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騙稅案例

  口退稅是國家一項重要的稅收政策。自1985年我國開始實施出口退稅政策以來,出口騙稅一直是困擾國家稅務機關的重大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篇1

  上海海關與上海市公安局聯合辦案,破獲一起用高報價格、迴圈出口等手法騙取退稅的特大出口騙退稅案件,案值達2。88億餘元,涉嫌騙取退稅4200餘萬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據悉,該案是迄今為止上海海關查獲的最大一起出口騙退稅案。

  今年1月,上海海關在對某公司出口至香港的電容、二極體和***等商品進行資料查詢比對時,發現其申報價格高於實際同類商品國內零售價數10倍。通過擴大風險分析範圍後,發現另有5家企業自2009年起均以相同的手法申報出口這些出口退稅率商品。上海海關與上海市公安局經偵部門開展聯合辦案。

  經查,這6家公司具有相同的實際控制人。這些公司以4。5%—5。5%的費用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以高於同類產品數十倍的價格將電容、二極體和***涉案貨物申報出口至香港等地,隨後僱傭“水客”再將出口至香港的電子元器件走私入境,迴圈往復騙取退稅。為獲取退稅所需的出口收匯核銷單,該公司將貨款通過***非法匯兌至由其操控的香港公司賬戶內,再以正常付匯方式向代理其出口的外貿公司支付貨款。截至案發,該犯罪團伙採用上述高報價格、迴圈出口等手法出口金額達2。88億餘元,涉案退稅款約4200萬餘元。

  3月29日,在上海海關的全力配合下,上海市公安局經偵部門對上述人員實施抓捕。目前,犯罪團伙主犯顧某、王某及其他8名團伙成員***均為中國籍***悉數到案。

  篇2

  某市國稅稽查局接到省國稅稽查局轉來的一起騙稅案線索,初步分析後敏銳地意識到這觸及了稅收最為敏感的退稅領域,而且是有貨物出口但採取低值高報騙取出口退稅,手法隱匿,性質惡劣,案情重大。

  五年期間,"××公司"出口勞保手套6000萬雙,報關金額6402萬美元,與國外客戶的實際成交價為2473萬美元,高報出口3929萬美元,指使49戶生產廠家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707份,金額15210萬元,稅款2585萬元,價稅合計17796萬元,騙取 出口退稅 總值5469萬元,該市國稅局作出對"××公司"已取得騙取出口退稅款1305萬元進行追繳,處以2倍***2610萬元的處理決定,採取稅收強制執行措施將"××公司"離岸賬戶存款240萬美元追繳入庫,擬追繳外貿公司已退稅款1043萬元,外貿公司未退稅款1506萬元不予退稅,其餘騙稅款已由各地稅務機關陸續追繳並處理,公安機關批捕涉案人員8人,其中該公司法人代表已由該市檢察院以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騙取出口退稅罪向該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篇3

  日前,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掛牌督辦的特大騙取出口退稅案“7。18案”成功告破,案件涉案金額達12。8億元,涉案稅款達1。8億元,刑事拘留23人。8月1日,去年告破的“閃電一號”特大騙取出口退稅案將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二次開庭,涉案金額高達24億元人民幣,騙取出口退稅款3。28億元人民幣,抓獲團伙成員37人。1個團伙控制17家生產企業和8家外貿公司,利用17家生產企業偽造生產假像,虛開發票給貿易公司。總共虛開發票7787份,遍佈福建、江蘇、甘肅、江西等多個省市地區,涉案稅款超億元。通過騙取出口退稅來錢快,甚至可買房買跑車,利益的驅動讓一些人捲入犯罪的漩渦。

  這兩個案件是近年來騙取出口退稅現象的縮影,其成功告破為國家挽回稅款損失2億多元。但案件反映出騙取出口退稅手法日趨狡猾,形成上中下游團伙作案,配貨配票隱蔽性強,從口岸向內地延伸等新特點。同時,需要引發我們思考:在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精益求精”的形勢下,監管部門應如何加強監管、堵塞漏洞?

  篇4

  張某發,1986年生,2007年,大專畢業的他來到深圳,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積累了不少騙取出口退稅的門道。2008年5月,他成立註冊了深圳市隆泰祥進出口有限公司,據其後來向公安機關交代,“成立隆泰祥公司的目的就是用來騙稅的,隆泰祥接收的發票都是虛開的”。

  騙取出口退稅的手法有多種,產品主要以服裝、電子產品和傢俱為主。舉例來說,A從河南農民手中收購棉花,但農民沒發票只能寫收據,價格高低隨意寫,A拿收據去稅務機關抵扣,開出棉花的發票,稅收成本大約3%,B則從A處收購棉花後,加工成紗線,徵稅約5%,外貿公司再以6%—7%的成本,從B手裡大量購買增值稅發票。

  原本從紗線到服裝,中間還需大量的工序,但坐在辦公室裡閉門造車的外貿公司要從這些環節生產企業處購票,操作起來很麻煩,因此,外貿公司提供的一張服裝發票,紗線的原材料發票就佔九成,這個明顯的作假痕跡,一經檢查則易暴露。

  張某發團伙控制了17家服裝生產企業和7家外貿公司。張某發與服裝企業之間達成協議,由其為企業支付場地租金,或者每虛開一百萬元給予1%的好處費,企業則為張某發虛開增值稅發票提供條件。

  財務方面由其姑父王某負責,偽造購銷合同、記賬憑證、賬本賬冊以及劃撥資金,對外大量虛開增值稅發票到張某發控制的隆泰祥等7家外貿公司,再偽造外貿合同、接受***資金入境、獲取空白外匯核銷,勾結貨代“配貨配票”,虛假報關出口騙取國家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