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養殖創業發家史

  創業,年少者敢博,年長者善算,常勝者愛拼。看看那些選擇在農村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方法,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建養魚基地養殖會變色的紅鯛魚年售300萬

  一個名校畢業的碩士,放棄事業單位和大型國有企業的工作機會,走上了一條自主創業之路。5年過去,“養魚碩士”樑政遠的事業漸漸走上正軌:由他創辦的無錫瑞順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科研開發、水產養殖、加工、營銷、技術諮詢合作於一體的綜合性水產企業,擁有4個養殖基地,面積達500餘畝,年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4年前,樑政遠研究生畢業後,就在無錫搞水產養殖,短短4年,樑政遠從一無所有就發展了4個養魚基地,年銷售額達到300萬以上。雖然養魚時間不長,但他養魚從未失手過,年年都有錢掙,他到底有啥養魚的訣竅呢?

  樑政遠的父親一直靠經驗養魚,而樑政遠則認為養魚要靠知識,要看書,但在父親的眼裡,樑政遠簡直在胡鬧。多次和父親交流無果後,樑政遠暗暗下定決心要以養魚來成就他的一番事業。

  紅鯛魚原產於馬來西亞,與國內的紅鯛魚相比,樑政遠養的這種紅鯛魚能提前一個月左右上市,而且價格一斤也至少貴了兩塊錢!紅鯛魚顏色多樣,肉厚且美觀,在陽光下會泛著肉色,裡面的肉都能看得出來。紅鯛魚不僅美觀,經濟效益也很好,但養殖技術很難,目前整個無錫市,只有樑政遠的養殖場才有!

  慕名而來,第一眼看到樑政遠的時候,他正穿著髒髒的工作服在忙碌。樑政遠憨厚的微笑著和我們一一握手,然後一定要帶我們去看他養的魚。樑政遠的養殖塘,是一座座大棚。讓人匪夷所思,養魚怎麼和種菜一樣??樑政遠:“其實和蔬菜大棚是不一樣的,這個大棚出於防風的需要,建得比蔬菜大棚矮,裡面只可以站一個人,而且每個大棚還配有加溫的鍋爐。”

  “?為什麼還需要加溫的鍋爐呢?”我疑問的問樑政遠。?樑政遠說:“紅鯛魚對溫度比較敏感,在12度左右就會完全死掉。溫室內溫度很高,也為了促使紅鯛魚提前發情,這樣可以提早上市。”

  2010年,?紅鯛魚被樑政遠的老師董在傑引進無錫,由於沒人見過這種魚,大家都不敢養,而樑政遠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很大的商機。然而建個正規的養殖場,前期至少要100萬的投資,剛走出校門的樑政遠上哪裡去找這麼多錢呢?正在為錢著急樑政遠,他的女朋友繆凌巨集給了他20萬元,才解決了資金上的問題。樑政遠,又找了一個合夥人,湊夠了100萬,承包了200畝水塘,並從馬來西亞空運了30萬尾的魚苗,開始養殖紅鯛魚!

  為了養紅鯛魚,樑政遠先後投入了100多萬,如果扔掉,必將賠的血本無歸。馬來西亞紅鯛魚是熱帶魚,在溫度低的環境中養殖,就會產生應急反應,顏色變黑,而等到溫度升高,顏色又會再變回來。

  2011年9月,經過兩年的養殖,樑政遠的紅鯛魚終於上市了,而讓樑政遠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養出來的紅鯛魚,卻根本沒人買,他該怎麼辦呢。

  這種紅鯛魚,當地市民很難有人接受,但記者瞭解到樑政遠這幾年就是靠這種紅鯛魚發的財,那麼他的紅鯛魚是怎麼賣出去的呢?又是賣給誰了呢?

  樑政遠想出了一個方法推廣他的紅鯛魚。改變了一下思路,我們直接供餐飲,直接跟餐飲去合作,我們要把對的產品賣給識貨的人。於是樑政遠請酒店的總經理吃飯,自己帶著食物還從外面請來了大廚,讓大廚用紅鯛魚做成的就是他們最拿手的菜。?儘管這家酒店的老闆沒有立刻答應合作,但樑政遠說他看到了希望。從2011年至今,樑政遠就是靠著這樣的推銷方式,一家一家的去酒店做全魚宴,終於打開了紅鯛魚的銷路。

  如今,樑政遠發展了4個養殖基地,在他的養殖主要養殖紅鯛魚,和這些稀有的品種,一年靠賣魚和苗銷售額達300萬元以上!

  從事水產養殖面臨很高的風險,“我們和魚隔著一層水,不像其它動物那麼好掌控,一旦出事,損失無法挽回。”所以,樑政遠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幾個養殖基地“蹲點”。同時,他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科研,“只有技術領先,拿出別人沒有的產品,才會在市場上佔據優勢。”幾年來,樑政遠的公司與世界漁業中心、中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亞太綜合養魚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了國家、省、市一批重點科研專案,取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承擔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案“鯉魚複合育種”的改良、擴繁及高效養殖示範專案,獲得2011-2013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二

  他養竹鼠“聽”世界名曲月入兩萬

  “這是貝多芬的名曲,接下來是中國的古典音樂……”聽著悠揚的輕音樂,數百隻竹鼠見到陌生人,並未出現躁動,而是悠閒地啃著草、吃著糧食。

  這些竹鼠的主人是吳建安,兩年前,他是都市白領,辭職後紮根深山,靠養竹鼠致富。

  不當白領 回鄉下創業

  走進永春縣蘇坑鎮嵩溪村洋田角落吳建安的竹鼠養殖場,你會發現,這邊的竹鼠如此乖巧。

  2003年大學畢業後,小吳一直在某大型公司做財務,月薪近萬,後來他認識了妻子姜笑麗,作為白領,他們收入都不錯。幾年積累,他們已打算在廈門海滄區買房定居。然而,孩子出生後,吳建安卻猶豫了起來。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事業和生活?

  創業!小吳回了一趟家,看到家裡山清水秀,生態條件非常優越,他小時候的夢想湧上心頭。“我從小就想搞小農場,養的家畜吃青草,市場前景應該錯不了。”小姜很支援丈夫的想法,也辭職跟他回老家。

  養什麼好?小吳到周圍縣市進調查,他發現養竹鼠很有前景:“我家裡就有養竹鼠的歷史,市場需求旺盛,但卻還沒有比較大養殖場。”小吳認為,養殖竹鼠投資小,入門較快,繁殖快,後續的投入較少。

  父母不明白 一月不跟他說話

  說幹就幹,小吳從親戚處接手了100多隻竹鼠。

  剛開始,他像以前那樣拔雜草來喂,也不懂防疫,“雖然竹鼠繁殖很快,但經常會有竹鼠死去。”吳建安介紹。

  這並非小吳遇到的最大挑戰。剛回家,父母親一聽說他要辭掉高收入的工作回家養竹鼠,氣得臉都綠了。在反覆勸說無效後,父母一個多月不跟他說話。

  頂住壓力,小吳一心想著,如何把竹鼠養好。

  防疫是關鍵,他經常戴上手套,向醫生一樣,解剖死去的竹鼠,尋找致死原因。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半年努力,他找出了一套成功的防疫方法。

  經過努力,養殖慢慢上了正軌。一個遠在江西的網友,通過網路,與吳建安聯絡,一口氣找他買了300多隻幼崽。他因此賺到1萬多元。“想不到這種東西還可以賺錢,那就好好幹!”父親終於跟他說話。

  放名曲給竹鼠聽?讓它們長得更快

  給竹鼠聽輕音樂,是一次意外的發現。

  原來,一次在喂竹鼠過程中,小吳的手機鈴聲響起來了,原本見到人後到處亂竄的竹鼠竟然安靜了下來。他想,如果長期給竹鼠聽輕音樂,有助於竹鼠緩解情緒及長膘。他於是把播放裝置裝到養殖場,給竹鼠播放。如今,有陌生人進入,這些竹鼠也不會躁動不安。

  他開始開發利用養竹鼠的第二價值。“竹鼠糞便也是好東西。”吳建安介紹,蘇坑是佛手茶種植大鎮,竹鼠的糞便便是改良土壤的好肥料,單單一年的竹鼠糞便,他賣了2萬多元。

  帶領村民致富 想建生態農場

  創業之初,拓展市場,吳建安也另闢蹊徑。

  他開著小貨車,在永春、德化一家一家餐館酒店尋找買家,有的老闆剛開始不怎麼搭理他,他就“強強”放5只竹鼠在那裡,說好了如果顧客願意吃再來收錢。

  如今,當初不怎麼搭理他的那些餐館,隔三差五就找他拿貨。

  2013年,小吳的竹鼠總銷售收入達到了60萬元。今年前景更是喜人,他每個月能賣出4000只竹鼠,月純利潤2萬多元。

  “生意越來越好,一個人忙不過來。”小吳乾脆把一些幼崽讓鄉親帶回家養,長成了再統一回收。這樣,不少鄉親也在他的帶動下,共同致富。

  “最近我還挖了兩口魚池,打算把竹鼠的糞便弄成沼氣池,再種些有機蔬菜,一座農場不久就會出現了。”他滿懷豪情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