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銷售碩士論文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旅遊已經成為國民休閒的重要方式與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歡迎參閱。

  篇一

  摘要:酒店能夠獲取利潤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如果服務質量差,酒店則很難生存下去。如何將服務理念貫穿於酒店的經營模式中,並且能提高消費者的滿足感,讓消費者對酒店有一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都是酒店服務專案的創新。

  關鍵詞:新時期;酒店管理

  近年來我國實現經濟騰飛,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享受生活,我國的旅遊業相繼迅猛發展,很多國內的經典已經馳名中外,旅遊業所帶動的周圍經濟也得到長足的進步,酒店業就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酒店管理模式已經沒有辦法跟上時代的腳步,落後於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對酒店管理模式的創新是勢在必行。在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的今天,酒店業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行業內激烈的市場競爭,消費者的眼光越來越挑剔,需求越來越高,酒店為了達到這些標準,必須要實行管理創新,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提高經濟效益,進行可持續發展。

  一、酒店創新管理的必要性

  俗話說“存在即是合理”,所以事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其作用的。酒店創新管理的目的就是將原有的酒店管理方式進行改革,通過全新的面貌及管理模式迎接新時期經濟體制的飛速發展,這樣才能追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需要不斷地創新,這樣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酒店管理同樣也是如此,通過合理運用新的管理模式,可以不斷的突出酒店的個性化服務,促進酒店的進一步發展。並且對於酒店行業還需要一個合適的創新管理機制,這樣才能在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的新時期,快速適應外部環境,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酒店管理創新。當酒店經營者在運用傳統經營模式時,已經習慣於墨守成規,對一些創新性的思維,存在很多的疑慮,認為是沒有作用的行為,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證明,酒店管理創新能夠有效的促進酒店的經濟效益增長,同時還能增強酒店的品牌價值。只有敢於突破歷史的枷鎖,衝破社會的阻礙,才能用創新型的思維模式重新審視傳統酒店管理,並且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重新制定更加合理的酒店管理。

  二、當前酒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酒店的服務質量過低

  酒店的營銷目的就是給消費者更多的服務,使消費者在酒店中,享受更多的優惠,並且得到更多的滿足感。但是現如今的很多酒店,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服務質量不高。首先就是缺少人性化的服務,雖然很多的酒店已經意識到這種服務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還有很多的難處。服務人員開始利用微笑或是保姆式的服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但是從長期上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改善,這就需要創新,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消費。長時間的微笑服務或是保姆式服務,已經讓服務人員習以為常,在實際工作中顯得較為模式化,非常刻意。所以消費者對這種假意服務十分的厭惡,達不到酒店管理的預期,反而適得其反。酒店的服務人員只是在例行公事,將服務作為自己謀生的手段與方式,沒有在這種服務中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同時消費者也不會對酒店有任何的認同感,久而久之,酒店會損失很多的客源。酒店客源一大部分就是通過大眾進行營銷,一傳十,十傳百,才會有更多的人認同酒店品牌,但是由於服務質量差,沒有新意,不僅會失去老顧客,還會損失更多的新顧客。因此,提高酒店的服務質量是酒店管理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二***酒店人力資源管理不完善

  酒店中員工較多,清潔人員,前臺服務,樓層經理等都需要酒店進行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這樣才能保證在日常的工作中,人盡其職,合理運用人才,沒有造成人力資源浪費。目前我國酒店缺少“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基本不會重視工作人員的感受和利益,主要以管理層為主,基層人員利益沒有較高的保障,無法帶動酒店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工作時也失去了激情,行為散漫。酒店內部的激勵機制不完善,對消費者的惡意投訴等現象不能及時的查清,對有績效的工作人員沒有很好的獎勵機制,導致酒店員工對酒店沒有歸屬感,無法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招攬更多的顧客。同時酒店內部的組織結構過於複雜,人員安排不合理,職責不明確,很多的工作在重複操作,發生事故時沒有人能負責。現在很多的酒店都增設了很多的附屬專案,分成了娛樂,餐飲,休閒等各個部門,但是每個部門之間存在利益矛盾,每個部門都希望自身的績效高,所以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較少,其協調性較差,導致酒店內部分化嚴重,從整體上抑制了酒店的發展。

  ***三***極度缺乏個性化服務

  國內有很多的酒店,其中也包括一些連鎖性質的酒店,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酒店與酒店之間的差異化不是很大,基本都是由一個模式衍化而成,不管消費者去哪個酒店進行消費,都會有一種類似的感覺,也無法分清哪家酒店會十分適合自身的喜好。最後一般選擇的依據就是價格和位置,是否能夠很方便的找到,周圍的交通是否便利。簡單來說,就是酒店目前的經營方式,缺乏個性化服務,消費者不能進行個性化的體驗。我國的酒店有很好的豪華套房,有優質的服務,但是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沒有創新,同時國內很多的消費者無法消費,因為豪華套房的價格過高,而中低檔的酒店服務質量又上不去,根本就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根本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經濟也快速增長,國民經濟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費者的需求也開始越來越多,如果酒店不能給予一定的滿足感,久而久之,酒店最終面臨的就是生存問題。如果想在當今的社會中得到更多的發展,就需要迎合消費者的需要,不僅在基礎設施上滿足消費者,還要利用新穎獨特的服務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四***經營者投入較少,管理效率低下

  首先,很多的酒店管理者在自身管理的時候,資金投入不高,進行適當投入的目的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完善,還有的就是人才的引進,和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這都是對酒店的發展有一定好處的。有很多的酒店表面上看是富麗堂皇,有很多的基礎設施,足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是卻忽略了酒店內部人員的投資,中級管理人員素質低下,基層工作人員沒有溝通能力和基本事物處理能力,導致消費者有問題疑慮時,沒有相關的人員進行解答,或者是解答過程十分不專業,敷衍了事,完全和酒店的檔次不成正比。同時工作人員沒有工作積極性,酒店在招聘人員時,沒有對招聘人員進行合理檢驗,在新員工入職後,也沒有相關的部門進行系統的培訓,員工不能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工作質量較差,整體的素質偏低,這就會造成酒店綜合性服務質量下降。同時有的一些酒店為了節省人力資源成本,酒店內部沒有專業的管理者,同時也沒有最基本的控制機制,酒店內部工作環境及其不穩定,員工沒有凝聚力,無法發揮出酒店原有的特色。

  三、酒店行業基本管理方法解析

  ***一***標準化與個性化相互結合的管理方法

  很多的酒店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基本上都在運用標準化與個性化相互結合的管理方法,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效果十分不理想。在進行酒店消費時,會遇到很多類似的情況,就是工作人員所有的熱情換來的是消費者的不領情,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消費者會認為服務人員做什麼事情都是應該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因為服務人員的熱情工作影響了消費者的私人生活,所以為了降低這種事件發生的概率,酒店管理者需要對此類現象進行合情的處理,可以要求服務人員在工作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學會察言觀色,當消費者產生不滿情緒時,要學會應急的處理方式,同時服務人員還要保證其工作質量,不能顧此失彼。每一個酒店管理者都要對自身酒店進行客觀評價,結合酒店基礎設施和經營特色,進行標準化的管理,以滿足消費者各類需求。同時還可以進行鍼對個人的特色服務,在消費者消費者可以瞭解消費者目的,幫助消費者準備相應的物品,提供給消費者最便捷的服務。標準化與個性化結合的管理方式能夠有效地確保酒店在工作時的服務質量,進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二***情景管理法

  情境管理法是由美國著名的組織行為學專家赫塞提出的,經過多年的發展,情景管理已經成為了領導者必須要學習的管理方式之一,能夠有效的幫助企業內部管理。酒店管理者的職責能力強,但是並不代表管理者的能力強,所以管理者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下屬心裡的感受和切身的利益,自顧自的進行工作安排,從而忽略了工作人員本身的狀態,這是對工作質量的不負責。同時酒店管理者需要與員工進行實時溝通,及時瞭解人員情況,保證人員在工作時以豐沛的精神狀態進行工作。酒店管理者在安排工作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整體的佈局,不能與部門任務相沖突,這樣會使得酒店內部工作職責混亂,工作質量下降。工作人員的狀態決定了酒店服務質量好壞,也決定了酒店能否進一步發展,所以酒店管理者對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工作人員都會有不同的狀態,酒店管理者可以通過員工狀態安排適當的工作,以保證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樣才能使酒店快速提高服務質量,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而增加酒店收入。

  ***三***質量控制管理法

  質量控制管理法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全部”,這種管理方式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參與,在整個的管理過程中,每名工作人員都要被接受要求和指導管理,這樣酒店才能確保每一名工作人員都受到相關的培訓,整體上提高了酒店的服務質量及管理效果。現代酒店管理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就是“99+1=0”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指如果一個酒店將內部的99%都做的十分完美,可是唯獨剩下的1%沒有做好,則酒店的服務效果就是“0”,所以酒店的管理者一定要注意此類事件的發生,在管理酒店時,要做到面面俱到,不斷創新管理理念,逐步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對於酒店來說,每一刻的工作都是服務,一定要將服務做到盡善盡美,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把握酒店內部所有的工作事物。由於酒店行業的特殊性,服務環節過多,同時與消費者的交流溝通很多,就會有一些摩擦和矛盾,所以進行質量控制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四、新時期酒店管理創新

  ***一***合理運用藝術管理

  對於企業管理來說,不僅需要管理的頭腦,還需要管理的藝術,這樣才能使企業內部不只充滿嚴肅的緊張氣氛,同時還要營造一個完美的藝術氛圍,讓工作其中的員工感受到工作的美好,而不是壓抑的生活。員工的態度也是決定企業進行一步發展的基礎,對於酒店管理也是這樣,在酒店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藝術的氣息,讓工作人員感受到工作的價值,讓前來消費的消費者感受到藝術的美。藝術管理不僅僅要侷限於酒店的設計和佈局,還要突出細節把握。消費者都具有一顆發現美的眼睛,所以消費者對美的接受能力也是最快的。管理者運用美學的優勢,在酒店內部進行巧妙的細節構思,形成藝術管理體系,利用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和興趣,逐漸的改變消費者對藝術的感受和對思維的啟發。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酒店內所傳播的藝術資訊一定是正能量的,內容健康豐富,文明先進,這樣才能給消費者帶去美的感受,而不是一些糟粕。利用酒店藝術管理,結合酒店特色服務,進行優質產品推廣,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光臨,進而獲取更多的利益,並且提高了酒店的品牌價值。

  ***二***善於總結與反思

  企業的發展需要管理者不時的進行總結和反思,這樣才能保證企業通過總結,得知當前仍然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並且利用合理的手段進行解決,遇到反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就需要考慮當前的管理模式和控制機制是否有問題,是否在發揮其作用,久而久之,企業內部管理越來越完善,漏洞消失,減少企業風險,進而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於酒店管理更是如此,通過消費者的反饋資訊和會計資訊資料的比較和分析,會很容易瞭解酒店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麼。很多的東西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對於酒店產品來說,很多的因素都能對其進行影響,包括消費者,管理者及市場經濟的變化等因素。所以酒店的管理者要根據市場經濟環境的改變,以及酒店內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及時發現酒店潛在的風險,有秩序有規劃的進行風險規避。同時酒店管理者還要時刻的吸收新的管理思想,這樣才能與其他酒店行業同步,甚至是趕超前列。將新的管理模式與自身酒店的現狀進行結合,找出一個適合自身酒店的管理方式。

  ***三***提高酒店的市場競爭力,開發新型經營模式

  酒店的經營模式不能是一成不變的,當有適合於自身的管理模式,要積極吸收,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積極進取,合理創新才是酒店管理的構建基礎,酒店管理者每時每刻都關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相應的改變自身酒店的產品方向,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消費者的滿足感。學會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產品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這樣才能提高酒店在行業內的市場競爭力。酒店行業越來越難做的原因就是行業幾近飽和,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經營模式,是很難在急速變化的市場經濟中生存下去的,因此按照標準化的經營理念,及時對酒店進行創新和完善,開發出新型的經營模式是酒店管理者在內部管理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同時這也是酒店業的挑戰,只要能夠通過對新模式的合理應用,取得很好的效益,就能把握這次機會,順利發展,促進酒店經濟效益的增長。

  ***四***完善酒店的服務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酒店能夠獲取利潤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如果服務質量差,酒店則很難生存下去。如何將服務理念貫穿於酒店的經營模式中,並且能提高消費者的滿足感,讓消費者對酒店有一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都是酒店服務專案的創新。目前有很多的酒店沒有真正的意識到服務的概念,只是一味讓服務人員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樣的經營模式是錯誤的。首先服務人員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進行思考,幫助消費者解決相關的問題,提高更加便利的服務。同時服務人員不僅要穿著統一的服裝,形成統一的監管制度,還要整體上提高人員素質,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服務人員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問題。在新時期中,酒店要有新時期的特色,不能還沿用老一套的經營理念,不斷的完善酒店服務工作,給予消費者如家人般的關懷。服務人員要懂得理解消費者,當消費者有困難時,積極的幫助解決,不能逃脫責任。還可以適當的擴大酒店的服務範圍,這樣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關注。利用網路營銷的方式,提升酒店的品牌價值,在酒店的管理中,突出“創新”二字,這也是保證客源的基本方式。總而言之,通過對新時期酒店管理創新的探究,可以發現酒店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創新,不論是酒店的管理模式,還是酒店的服務專案,都需要同時實踐的考量,進行合理的創新,這樣才能在新時期市場經濟體系中,找到屬於自身的經營模式。同時酒店的管理者和相關的部門都要對酒店管理產生足夠的重視,加強管理創新,在服務消費者的同時,還能提供給消費者最真心的服務和個性化的產品,不斷的滿足消費者各類需求,進而增加酒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我國經濟型酒店外包業務的功效及管理策略孫靜;黃清;商業研究2006-03-25

  2、基於酒店專業學生實習心理談酒店實習管理劉紅梅;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15

  篇二

  摘要:中國很多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模式處於探索中,核心內容是學生到酒店實踐和頂崗實習,主要目是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學校和酒店雙向介入,將學生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與在酒店實際工作經歷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酒店和學校兩種不同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

  關鍵詞:酒店管理;工學結合

  一、前言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出把“工學結合”作為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重要點,這是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巨大變革。“工學結合”就是把工作和學習結合的教育模式。而主體是學生,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校外則根據市場的需求以職業人身份參加和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在校內則以受教育者身份,根據專業教學要求完成專業知識的學習。這種教育模式最主要是想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以提高學校教育對於社會需求的適應力。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應把實訓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基本技能實習階段、工學結合頂崗階段、畢業綜合實習階段。通過“工學交替”和“雙向參與”原則,來確定人才培養的方案。

  二、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般來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相當合理,但其存在的問題不可忽視:

  ***一***校企雙方的合作僅流於表面,雙方的利益無法一致。在校企合作中,雙方應該遵循互惠互利原則,講求合作效益。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酒店經營的淡旺季和實習時間安排之間不對接;學生反映在酒店實習所從事的崗位太單一,能接受的專業培訓少。而頂崗實習能使學生系統地瞭解和熟悉飯店運營管理、培養和提高學生將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酒店管理實踐結合運用的能力,也是校企雙方合作的關鍵環節。

  ***二***師資隊伍的結構不太合理,理論和實踐教學結合不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不但能教學,更會能操作;不但要求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也有酒店管理經驗。但現實卻是,有大部分教師雖然掌握了系統的學科知識,但缺乏實戰經驗,難免會在教學中顯得力不從心。

  ***三***“工”和“學”的關係理不清,學生的職業素質還有待加強。如今,酒店管理絕對是朝陽行業,眾多資訊與理論層出不窮。有些高職院校一味照搬別的學校,在制定課程體系的時候,不根據酒店業發展情況和當地社會經濟以及學校的教學資源水平去綜合考量。據學生反映,部分教材內容老化,課堂教學知識與實踐內容存在脫節現象,根本沒辦法適應酒店的崗位需要,而且書本知識的針對性也不強。而酒店也反映來實習的學生的專業知識、職業道德、技能水平等方面無法達到酒店的要求。

  三、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課程的創新

  傳統學科的知識體系主要依靠教師傳授,理論講授多,實踐訓練嚴重不足,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的發展,沒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一定要根據高職業教育特點,緊緊圍繞著酒店管理專業的“2+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

  ***一***制定合理的實習方案

  學校應早開始合理安排實習,分散地安排到每一個學年。儘可能地在旅遊酒店經營的旺季進行安排,讓學生獲得更加多鍛鍊。以為滿足聯絡優秀企業的需要,在假期應適當延長實習時間,教務部門應給予支援以及靈活安排後階段教學。和學校旁邊的旅遊酒店達成協議,先對學生實施培訓,再根據企業高峰時段和小旺季的需要,適當地安排他們進行短期實習。合理地安排畢業的綜合實習的時間,根據細化專業進行分工。在實習過程中確保學生在一線和二線崗位都能得到鍛鍊,做好學生的輪崗工作。考慮學生的畢業分配時間和考慮旅遊企業的旺季來確定實習時間。這樣既保證學生的實習質量,方便學生就業,有利於與實習基地順利合作。一月份左右***接近春節***是酒店人才需求的高峰期,但很多畢業綜合實習開始時間都是在二三月份,此時卻是學生準備期末複習的重要時期。所以往往是企業看中了學生,而學生又沒法到崗。當企業不需要人時,學生卻有時間了。因此,畢業實習規劃應反映酒店人才市場需要,適當調整時間。

  ***二***加強專業的實習指導

  指導教師的認識和態度對實習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參與專業實習。教師是校企同時介入“工學結合”模式的執行者和實踐者。學生實習由學生處或者就業處等行政部門代管是不合理的。頂崗實習指導教師應熟悉實習單位組織機構、內外環境、經營管理理念等,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是業務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配備有專業的輔導員的酒店頂崗實習中,學生面對複雜真實的服務工作,不同於學校的人際關係,因此引發了很多問題。比如,實習生因沒法排解不適應酒店工作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既不和學校或實習的酒店進行及時有效溝通,有些學生甚至擅自做主,提前就結束了實習,因此造成了實習酒店和學校的關係緊張及學校管理工作上的混亂。因此,學生應在實習期間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較強的管理能力,在工作較多的思路。學生的畢業實習指導工作和實習管理需要專業輔導員的參與。這對於學生實習中相應工作的開展,協調學生和酒店的關係有很大益處。

  ***三***加強實習的過程管理

  學生去酒店進行頂崗實習,他們會遇到很多無法預知的問題,產生很多想法,只有科學管理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教育、才能順利保證實習任務的完成。思想教育的管理對學生實習指導應該貫穿於完整的學習過程。“認識實習”主要是想讓學生了解和認識企業,充分利用酒店文化、理念、管理和企業的經營環境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和職業道德教育,在學生進入校後經過短暫學習就可以開展。請酒店的管理者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詳細介紹行業的特點與發展空間以及人才的素質要求,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學生如何成為企業和社會歡迎的人。學校和酒店一起按教學和實踐的雙重標準對實習生進行階段實習和畢業實習考核。編撰實習指導書,制定考核評分標準,制定實習成績考核方案。考核的達標者可得到提薪或輪崗的獎勵,而完成了全部的實習任務的由酒店和學校一起簽發的“實習合格證書”。

  四、結語

  中國很多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模式處於探索中,核心內容是學生到酒店實踐和頂崗實習,主要目是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學校和酒店雙向介入,將學生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與在酒店實際工作經歷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酒店和學校兩種不同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儘管目前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若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堅持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將對人才培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效果調查與分析鄧振鋒,溫衛寧,林增學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4-15

  2、基於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統的建模與實現彭偉民,唐平,易珺微機發展2005-10-10

  篇三

  摘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酒店職業教育內在規律,系統性與和諧性、持續性與發展性、標準化與個性化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酒店管理;人才培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佈以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已經成為高等學校主旋律和人們的普遍共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等教育必須牢牢把握提高質量這一主題,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內容,把學校的各項工作最終落實到人才培養上來。隨著國家經濟形勢和酒店業的高速發展,中國酒店業從世界酒店大國面向世界酒店強國的轉變,高素質酒店人才是衡量國家酒店競爭力的主要指標。酒店教育水平影響著酒店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酒店管理專業是職業院校的重頭戲。目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是酒店人才的重要後備軍和生力軍。為了培養畢業即上崗的酒店管理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校企雙方有效的合作機制是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重要保障。校企雙方深層次合作、企業全面參與教學管理、課程開發、師資互認是實現對人才培養的關鍵。

  一、研究依據

  依據廣東省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評價系統建設,為了達到高職院校學生人才培養質量,酒店管理專業需與行業內的典型先進代表性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制定符合企業一線生產需要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案,雙方共同培養,全面的合理的做好實訓教學實訓,既培養職業技能又培養職業素質,為培養好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持續發展做好鋪墊。

  二、研究內容

  校企合作,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校企合作中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是符合學院自身發展、行業企業發展的共同發展特色道路。因此,人才培養質量顯得十分重要。人才培養質量注重以校企共同評價為主,行業質量評價意見為輔的展開人才培養工作。具體來說主要分為制度平臺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控制建設、教學效果管理建設。以下將對此進行簡要說明:

  1.制度平臺建設。我院通過設定校級督導委員會、校企合作處、質量管理與績效考核辦公室等措施加強“多元迴圈”組織建設,通過調整創業教育職能、組建校企合作學院構建寬廣而流暢的“多元迴圈”執行保障平臺。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成立了由政府機關、行業、企業、學校多方組建的合作質量考評委員會,形成校企之間深度融合質量保障平臺,並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質量模式的有效執行。校企雙方共建合作質量保障決策系統。在酒店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了《合作質量管理辦法》、《實踐管理規定》、《校企互聘管理辦法》等制度,以形成校企合作質量資訊管理系統;對人才培養進行巨集觀指導與管理,審定培養方案、職業標準、課程標準以及各環節的質量標準;組織協調各系部、職能部門按照學院定位、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本部門人才培養規劃;以專業教研室為基點,實施人才培養活動、提升師資能力、加強制度管理,推進課程體系改革,促進人才培養過程的現代化,配合學校實現對人才培養各個環節執行狀態的監控與評價。

  2.人才培養質量建設。教育與社會之間從來都存在著彼此存在的關係。這裡的所謂依存關係,也就是指社會的存在與發展要以教育為條件,而教育的存在與發展不僅要以社會為依託和條件,而且要以社會提供的條件為條件。這種互為手段與條件的關係,也就是彼此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係,說到底,也就是存在於雙方之間的一種相互供求或供需的關係。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制定,是確保能否真正培養出企業生產所需的合格人才的關鍵和核心。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建設主要參照雙證率、起薪水平、初次就業率、畢業生工作能力及素養評價、專業對口率、用人單位對學生滿意程度、學生對就業單位滿意程度來進行。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評價指標,並確定合乎時代發展的合理性評價指標;考核品德、素質、能力和技能共同全面發展,保證校企、行業、學生、家長四維滿意程度。以我院酒店管理“訂單班”為例,據統計,2008級-2011級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訂單班”為例,其初次就業率高達100%***就業單位包括旅遊企業、酒店、諮詢銷售服務等相關企業***,專業對口率為95%,80%學生選擇酒店作為畢業就業單位,其起薪平均標準為4000元/月,遠遠高出行業平均薪水。根據就業單位反饋,企業對學生在崗滿意度為98%,留任率為80%,其中40%同學升為領班等基層管理崗位。

  3.教學效果管理建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人才培養要處於動態發展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學效果的好壞對人才培養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學的基本前提。師資隊伍建設體系無疑是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的基礎。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建設酒店管理專業必備的重要條件,既具備豐富的行業知識,又有熟練的專業技能,愛崗敬業的雙師型教師是符合當前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學效果管理主要是圍繞師資建設、實踐實訓教學、畢業設計來進行。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對學生進行崗位專項技能、綜合技能、職業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按照專業發展和人才發展需求,每年派出青年教師去企業掛職鍛鍊,學習企業先進的實踐管理經驗,拓展教學視野。校企師資互聘,增強了專業的教學水平。酒店管理專業“訂單班”實訓學時達總學時60%,學生在企業進行10-12個月的頂崗實訓,企業導師和學校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實踐和理論教學指導,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相結合,既培養專業實踐技能,又培養人文素養,能有效培養出符合酒店需求的人才。畢業設計作為有效評價學生的畢業水平手段,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校企雙方共同評價學生在企業的實習表現,學生只有將校內學習和校外實習有效結合,在實踐中不斷思考酒店服務和管理問題,總結經驗,完成校企雙方共同的畢業答辯,才准予畢業。

  三、結語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酒店職業教育內在規律,系統性與和諧性、持續性與發展性、標準化與個性化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追求的目標。高職院校應構建以辦學主體多元化、質量品牌化,工學結合式等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質量保障新模式。這種模式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促進人能夠為社會的存續與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為目標,藉助於有意識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人才培養活動,進行社會的、專業的、方法的全面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做好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服務是酒店管理專業永恆的主題。

  參考文獻

  1、酒店收益管理的研究進展與前景陳旭管理科學學報2003-12-30

  2、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羅清德,蔡平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