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收益情況分析

  外匯儲備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中國外匯儲備收益穩定

  中國的外匯儲備經營多年保持穩定收益,資產收益率要高於美國通脹率。人民幣升值造成的中國外匯儲備賬面損失遠遠小於金融資產賬面盈餘。

  中國對外匯儲備取得長期的、穩定的、較好的回報有信心。歐洲市場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外匯儲備主要的投資市場之一。

  當局最重要的管理方法是把資產配置好,堅持分散的多元化投資。在資產種類配置上強調分散風險,既有政府類、機構類、國際組織類投資產品,也有公司類、基金類等資產。通過一個分散化的配置,可以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資產收益實現“此消彼漲”。

  外匯儲備沒有投資次貸等高風險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有效保證了資產安全。中國外匯儲備沒有投資“兩房”***房地美和房利美***股票,“兩房”的債券目前還本付息正常。

  “兩房”債券規模大、流動性較好,在債券投資領域一直是各國中央銀行進行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物件。危機期間,“兩房”獲得美國政府的積極救助,總體情況穩定。目前,美國政府擁有“兩房”約80%的股份,是最大股東,此次“兩房”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定退市,對“兩房”的債券未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外匯儲備沒有投資“兩房”股票。“兩房”的債券目前還本付息是正常的,價格穩定。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兩房”相關進展,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

  外匯儲備組成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 額。

  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外匯儲備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閒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巨集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佔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佔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巨集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巨集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