費用累計/完工產品+月末在產品

  完工產品費用=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在產品費用=在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4.定額比例法

  公式1

  消耗量分配法=月初在產品實際消耗量+本月實際消耗量/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

  完工產品實際消耗量=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完工產品費用=完工產品實際消耗量*原材料單價***或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

  月末在產品實際消耗量=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費用=月末在產品實際消耗量*原材料單價***或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

  公式2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原材料費用+本月實際原材料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原材料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原材料費用

  完工產品原材料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原材料費用*原材料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原材料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原材料費用*原材料費用分配率

  或=月初在產品實際原材料費用+本月實際原材料費用-完工產品原材料費用

  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其他費用***+本月實際工資***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完工產品工資***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工資=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或=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其他費用***+本月實際工資***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工資***其他費用***

  HR最常用的100個計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計算公式

  1、招聘入職率:應聘成功入職的人數÷應聘的所有人數×100%。

  2、月平均人數:***月初人數+月底人數***÷2

  3、月員工離職率:整月員工離職總人數÷月平均人數×100%

  4、月員工新進率:整月員工新進總人數÷月平均人數×100%

  5、月員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員工人數÷月初員工人數×100%

  6、月員工損失率:整月員工離職總人數÷月初員工人數×100%

  7、月員工進出比率:整月入職員工總人數÷整月離職員工總人數×100%

  二、考勤常用的統計分析公式

  1、個人出勤率:出勤天數÷規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強度比率:當月加班時數÷當月總工作時數×100%

  3、人員出勤率:當天出勤員工人數÷當天企業總人數×100%

  4、人員缺勤率:當天缺勤員工人數÷當天企業總人數×100%

  三、常用工資計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資:月工資額÷21.75天×當月考勤天數

  2、月計件工資:計件單價×當月所做件數

  3、平時加班費:月工資額÷21.75天÷8小時×1.5倍×平時加班時數

  4、假日加班費:月工資額÷21.75天÷8小時×2倍×假日加班時數

  5、法定假日加班費:月工資額÷21.75天÷8小時×3倍×法定假日加班時數

  6、直接生產人員工資比率:直接生產人員工資總額÷企業工資總額×100%

  7、非生產人員工資比率:非生產人員工資總額÷企業工資總額×100%

  8、人力資源費用率: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銷售收入總額×100%

  9、人力成本佔企業總成本的比重: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成本費用總額×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

  11、人工成本利潤率:一定時期內企業利潤總額÷同期企業人工成本總額×100%

  四、培訓統計分析公式

  1、培訓出勤率:實際培訓出席人數÷計劃培訓出席人數×100%

  五、HR常用基礎公式彙總

  1.新晉員工比率=已轉正員工數/在職總人數

  2.補充員工比率=為離職缺口補充的人數/在職總人數

  3.離職率***主動離職率/淘汰率***=離職人數/在職總人數

  4.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期末人數***/2***

  5.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錄用人數***×100%

  6.異動率=異動人數/在職總人數

  7.人事費用率=***人均人工成本*總人數***/同期銷售收入總數

  8.招聘達成率=***報到人數+待報到人數***/***計劃增補人數+臨時增補人數***

  9.人員編制管控率=每月編制人數/在職人數

  10.人員流動率=***員工進入率+離職率***/2

  11.員工進入率=報到人數/期初人數

  12.員工當月應得薪資的計算方程式為:每天工資=月固定工資/21.75天

  13、當月應得工資=每天工資x當月有效工作天x當月實際工作天數調整比例

  14、當月應工作天數=當月自然日天數–當月休息日天數

  15、當月有效工作日=當月應工作天數–全無薪假期

  16、當月實際工作天數調整比列=21.75天/當月應工作天數:

  17、生產型企業勞動生產率=銷售收入/總人數

  六、成本效用評估

  1、總成本效用=錄用人數/招聘總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應聘人數/招募期間的費用

  3、選拔成本效用=被選中人數/選拔期間的費用

  4、人員錄用效用=正式錄用人數/錄用期間的費用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員工為組織創造的價值/招聘總成本

  七、數量評估

  1、錄用比=錄用人數/應聘人數*100%

  2、招聘完成比=錄用人數/計劃招聘人數*100%

  3、應聘比=應聘人數/計劃招聘人數*100%

  4、工資計算=月工資/21.75*實際工作天數***不計算週六日***

  6、加班率:總加班時間/總出勤時間

  7、直接間接人員比例:直接人員/間接人員

  八、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5、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6、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7、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九、社保計算方式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2、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3、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在  4、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5、平均繳費指數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數繳納,而社會當年平均工資2000那你的當年指數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來平均,很容易,到時候你自己都可以計算多少養老退休金的。

  企業工資成本的區別

  工資成本與人工成本的區別

  在工作中以及日常談論中,人們談到人工成本話題時,總是藉助工資價格來說明;常將工資成本與人工成本混用、不做區分。媒體報道也經常將二者互用。媒體報道聲稱中國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其主要依據也是中國勞動力的價格低廉。鑑於此,企業管理人員也常常將二者混為一談。企業的員工工資價格低,是否意味著該企業的人工成本一定很低,該企業也因此有成本優勢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看下例:

  有兩個小型鋼廠,A鋼廠的工資水平為18.07元/小時,B鋼廠則為21.52元/小時。假設兩個廠的福利待遇完全一樣,究竟哪個廠的人工成本更高呢?

  B鋼廠的工資價格比A鋼廠高出16%,是否意味著B鋼廠的人工成本必定高呢?實際調研的情況是,B鋼廠的人工成本比A鋼廠要低很多。原因何在?生產一噸相同規格的鋼材,B鋼廠需要的人工工時比A鋼廠少34%,而且報廢率要低63%。雖然工資價格高,但考慮到生產率因素,B鋼廠仍有人工成本優勢。

  從上例我們可以得出,工資成本並不等於人工成本,工資價格優勢並不必然帶來人工成本優勢。一個員工的工資價格等於包括基本工資、福利、分紅等所有收入除以工作時間,又稱工資率。考核人工成本時,要綜合考慮員工的工資和員工創造的價值兩方面,是工資成本和生產率的函式。單位人工成本等於平均工資除以工業增加值。這也是為什麼B鋼廠人工成本較低,因為在同等的工作時間內和相同數量的生產工人情況下,B鋼廠能夠生產出更多、更優的鋼材。

  混淆原因

  長期以來人們將工資成本與人工成本混淆。原因之一,是工資成本常常被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多項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工資價格資訊容易獲得,企業管理人員經常會將本企業的工資率與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本地區的平均工資水平比較,在此基礎上制定或完善本企業的薪酬體系。原因之二,工資成本也是一個重要的財務變數,影響人工成本、總成本、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原因之三,相對於生產流程重組、改進產品設計以及改變企業文化來說,降低工資價格操作起來最容易,效果也是立竿見影,體現在財務報表的工資成本減少、總成本降低以及利潤的增加。不少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堅信降低工資價格可以降低人工成本,高估了工資價格的槓桿作用。

  企業工資成本的主要問題

  企業工資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組織機構繁雜、人員冗餘造成工資成本過高。大多數國有企業雖然實施了"減人提效"的措施,但仍存在管理機構重疊、管理隊伍龐大、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的問題,導致工資成本絕對數的增加。

  2、工資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做得不夠完善。普遍沒有組織開展崗位調查、定崗定員工作,對於工作任務不飽滿或工時利用率低的崗位,沒有進行撤銷、合併。對工作崗位沒有進行測試;在工資統計方面口徑不統一,對工資基金沒有進行嚴格的管理,超支現象非常嚴重;考勤、產量等原始記錄的填制不真實,為工資成本管理工作埋下了隱患,削弱了成本管理效果。

  3、工資成本管理不嚴。監督檢查不力。致使工資流失,成本增加。由於工資成本管理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對如何測算工資成本、計發工資以及對工資成本的監督檢查等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聯合體,致使工資成本大量流失,成本增加,利潤降低。

  4、崗位技能T資制的弊端日益顯現,阻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首先,現行崗位技能工資制度帶有一些等級工資制的負面影響,因為技能工資的高低主要體現了職工的勞動貢獻積累和資歷的長短,而與職工的工作業績及企業的經濟效益好壞關係不大,這必然會挫傷職工特別是業務技術骨幹的工作積極性;其二,崗位工資雖然存在差別,但其差別不大,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問題;其三,崗位技能工資制度只偏重向苦、髒、累、險等特殊性崗位傾斜,而對企業中的科技、管理、營銷等關鍵崗位沒有傾斜,這必然影響企業營銷、科技和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其四,由於崗位工資沒有隨著物價水平的上升而作相應變動,崗位工資水平與當地勞動力市場價格已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