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塘養殖幼鱉的要點有哪些

  通常將規格為50~250g的小鱉稱為幼鱉,幼鱉養殖是養鱉生產中十分重要的階段,是承接稚鱉培育和成鱉養成的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到成鱉的養殖成效,掌握了要點之後,池塘養殖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池塘養殖幼鱉的要點。

  池塘養殖幼鱉的要點:科學放養

  放養的幼鱉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同一池內放養的幼鱉規格要一致,以防大小混養引起相互殘殺。放養密度根據幼鱉的規格不同而異,平均體重小,放養密度大,並隨著體重的增加,逐步降低養殖密度,一般放養50g/只左右的幼鱉,30~40只/㎡;80g/只左右的幼鱉,20-30只/㎡;100g/只左右的幼鱉,15~20只/㎡,具體放養密度還要結合放養時間、養殖設施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實際生產因素來確定。為提高幼鱉成活率,放養前要先讓幼鱉適應池塘環境,在池邊用池水潑灑幼鱉體表,再用4%的食鹽水或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0~15分鐘;放養時將幼鱉多點放在池水邊,讓其自行爬到池內,不宜將幼鱉直接倒入池中,以防損傷鱉體。

  池塘養殖幼鱉的要點:定期分池飼養

  養殖期間,由於幼鱉個體體質、攝食不同等方面的原因,個體生長差異明顯,規格不齊,易以大欺小、互相廝咬,使鱉體受傷而感染疾病,影響幼鱉正常生長,因此每隔2~3個月,要按幼鱉規格大小進行分池飼養,調整養殖密度。分池前幼鱉要停食1天,對鱉體消毒後,按規格、密度不同進行分級分養。分池時,先將原池上層水注入新的養殖池,然後再加註新水,以降低幼鱉因生長環境改變而產生的應激反應。

  池塘養殖幼鱉的要點:水溫水質調控

  幼鱉對水溫的變化十分敏感,其適宜生長溫度為25℃~32℃,在適溫條件下,餌料利用率高,生長速度快,因此在池塘養殖過程中,要隨著季節、氣溫的變化及時調整幼鱉池的水位,儘量使水溫保持或接近其最適生長溫度。在幼鱉生長期,水位一般保持在50~2000px,初春和深秋晝夜溫差大時,可適當提高水位,穩定水溫;初夏氣溫達到25℃時,可適當降低水位,使水溫儘快達到適溫範圍;氣溫達到35℃左右時,及時加深水位防暑降溫。

  幼鱉池養殖面積一般較小,養殖期內隨著鱉個體不斷增大,活動能力增強,新陳代謝旺盛;尤其是在夏季氣溫較高時,鱉攝食量大,排洩物增多,水質容易變壞,因此要根據池中水質情況及時換注新水,定期用20mg/L的生石灰和0.4mg/L的三氯異氰尿酸交替潑灑消毒,保持水質清新,水體溶氧4mg/L以上,PH值7.2~8.2,透明度25~750px。換水時,不宜大排大灌,注意溫差調控,以免引起幼鱉應激反應。池內種植一些水葫蘆、水花生及浮萍等水生植物,面積不超過水麵的1/4,一方面能增加水體溶氧,吸收水中氮、磷等物質,淨化有毒有害物質;另一方面給幼鱉提供了棲息、晒背和遮陰的場所。定期向池內潑灑光合細菌、硝化細菌或EM菌等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降解有毒有害物質,改良池塘底質,維持良好的水體環境,促進幼鱉健康生長。

  池塘養殖幼鱉的要點:優質餌料

  幼鱉在池塘養殖條件下,生長期較短,6~9月為最適生長期,在其生長旺季,要按照“定質、定量、定點、定時”的原則,投足投優餌料,促進其健康生長。定質,飼料要求優質新鮮、適口性好、營養成分全、蛋白質含量高。以幼鱉配合飼料為主,鮮活餌料為輔,將新鮮動物飼料,如小雜魚、螺蚌肉及動物內臟等,經加熱或4%的食***,加入新鮮蔬菜絞碎後拌入飼料中,適當新增3%~5%的植物油。定量,在水溫高於18℃時,幼鱉即可開始投餌,4、5月份日投餌量可按鱉體重的3%~5%估算;6~9月份氣溫升高,幼鱉攝食量增強,日投餌量按體重的5%~10%估算;10月份以後,隨著氣溫不斷下降,日投餌量降至鱉體重的3%~5%。生產中實際投喂量要結合餌料種類、幼鱉生長、吃食及天氣、水質等情況及時調整,晴天、水質好及生長旺季可適當多投;水溫低、陰、雨、悶熱天或水質惡化等要少投或不投,通常餌料在1.5小時內吃完為宜,確保幼鱉能夠吃飽吃好。定點,池內多點搭設食臺,飼料要投在食臺上,便於觀察檢查幼鱉的吃食情況,避免餌料散失浪費;食臺同時可做為晒臺,供幼鱉晒背。定時,每天按時投喂餌料,養殖前期和後期氣溫較低,幼鱉攝食量少,水溫18℃~20℃時,一般兩天投喂1次;水溫達20℃以上時,每天上午10時左右投喂1次;養殖中期氣溫較高,幼鱉攝食量大,一般每天上午8:00~9:00、下午4:00~5:00投餌2次。

  池塘養殖幼鱉的要點:鱉病防治

  日常養殖管理中,做好生產工具的消毒工作,捕捉、運輸幼鱉或分池時,操作要小心,避免人為因素弄傷鱉體而引發疾病。做好食臺和食場的清潔、消毒工作,及時清除殘餌,以免其腐敗變質汙染水體和新投飼料。每天巡塘,觀察幼鱉活動、攝食及鱉體表、體色等情況是否正常,有無病鱉、死鱉;觀察池塘水色,測量池水PH值、溶解氧等,掌握池塘水質情況,適時換注新水;定期對水體殺菌消毒、投喂藥餌,在飼料中新增免疫多糖、維生素等增強幼鱉的免疫力。發現病鱉,要及時確診,隔離治療;對發病池換水消毒,用藥物進行鍼對性治療。

  池塘養殖幼鱉的要點:越冬期管理

  幼鱉在11月份氣溫降到12℃以下時進入越冬階段,因其環境適應能力比稚鱉強,可在池塘中自然越冬。為提高越冬成活率,要營造良好的越冬環境,越冬池宜選擇在環境安靜、避風向陽的地方,幼鱉入池前,經曝晒、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再在池底鋪細沙。越冬前水溫在18℃以上時,要加強對幼鱉投餌,多投餵動物性餌料,增加鱉體內脂肪積累,保證越冬期能量消耗。越冬期間,保持池塘水深1.5m左右,每月換水1次,每次20~750px,確保池塘水質良好,溶氧充足;經常巡塘,觀察幼鱉和水質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幼鱉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