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創業女性的事蹟

  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任何國家都最具活力與挑戰性。在這個創業社會裡,很多女性創業的事蹟在激勵著我們。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南瓜車CEO盧鑫:折騰,是對夢想的尊重!

  她,就是這樣一個愛折騰的女人,21歲畢業背井離鄉來到深圳,當上女程式設計師,23歲依靠超出常人的勤奮與能力連跳升職管理起100人團隊,在那樣一個港資企業大陸人當主管都很罕見,她竟當上了部門經理,25歲越做越順手的她卻不安於現狀,辭職自己創業做起了外貿電商,在不錯的市場環境下帶領著團隊很快實現公司贏利,26歲為了尋求更大的成長,她降職降薪跳到阿里做產品做運營,帶領擎天柱專案***阿里最高級別專案***,僅用3年的時間當上產品專家,29歲時拿著50w年薪的她本可以安逸地繼續留任升職,但“折騰”的性格卻推著她繼續打破安逸尋求突破,離開丈夫和9個月大的孩子,隻身一人從杭州來到上海大眾點評網,連續4年帶領team獲得點評的年度最高獎項“總裁獎”,升任到了首席流量官。

  時至今日的她已經34歲,身為2個孩子媽媽,她卻再次做出了令身邊親人朋友驚訝的決定:毅然辭去百萬年薪鉅額股份的工作二度下海創業。動機很簡單,還是那份對“夢想”的執著與激情。她,就是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CEO,盧鑫。

  這個年代,提起創業這個詞,你想象到的可能是,啊,誰誰創業了,香車寶馬,錦衣玉食,白天有酒喝,晚上有歡樂。什麼都有,那是想象中的結果. 而實際上當創業剛起步的時候,首先都是放棄,而不是得到。她擁有了一個夢想,為此就要放棄穩定的薪酬,放棄舒適的假期,放棄發脾氣的權利,放棄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放棄可預見的未來,還有很多很多,都得放棄! 但盧鑫認為“人只做有把握的事,又如何見識自己未知的能量?”

  在夢想的推動下,盧鑫聚集了一幫有理想有激情的90後年輕人,試圖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變長久以來被人詬病的美髮行業。理髮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走進美髮店時不知道要消費多少的忐忑,是美髮師在你耳邊喋喋不休的推銷辦卡,所以大家都說,相比起“盲人按摩”,這個世界上更需要“啞巴理髮”。盧鑫和她的團隊看到了傳統美髮行業的問題:

  傳統美髮業長期依賴預付卡機制維繫生存與發展,消費者為了享受單次服務的優惠,被迫提前預付一年多的消費金額,而且每次進店消費,還得不斷被美髮師推銷各類產品和套餐以儘快用盡卡內餘額再辦卡,要是不買賬,可能今天的美髮體驗就遭殃了,如此霸王條款是極其不合理的……這一切是為什麼呢?因為美髮業的成本結構中,房租、裝修與人力成本佔比較高,美髮消費體驗又不像餐飲等服務那麼高頻次,美髮店不得不靠推銷辦卡來快速回籠開店資金或用以新開門店發展,所以預付卡成為了全行業心照不宣的祕密。

  行業統計年鑑顯示,美髮業有3000億的市場規模,卻呈現極度分散的狀態,擁有連鎖品牌的美髮店全國只有2000家門店,市場份額僅佔2% 這樣一個大的行業在13年便開始面臨大拐點,13年同比12年首次出現高達15%的負增長,主要原因在於人力和房租成本的高漲,說明美髮業已到了不得不尋求轉變的地步。

  盧鑫帶領的南瓜車試圖打破這樣不健康的行業形態,通過C2P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工具去改善傳統美髮行業。使用者使用南瓜車APP 只需要在線上挑選合適並喜歡的髮型,和做這款髮型最擅長的美髮師們,可能參考使用者對他們的評價以及他們個人的形象及作品等選出自己最中意的美髮師,通過公開透明的價目表選自己適合價位的專案,選髮型師及自己適合的時間,線上完成預約支付。最後你只需在預約的時間到你線下選定的場地理髮即可。為了保證使用者從線上到線下都有一個超完美的理髮體驗,南瓜車提供精挑細選超高性價比的髮型師,髮型師從面試到入駐平臺要經過6場嚴格的考核。

  同時南瓜車還提供舒服的場地及一流的服務標準。而對於美髮師,南瓜車通過為消費者與美髮師搭建平臺,幫助美髮師還原手藝人的本質,剪好頭,做好服務,而不是傳統專注在銷售推銷辦卡上。美髮師們在平臺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虛擬品牌美髮店”,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更新自己的資料,維護客戶關係,塑造專業形象,線上下不斷精湛手藝做好服務,手藝收入歸自己所有,真正的實現了讓手藝人”靠手藝吃飯,做自己老闆!”

  盧鑫創立的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從開業到今天一個多月時間,已經突破日訂單600單,其位於上海長寧區天山路的第一個直營體驗店短短兩週已成為大眾點評網天山商區美髮店的第一排名,更是得到了國際知名風投IDG的天使輪融資。當記者採訪問及她是如何做到對夢想始終如此執著時,她打趣地笑說:我就是,愛折騰唄。

  二:

  E票網CEO高華:電影票如何做跨界整合的生意?

  如美團網CEO王興所言,網際網路對電影不是顛覆和取代,而是為其服務,與之融合,給電影帶來更多的增值空間。

  在電子電影票對櫃檯電影票已有超越趨勢之時,電影票作為一種高頻剛需應用,基於電影上的網際網路+服務以及整合營銷也有了更多的空間。騰訊科技最近發現,已經成立三年的E票網正式做了一門基於電影票電子售賣、跨界整合交叉營銷的生意。

  E票網CEO高華曾是華友世紀副總裁,作為首批手機無線業務的掘金者,擁有SP和運營商領域的豐富工作經驗,2012年,基於對電影的熱愛,她開始創辦E票網。

  複用使用者多方整合共贏

  同微信電影票、貓眼電影等購票平臺一樣,E票網首先提供使用者的觀影服務,包括購票、訂座、影評等。另一個重頭戲是在“觀影+”上做文章。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一部電影的網際網路口碑和推廣效應,要遠遠勝於若干輪的地推和電視廣告。高華髮現,在電影製片方向網際網路推廣的重心轉移中,品牌和廣告是很割裂的,電影行業中有很多背靠背的運作模式。

  按照正常的電影營銷邏輯,電影製片方需要宣傳電影,消費者在知曉電影后通過購票平臺或者櫃檯購買電影票觀看電影。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發展,越來越多得電影製片方選擇在網際網路或者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平臺上宣傳電影。於此同時,這些網際網路平臺同樣需要獲取使用者,另一方面,一些消費品牌同樣需要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宣傳。

  如果能把這些想要宣傳的品牌方和電影恰當地對接起來,同時將廣告營銷費用不是簡簡單單地變成硬廣告,而是變成使用者的電影票補貼,豈不是幾方共贏?

  這種思考後來變成高華做E票網的產品邏輯。E票網構建了M***電影***—B***品牌***開放平臺,讓合作開放透明。

  以曾經的一個合作案例為例,平臺方是京東,製片方是《觸不可及》,品牌方是一家生態農業企業。在E票網的模式下,使用者在E票網上購票,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觸不可及》電影票、明星簽名等周邊產品,以及生態農業產品,《觸不可及》則獲得京東的大量觀影使用者,贊助生態農業企業獲得了京東平臺上的品牌曝光。如此一來,影片和商家以影票票補的方式贊助活動,達成廣告促銷和品牌曝光。

  高華對騰訊科技表示,平臺方、品牌方、電影製片方和E票網這四方完全可以互相複用使用者進行交叉營銷。電影方和品牌方也獲得了平臺使用者,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使用者複用閉環,四方都是受益者。

  不同於其他票務網站的差異化生存

  無論是格瓦拉等票務網站,還是美團貓眼等團購網,以及微信電影票等BAT公司都已經進入了電影領域,且收穫了大量使用者。

  高華認為,這三家代表了三個不同方向,但共同特點是拼自有的渠道規模和使用者規模。電影票作為一種高頻剛需應用,就像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一樣,可以成為BAT公司獲得使用者的一個方式。

  相對而言,高華看重電影票另外一個作用——本身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可以在電影上有很多延伸。

  因為電影的特殊性和普適性,高華認為,和微信電影票等億級使用者的平臺相比,E票網很難把自己侷限於垂直領域應用去獲取使用者,一是垂直領域本身有使用者規模的天花板,二是需要獲得大量的使用者需要資金和時間。

  E票網選擇差異化生存的策略,強調行業整合和合作。通過產品整合,整合大量的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平臺渠道,形成規模效應。“與更多大的平臺合作,讓電影和品牌共享線上使用者是一個好的辦法。”高華說。

  據瞭解,在電影發行領域方面, E票網和華誼、博納等六大民營公司都有合作。國外的合作方主要是迪斯尼。E票網除了自身的使用者群,還和BAT、京東、小米、愛奇藝、360、UC、電信運營商、銀行等平臺和機構達成合作,覆蓋的使用者規模上億。目前E票網在全國簽約的影院已經達到800多家,該數字還在不斷擴充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