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網李想打工創業

  當下,網際網路創業已經成為潮流,大學生創業方向也不斷投向網際網路領域,然而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業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泡泡網CEO李想:棄學創業不後悔

  “加上個山羊鬍、一字眉,這樣比較酷吧。”“我給她戴個皇冠,讓她做個女皇。”在泡泡網公司的接待間,不時有員工到這裡對著牆上貼著的生日照片,發揮想象力,搞搞惡作劇。

  牆上還掛有一塊大大的牌子,一條條列著泡泡網員工的基本福利與服務指南。置身其中,能感受到一種輕鬆的企業氛圍。

  “我們單位的企業文化做得非常好,工作氛圍很好,大家有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間。”泡泡網前臺接待人員微笑著向記者介紹。

  “我們單位機制很靈活,都是大家一起想創意。”李想說,我們純粹是靠腦力勞動的工作者,基本上完全看創造力、想象力,並由此形成了一種自己的企業文化。

  雖然才27歲,但李想很有一套自己的創業經。他說,我們是一個完全靠人的企業,如果沒有這些人才,這個企業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不過,談起創業頭頭是道的李想,在為本報改版兩週年題詞時卻不好意思地說:“我寫字特亂,用電腦太多,現在都不會寫字了。”

  反哺家鄉

  專案佈局首選石市

  ■李想是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創業的起點也在石家莊,2001年底才將泡泡網遷至北京發展。隨著公司不斷壯大,如今他又想反哺家鄉,公司新專案在二線城市的佈局首選了石家莊。

  記者***以下簡稱記***:現在經常回家嗎?

  李想***以下簡稱李***:經常回,一般一兩個月回去一次。

  記:現在事業一直在北京發展,對石家莊的感覺有什麼變化嗎?

  李:我對石家莊很有感情,所以這些年儘管一直在北京創業,但還是會經常想家,石家莊近幾年的變化挺大的。

  記:創業後為什麼會轉到北京發展?

  李:創業要不斷地尋找更大的舞臺,所有大的IT廠商、IT媒體、IT公司都在北京。所以2001年我也轉到北京,北京有更好的IT環境,舞臺更大一些。

  記:有沒有考慮再在河北或石家莊投資,反哺家鄉?

  李: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我們的專案要在各個城市落地。現在就要做二線城市了,石家莊是首選試點。一方面是對家鄉的感情,一方面也是風土人情比較熟悉。目前已經開始石家莊專案的籌備工作,可能三季度上線執行。

  成長之路

  高一就走上掘金路

  ■1999年,18歲的李想高中畢業、成績平平。他放棄上大學直接創業,憑藉經營個人網站創造廣告收入約10萬元。2001年,李想告別父母,從石家莊遷到北京,開始正式商業運作。自此,泡泡網的廣告銷售額每年以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長。2005年底,他又從IT產品擴張到汽車業,成立了專業入口網站——汽車之家。

  記: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電腦?

  李:我最早是在小學四年級玩遊戲時開始接觸電腦的,在玩中開始研究遊戲怎麼編出來的,逐漸對電腦產生了興趣。

  記:什麼時候賺到的第一桶金?

  李:因為特別喜歡電腦,我高一時就買了電腦,開始研究電腦硬體。當時我的裝機技術非常好,許多人來找我裝電腦,每裝一臺給我150元,這也是我賺得的第一筆錢。

  從高一起,我就沒再找父母要過一分錢。高二時,我看電腦雜誌,覺得雜誌上很多文章都寫得很爛,自己就開始寫稿、賺稿費。進入高三,除了投稿我還開辦了網站,做新聞給人看,並獲得了廣告收入。當時月盈利1萬元。

  記:你是怎樣走上商業化道路的?

  李:我沒有參加高考,畢業後就開始經營自己的網站。正式的商業化運作應該是從2003年開始的,那時候公司有50多人。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多麼商業化,我認為給別人創造價值,你一定就會有收益。我現在做的事情跟高一時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就是幫這些要買電腦、要買汽車的人去創造價值。

  :泡泡網CEO李想:方向與執行力最重要!

  【主持人】 我們說另外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他也是大學沒有上完就退學了,你比比爾蓋茨強一些,沒上大學之前就已經開始創業了。從你這個角度來說,你覺得比爾蓋茨這樣做他的出發點是什麼?你是怎麼考慮他這種情況的?是不是特理解?

  【李想】 可能會比較理解一些吧。但是我覺得大學還是每個人一生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如果沒有經歷的話還是會很遺憾的。至少從生活體驗上還是很遺憾的事情。為什麼上了學還要放棄掉呢?因為他對方向和目標的追求太強烈了,他覺得錯過這個目標、這個機會,以後可能就不會再有了,所以他會選擇放棄一切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主持人】 我記得你曾經在一個節目中說到,因為那個時候自己首先有了一個目標,為這個目標去奮鬥。但是你在奮鬥創業之前,曾經的理想是什麼?曾經希望自己將來做什麼?

  【李想】 當時很簡單,在上高中的時候,因為給很多雜誌、報紙寫文章,所以當時我就想我也要去雜誌做一個編輯,每個月有兩三千塊錢的收入,我就很滿意了,這是我當時的想法。

  【主持人】 再往前一點呢?

  【李想】 再往前就是很小的時候了,很簡單,老師問你想要當什麼?有的人說想當科學家,有的人想當軍人、醫生,我當時很簡單,我想當經理。

  【主持人】 這是受父母的影響嗎?

  【李想】 沒有,就是自己張口而來的東西。

  【主持人】 當時你沒去高考嗎?

  【李想】 沒有去高考。

  【主持人】 我覺得對中國的父母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難過的檻了,你當時是怎麼說服父母的?

  【李想】 最重要的是我要拿我做出來的東西來說服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對我來說也是階段性的,由我的改變而改變。上小學時父母給你講的都是命令型的,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到了初中就變成了建議型的了,建議你去幹什麼。到了高中就成為朋友型了,怎麼樣會比較好。到了我離開高中自己創業開始,其實父母對於我而言更多是信任型的,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主持人】 你的家庭環境是怎樣的?

  【李想】 我父母其實都是搞文藝的。

  【主持人】 你沒有選擇這條路?

  【李想】 因為這條路對我來說是死路。

  【主持人】 在我們國家特別重視學歷,很多公司可能會注重你的高學歷,而看不到你的能力。你在創業過程中,會不會有人因為這一點而不服你?你是怎麼處理的?

  【李想】 這個東西沒有,學歷更多是我們對一個人判斷的輔助工具。這個人學歷高的話相對而言素質會比較高,但是也不是絕對,它只是一個輔助工具。當你發現一個人能力很強的時候一定不會在意他的學歷是怎樣的。

  【主持人】 你在創造PCPOP六年時間過程中,最難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李想】 我始終沒有覺得有最難的時候。我覺得出現困難時反而都是最好的時候,因為這是一個自我成長、挑戰的機會。所以在我感覺中沒有什麼難的事情。

  【主持人】 我覺得你今天可能說的讓很多經理人都非常崇拜,沒有什麼難的事情。那在這六年創造工作的過程中,最得意的時候,進步特別快的是什麼時候?

  【李想】 可能是2004年的時候,我們架構副總裁過來的時候。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很多東西,包括工作特別敬業,還有很多好的思路。那時從他身上學到大量的東西,後來討論出更好的架構。包括從他身上學到對自己更嚴格的要求,04年的階段可能是我個人成長最快的階段。

  【主持人】 一個人成功的背後可能會有很多非常好的同事、朋友在幫助你,能講一下在公司中對你幫助最大的一些人,介紹一下他們吧。

  【李想】 很多了,比如說我創業的時候,因為我不懂技術,不會寫程式碼、管理伺服器,跟我一起創業的樊徵***音***,他是我們的技術副總裁,另一方面我不懂銷售,2001年銷售副總裁加入了。2004年架構副總裁也加入了,06年需要做市場了,05年底專門市場副總裁加入了。每個階段都有最需要的人來幫我。

  【主持人】 找到這樣一些人一開始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嗎?

  【李想】 肯定是有明確需求時才會找他們,要不然把他們放在這裡,又發揮不出他們的能力,多難受啊。

  【主持人】 現在公司管理主要是你來管理嗎?

  【李想】 也不是,還是一層一層開始管理的,我們的管理結構還是比較合理的。

  【主持人】 現在PCPOP有多少員工?

  【李想】 110名。

  【主持人】 到年底有沒有目標,要發展到多大的規模?

  【李想】 我覺得這個目標我們有,但是還是不要講出來比較好。

  【主持人】 如果現在讓你再回到高中,讓你重新選擇一下,你會怎麼做呢?

  【李想】 我還會選擇這條路,不會變了。

  不用想了。你只付出百分之二三十的意願來做,還有一個是讓自己百分之百全力以赴來做的事情,肯定會選擇讓自己百分之百全力以赴來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