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池塘養殖鱘魚

  鱘魚是很多人認識的魚類之一,那它應該要如何在池塘中養殖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鱘魚池塘養殖的方法。

 

  鱘魚池塘養殖的方法

  池塘養殖鱘魚:池塘條件

  鱘魚養殖池要求面積較大,池水較深,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汙染的區域,交通便利且通訊設施齊備。池塘面積以

  5-10畝為宜,水深2-3米,水質較穩定,水體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要有獨立的進排水口、坡降,配備一臺水車式增氧機,並設定飼料臺。

  池塘養殖鱘魚:培養浮游生物

  放苗前7-8天,按照每畝池塘準備50公斤幹雞糞,且雞糞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再去除雜物***過濾***後,全池潑灑。過濾物用纖維袋包紮好後,放到池塘中的下風口處,繼續做培養浮游生物的肥料。

  池塘養殖鱘魚:清塘消毒

  放苗前半個月,池塘進水15-20釐米,用100-150公斤/畝生石灰兌水後全池潑灑,以消滅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進水浸泡池底,進水口用60目篩絹過濾;用15-20公斤/畝的茶子餅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餅打碎並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潑灑,可以殺滅池塘中的魚、蝦和魚蝦卵,清塘後的茶麩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釐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劑消毒。

  池塘養殖鱘魚:苗種放養

  選擇健康無病害的鱘魚苗種,體長在20釐米以上為好。一般大規格苗種的放養密度為400-600尾/畝。放苗時間既要考慮水溫適宜,又要考慮成魚上市。

  苗種運輸1-2天應停止投喂,運輸時選用38×82的聚乙烯包裝袋,在袋中加水3/5,並用冰塊將水溫調節到12-15℃,每袋放入體長20-30釐米的魚苗20尾,包裝後運輸。如果運輸時在8小時以內,可以用水車運輸,但要隨時注意運輸途中的水溫變化,效果也很好。 放苗2天應先試水,用相同規格的 魚苗10條左右放入網箱中,觀察鱘魚的活動情況,如無異常,即可放苗。

  正常放苗時,不要先把運抵的苗種袋解開,應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內水溫和池塘水溫接近後,再開啟袋口將苗種放入池塘中。有條件的養殖場,最好連魚帶水倒入一個大桶中保持連續充氣,然後在桶中放入食鹽,使鹽度達到2%,浸浴魚體10分鐘後放苗入池。

  池塘養殖鱘魚:日常管理

  巡塘和生長情況觀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間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節氣壓低時,要勤巡塘,發現問題及時採取開啟增氧機或加註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檢查鱘魚的生長情況及健康情況,及時調整投喂率和放養密度,當池中鱘魚生長差異過大時,要按其規格及時分塘。在水質管理工作上,每天測量水溫3次,pH值、溶解氧、亞硝酸鹽、氨態氮等理化因子定期測定。

  值得注意的是:鱘魚是典型的底棲魚類,一般不會上浮游動,有些種類如中華鱘,即使在水體溶解氧不足時也不象家魚那樣明顯的浮頭,所以在特殊情況下,如水溫過高、水色不對或天氣悶熱時,要加強對水質的監測,每天清晨都要測定水體溶解氧。當池塘水色過濃時,水體透明度低於25釐米或溶解氧小於5毫克/升時,池塘要加註新水,以保持水質的清新。鱘魚生長最適合的pH值為6.5-8.0,pH值過低會影響鱘魚的代謝活動和生長,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數鱘魚生存的溫度上限為32℃,水溫超過30℃則對鱘魚生長有危險。水溫控制可以參考以下措施:

  選擇合適的放養時間,投放大規格魚種,以縮短養殖週期;爭取在每年高溫期過後再投放大規格魚種,在翌年高溫期到來之前達到養成規格上市,可以避開高溫;在高溫期到來時加深水位,減小放養密度;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採取加大換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池塘養殖鱘魚:飼料投喂

  池塘養殖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鱘魚魚苗剛下塘 鱘魚時,尚未形成在固定地點攝食的習慣,要及時馴化。 可將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也便於日常觀察。有些鱘魚,如史氏鱘、雜交鱘、俄羅斯鱘、中華鱘等都有夜晚趨光的特性,夜間馴化時可在靠近飼料臺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應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飼料要適口,粒徑不能過大或過小,一般以魚的口裂的1/2為好。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視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投喂量。

  池塘養殖鱘魚:病害防治

  真菌性疾病的症狀是行動遲緩、魚體消瘦、不攝食。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魚體受傷,對患病魚體可以採用克黴唑和1%的食鹽與小蘇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魚10分鐘左右鱘魚。

  細菌性疾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多危害魚種,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為首先要進行好環境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新增複合維生素和免疫多糖,用來提高魚體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飼料中適量新增無殘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藥預防。白身病的症狀為體表缺乏黏液,魚體體色變白,可以採用抗菌素治療。細菌性腸炎的症狀為魚體腹部和口腔出血、肛門紅腫、魚體消瘦,可以用諾氟殺星等藥物進行消毒,並在飼料中新增中草藥治療。

  寄生蟲魚病主有三代蟲、車輪蟲、小瓜蟲等,防治方法可採用5%的食鹽溶液浸泡魚體1小時,或用20%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浴魚體;也可以採用中草藥進行治療。非病原性疾病主要有肝性腦病、外膜膿腫、黑體病、大肚子病等,該類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養殖環境 差,飼料成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要注意改善環境,加強飼料質量管理.

  鱘魚的養殖技術

  一、養殖條件

  1. 池塘。養殖商品鱘魚,要求池塘表面光滑、牢固,面積在50~200米 2 , 能保持水深1~1.8米。在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支援下,我們對鰻池進行了全面地改造,池壁和池底進行硬化處理,設定獨立的進、排水口,配備水車式增氧機,並搭建餌料臺和遮陽棚。

  2. 水源。採用山溪水,水質良好無汙染,水體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另外,打機井6口,以便冬天給池塘加水保持水溫。

  3. 苗種。雜交鱘從湖北購進,有西雜鱘和大雜鱘兩種。

  二、試驗方法

  在山區鰻池人工調控下試養鱘魚,觀察其生活習性,做好養殖日誌,研究養殖技術。水質用水質分析儀、水銀溫度計、電子稱等測定。鱘魚成分檢測委託檢驗檢疫技術服務中心檢測。

  1. 清塘消毒。在投放魚種前一個月蓄水1米深,浸泡多日後換水。池底先用高錳酸鉀溶液刷洗,再用生石灰120千克/畝或菜籽餅20千克/畝消毒,經60目篩絹過濾進水,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放養魚種前十天,池塘加水到80釐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劑0.1毫克/升消毒。

  2. 苗種放養。選擇健康無病害的鱘魚種,體長11~12釐米,一般放養密度為15尾/米2.放養時間既要考慮水溫適宜,又要考慮成魚上市。苗種運輸前1~2天應停止投喂,運輸時選用水產苗種專用運輸車,5~7桶/車,每桶放入體長11~12釐米的魚種3 500~5 000尾。運輸途中要隨時注意水溫的變化,運輸時間控制在18小時以內,並向桶內輸入氧氣。放養前兩天用10條左右魚種放入網箱中試水,如魚種活動無異常,即可放養。放養時,測量桶內水溫和池塘水溫接近後,在桶中放入食鹽,使濃度達到2%,10分鐘後再將苗種放入池塘中。我們在4月份投放5萬尾,5月份投放4萬尾,7月份投放2萬尾,分養在21口池塘中。

  3.飼料的選擇與投喂。池塘養殖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鱘魚苗種剛下塘時,尚未形成在固定地點攝食的習慣,要及時馴化。可將餌料投放在餌料臺上,以提高利用率,也便於日常觀察。雜交鱘有夜晚趨光的特性,夜間馴化時可在靠近餌料臺的地方加以照明。投喂應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餌料要適口,粒徑不能過大或過小,一般以魚口裂的1/2為好。苗期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8%左右,每天投喂3~4次,並視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投喂量。養殖1個月後,每天投喂兩次,早、晚各1次,日投喂量佔魚體重的2%,以鱘魚吃八成飽為準。這樣在適溫條件下經過4~6個月的生長,鱘魚便可長成0.8千克/尾以上,9個月可達1.5千克/尾以上,達到商品魚規格。在鱘魚體重達到0.5千克以上後,筆者在餌料中加入陳皮、山楂、大蒜、食母生進行投喂,效果很好。

  4. 日常管理。一要定時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在夜間巡塘和清晨巡塘時要特別注意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夏季多雨季節氣壓低時,要勤巡塘,發現缺氧要及時開啟增氧機或加註新水,以防發生泛池。定期檢查鱘魚的生長情況與健康情況,及時調整投喂量和放養密度,當池中鱘魚生長差異過大時,要按其規格及時分池。二要做好水質管理。每天測量水溫3次,水體pH值、溶解氧、亞硝酸鹽、氨態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測定。值得注意的是,鱘魚是典型的底棲魚類,一般不會上浮游動,即使在水體溶解氧不足時也不像家魚那樣明顯地浮頭,所以在特殊情況下,如水溫過高、水色不對或天氣悶熱時,要加強對水質的監測,每天清晨都要測定水體溶解氧。當水色過濃,水體透明度低於25釐米或溶解氧小於5毫克/升時,要向池塘內加註新水,以保持水質清新。

  5. 病害防治。鱘魚養殖主要防治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細菌性疾病主要是出血病和細菌性腸炎。出血病的防治首先要做好環境消毒,其次在飼料中新增複合維生素和免疫多糖來提高魚體的免疫力,也可在飼料中適量新增無殘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藥預防。細菌性腸炎的防治可用含氯消毒劑和聚維酮碘等藥物消毒水體,並在飼料中新增中草藥治療。寄生蟲主要是車輪蟲,可用中草藥或敵百蟲防治。

  鱘魚養殖注意事項

  對於養鱘魚的池塘面積是必須要大,而且池水夠深至2-3米,沒有汙染的面積,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池塘要有獨立的排水口,並配一臺水車式增氧機,和飼料臺。

  如果要準備開始養鱘魚,半個月前就要開始消毒池塘,用生石灰兌水後潑灑,進水口要用60目篩絹過濾,放苗前十天左右,要加入65裡面左右的水,再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

  每畝池塘要放50公斤的幹雞糞,使用前先浸泡兩天,先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祛除雜物後,潑灑在池塘內,作為浮游生物的肥料。

  選擇魚苗時要選擇健康無病害的,體長在20釐米以上為宜,一畝放500尾左右,放苗的時候要考慮水溫是否合適。

  在餵養時可以選擇晚上餵養,鱘魚都有夜晚趨光的特性,可以在晚上馴化,還要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

  平時管理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觀察整體鱘魚的活動情況,避免出現缺氧的情況,發現問題後,就要開啟增氧機和注入新水,防止出現病變的情況。

  定期檢查鱘魚的生長和健康狀況,對於體格變大的鱘魚要進行分塘處理,防治病蟲災害等疾病,若出現病變,要及時處理,以免感染其他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