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個人創業感人事蹟簡介

  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創業事蹟簡介,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創業事蹟簡介一

  陳銳聰:大學生返鄉創業賣燒雞開橫瀝燒雞主題農家樂

  近年來,山清水秀的橫瀝鎮在發展綠色經濟的驅動下,陸續上馬新能源專案和觀光休閒旅遊專案,發展成為一個外美內秀、宜樂宜遊的小鎮,吸引不少青年返鄉創業。陳銳聰,這個生在深圳、長在深圳的90後,就難捨家鄉祖傳祕製燒雞風味,帶著一身好手藝回到橫瀝創業。

  祕製燒雞香飄四里,陳銳聰開起了燒雞主題農家餐館,藉著家鄉的好山好水好資源,敲響了農家旅遊算盤。

  祖傳祕製醃雞粉流傳上百年

  說起祕製燒雞的做法,實在的陳銳聰直說“很簡單”。宰好生雞,抹上醬油和祖傳祕製醃雞粉,放到烤爐裡烤上25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如此簡易,難道人人可做?其實陳銳聰口中的“簡單”實則不易。從選雞開始,陳銳聰就數次更換雞種,從黑鳳雞到廣黃雞等,最後決定使用本地產的三黃雞。“要自己買雞種來養一段時間,肉質才韌。”幾個月的選雞種折騰,陳銳聰笑說自己都可以開養雞場了。

  最讓人好奇的是祕製醃雞粉。這就說來話長了。陳銳聰的太爺***爺爺的爸爸***、爺爺都是仍圖橫瀝一帶有名茶樓的大廚,祕製醃雞粉創自其太爺,歷經百年流傳,最終到了第四代傳人陳銳聰手中。

  “我父親這一代沒有做廚師了,他早早就在深圳安了家。”陳銳聰說,但父親並沒有讓這個祖傳寶貝斷代,父親一直愛下廚房展露兩手,耳濡目染的陳銳聰從小就愛烹飪,“接檔”祖傳燒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精心挑選沙姜、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一系列配料,細細研磨至近乎白色的粉末……經過祕製醃雞粉的醃製,新鮮出爐的燒雞將調料味集中在表皮,使不肥膩的三黃雞皮酥脆可口;內裡雞肉自帶的清甜,在緩緩滲透的醃雞粉的調動下,吃起來既有雞肉原先的味道,又有調料的鹹香。“這才是地道的橫瀝味道。”陳銳聰對這剛出爐的燒雞很滿意。

  休閒旅遊業帶動燒雞熱賣

  在陳銳聰記憶裡,從小几乎每週末,父親都要帶他從深圳返回家鄉橫瀝鎮圩鎮一趟。東江渡船垂釣,騎行遛狗,樸實厚道的鄉里鄉親,噴香的橫瀝湯粉……讓他回到深圳後仍然回想家鄉的各種美好。

  大學畢業後,學習計算機專業的陳銳聰在繁華的深圳都市裡換了兩三份工作,心裡還是想著如何將家鄉獨有的味道傳承下去。去年秋天,把心一橫,陳銳聰辭掉了工作,拿著工作以來的積蓄回到家鄉創業開燒雞店。

  為何選擇在鄉鎮開店?“說起這個,離不開大環境的發展。”陳銳聰這幾年觀察家鄉,發現橫瀝交通日益便利,從市區來一趟橫瀝不過半小時路程,省道120線也馬上要拓寬修整了;而且,擁有綠色生態、特色農業、溫泉養生等豐富觀光休閒旅遊資源的橫瀝鎮,吸引不少城市觀光旅遊客。

  “城市裡機會是多,但各種運營成本也高。傍著現在發展不錯的鄉村遊這棵大樹,我對自己的創業很有信心。”陳銳聰指著店外的空地,告訴記者那裡馬上要上馬幾個新能源專案和休閒觀光旅遊專案,屆時人流彙集,自己取材地道的橫瀝燒雞肯定有發展前景。

  酒香不怕巷子深。清明小長假期間,陳銳聰的燒雞店幾乎爆滿,不少深港遊客都來品嚐一番橫瀝燒雞。“吃過了,還要再來。”家住深圳市福田區的麥斌對燒雞讚不絕口。香港遊客方玉嫦是個熱愛旅遊的驢友,初次到橫瀝遊覽就愛上了這個美食美景俱佳的地方。“吃過了橫瀝湯粉,還要吃一下橫瀝祕製燒雞。這些好味道讓我對這個地方記憶深刻。”方玉嫦已經開始擬著下次橫瀝鄉村遊的計劃了。

  大學生創業事蹟簡介二

  王桂娣:女大學生兼職當導遊月入萬元

  有位女生相當出名寒假兼職掙得萬元,學旅遊的她,要給導遊正名,不當野導也能賺錢

  春節,不少大學生還“混跡”在拿紅包的梯隊裡,浙江師範大學職教學院旅管專業大三學生王桂娣,已經是第6年,給父母置辦好裡裡外外的新衣裳、新鞋子,還給他們每人包了一個大紅包。

  出手大方,需要有堅強的經濟基礎。王桂娣是個學生,但在國內導遊圈裡,她已是有6年“導齡”的老導遊了,從17歲在紹興景區兼職做解說員開始,她的行情一路看漲。如果假期持續做兼職導遊,她一個月能賺一萬多元,賽過不少專職導遊的月收入。2012年元月,她的收入就過萬元了。

  這讓她在浙師大,成為很多學弟學妹膜拜的物件。

  月入萬元,錢是這樣賺來的

  月收入平均過萬,野導吧?一般人聽到,都容易這樣質疑。

  “像我們做兼職導遊,一般會掛靠某家旅行社,不會單獨找客源。”王桂娣很大方地與記者分享了她的萬元收入組成:

  行業裡,給兼職導遊每日的導服費用,在100元~200元之間浮動,能拿多少,看歷年來的聲譽、客人口碑。像王桂娣這樣的“老導”,一般都能拿下每個旅行社的上限。有的旅行社,甚至在帶團結束後,忍不住嘉獎她,給到300元一天。

  所以按照一個月帶團出遊20天算,導服費,就有5000元左右。“如果不是帶散團,帶政府團或者企業團,一般我還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小費。”

  然後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導遊佣金,“這部分費用,我們都會和遊客說明白,一般是帶他們到定點商鋪消費,我們提取3%~5%的佣金。”

  很多人覺得,導遊帶團出去,“油水”吞到盆滿缽滿,其實佣金這部分費用,並不是導遊賺錢的大頭,“一來,很多遊客希望去的地方,跟我們沒有分成協議。比如我剛剛帶的海南團,遊客到最後要求買水果。旅行社就沒有特定的商家,也沒有安排這個行程環節,但是我看航班時間還早,於是就和司機師傅商量,帶著客人去了一個大型水果市場,這樣的服務都是沒有額外收入,甚至要貼錢的。”

  對導遊來說,要拿高薪,最關鍵還是要做好服務,“這就跟出場價一樣,幹得好,在行裡就有資格叫板,自然不愁收入。”

  導遊地位,她是這樣幹出來的

  什麼樣的服務在導遊行裡算精湛?

  王桂娣舉了個例子。有一年夏天,她帶了個53人的大團,從紹興出發,到朱家尖玩。原本夏日去海邊避暑,想著很清涼,沒想到趕上出遊高潮,去的路上大堵5個小時。

  遊客都快揭竿起義了。

  “夏天堵車,遊客非常心煩,抱怨持續不斷。”王桂娣帶這個團的時候還不到20歲,她冷靜下來,先向旅行社申請,大巴全程要開空調。“因為旅行社早就跟司機結了賬,所以,出現這樣大堵車的意外情況,司機如果全程開冷氣,損失會非常大。但當時的情況是,再把遊客關在"蒸籠"裡,大家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車內一清涼下來,遊客有點安靜了。王桂娣還不能閒著,她得讓這漫漫無期的堵車時間變得生動。於是她拿起話筒,使勁渾身解數,載歌載舞,拉客人表演、遊戲,“哎,我"個人演唱會"開完,三小時過去了,居然還在堵喲。”

  於是,王桂娣先讓一車玩HIGH了的客人休息,自己還得緊繃著神經,一邊關注路況,一邊下車買了一箱礦泉水上來。這邊,王桂娣又給旅行社掛了個申請電話,要求改變中餐地點,“得離咱們堵著的地方近一點,另外,餐標要上調,得撫慰客人"受傷的心靈"嘛。”

  “其實吧,當了導遊才發現,雖然我去過全國大學生創業事蹟簡介的城市,亞洲也跑了不少國家,但要正兒八經遊覽一個地方,憑導遊的身份,還是安不下心的。”王桂娣自稱她現在提前進入更年期,出行時非常焦慮,客人的吃、住、行、購……都要反覆思量。

  “我的閱歷、收穫,確實很大。走了那麼多地方,還和各行業、各年齡段的人打了交道。有閒錢來旅遊的人,肯定是收入穩固、素質還不錯的,他們的很多日常言行,都給我很多啟發。”

  王桂娣曾經帶過一個飛機團,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一道出門,奶奶和媽媽都出自教師家庭,非常有教養,“每次吃航空餐,奶奶都會要兩份飯,她是為我拿的,她說幹導遊特別辛苦,不吃沒力氣……這些小舉動,真是讓我很感動,也是我人生的大收穫。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大學生創業事蹟簡介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