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營銷的研究方法

  跨界營銷幾乎可以說是現階段除了網際網路思維和飢餓營銷以外被炒得最熱的詞彙了。各大品牌紛紛跨界尋求合作者。有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資源匹配

  所謂資源相匹配的指的是兩個不同品牌的企業在進行跨界營銷時,兩個企業在品牌、實力、營銷思路和能力、企業戰略、消費群體、市場地位等等方面應該有的共性和對等性,只有具備這種共性和對等性跨界營銷才能發揮協同效應,如同李光鬥先生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的“2007年度中國十大營銷盛典”上說的:“跨界營銷最主要要像婚姻一樣要門當戶對,尋求強強聯合這樣才能使跨界營銷1+1>2獲得雙贏,否則會給雙方帶來無盡的痛苦”。

  品牌效應疊加

  品牌效應疊加就是說兩個品牌在優劣勢上進行相互補充,將各自已經確立的市場人氣和品牌內蘊互相轉移到對方品牌身上或者傳播效應互相累加,從而豐富品牌的內涵和提升品牌整體影響力。

  對於每一個品牌來講,其都詮釋著一種文化或者一種方式、理念,是目標消費群體個性體現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這種特徵單一,同時由於競爭品牌和外界因素的干擾,品牌對於文化或者方式、理念的詮釋效果就會減弱,而通過跨界營銷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如我們常說“英雄配好劍”這句話的道理一樣,如果將“英雄”和“好劍”視為兩個不同的品牌,那麼“英雄”只有配上“好劍”才能體現“英雄”的英武,而“好劍”只有被“英雄”所用,“好劍”的威力才能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兩者的相互互補才能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發揮各自的效果。反之則不會起到這樣的效果,只是在浪費各自的價值。

  消費群體一致性

  每個品牌都有一定的消費群體,每個品牌都在準確的定位目標消費群體的特徵,作為跨度營銷的實施品牌或合作企業由於所處行業的不同、品牌的不同、產品的不同,要想是跨度營銷得以實施,就要求雙方企業或者品牌必須具備一致或者重複消費群體,如著名汽車品牌東風雪鐵龍C2與義大利知名時尚運動品牌Kappa的合作,就是基於C2這個品牌本來是象徵一種時尚,或者是比較活躍的一種生活方式,前衛的一種生活方式,Kappa這麼一個服裝品牌它也有這樣的一種訴求,當然這些消費群體的一致性也可以表現在消費特性、消費理念上等等的相同。

  品牌非競爭性

  跨界營銷的目的在於通過合作豐富各自產品或品牌的內涵,實現雙方在品牌或在產品銷售上提升,達到雙贏的結果,即參與跨界營銷的企業或品牌應是互惠互利、互相借勢增長的共生關係而不是此消彼長的競爭關係,因此這就需要進行合作的企業在品牌上不具備競爭性,只有具備不競爭性這樣不同企業才有合作的可能,否則跨度營銷就成為行業聯盟了。

  互補原則

  非產品功能互補原則指進行跨界相互合作的企業,在產品屬性上兩者要具備相對獨立性,合作不是對對各自產品在功能進行相互的補充如相機和膠捲、影印機與耗材,而是產品能夠本身相互獨立存在,各取所需,是基於一種共性和共同的特質,如基於產品本身以外的互補如渠道、品牌內涵、產品人氣或者消費群體。

  品牌理念一致性

  品牌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其代表特定的消費群體,體現著消費群體的文化等多諸多方面的特徵,品牌理念的一致性就是指即參雙方的品牌的在內涵上有著一致或者相似的訴求點或代表有相同的消費群體、特徵,只有品牌理念保持一致性,才能在跨界營銷的實施過程中產生由A品牌聯想到B品牌的作用,實現兩個品牌的相關聯或者在兩個品牌之間在特定的時候劃上等號。

  使用者為中心

  從4C到4P,現代營銷的工作中心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變,企業的一切營銷行為都從過去圍繞企業和企業產品為中心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轉變,從過去關注自身向關注消費者轉移,解決銷售只是一種手段,而關注消費者需求,提供消費所需才是企業真正的目的,企業更多強調消費者的體驗和感受,因此對於跨度營銷來講只有將所有的工作基於這一點上才會發揮其作用。

  跨界營銷的營銷啟示

  首先,跨界營銷,意味著需要打破傳統的營銷思維模式,避免單獨作戰,尋求非業內的合作伙伴,發揮不同類別品牌的協同效應。跨界營銷的實質,是實現多個品牌從不同角度詮釋同一個使用者特徵。

  其次,跨界營銷策略中對於合作伙伴尋找的依據,是使用者體驗的互補,而非簡單的功能性互補。可以肯定,跨界營銷和逐漸盛行的使用者為中心的營銷理念暗合,並非偶然。

  其三,跨界營銷面向的是相同或類似的消費群體,因此企業在思考跨界營銷活動時,需要對目標消費群體作詳細深入的市場調研,深入分析其消費習慣和品牌使用習慣,作為營銷和傳播工作的依據。

  其四,跨界營銷,對相互合作的企業而言,在營銷能力上提出了很多挑戰。以往企業的營銷戰略,只需要考慮如何使用好企業自身的資源,而由於聯合,企業需要考慮如何通過戰略上的修正,在與合作伙伴的互動中,獲得資源利用上的協同效應。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當品牌成為目標消費者個性體現的一部分的時候,這一特性同樣需要和目標消費者身上的其它特性相協調,避免重新注入的元素和消費者的其它特性產生衝突,造成品牌印象的混亂。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