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視的治療方式都有什麼

  由於斜視影響美觀,斜視的人常被人起綽號,給他們帶來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所以對於斜視得要儘早治療。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斜視的治療方式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斜視的治療方式

  面板針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風池。

  配穴:據辨證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發病與高熱抽搐有關,目幹畏光、急躁頭痛、口苦多夢,脈細稍弦或小數,苔薄白。

  肝俞、膽俞、內關、百會。

  脾氣虛弱型:眼斜,視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納少,頭暈體瘦,時有便溏,脈細弱或緩,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會、內關、足三裡。

  腎虛型:眼斜,多自幼發病,屈光度較薄,視力較差,頭暈發枯,面色欠華,常有遺尿,苔薄或淨,舌質淡或尖紅。

  腎俞、肝俞、膽俞、大椎、腰椎兩側、內關。

  調理鞏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復,視力未達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兩側,百會、大椎、肝俞、膽俞、脾俞、腎俞、中脘。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據證型酌加。在具體選穴時,則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進視力,配穴之內關必加;第二階段是在上述基礎上糾正斜視,則百會或肝俞、膽俞每次必加;第三階段為鞏固階段,則均酌取最後一組配穴。

  採用普通面板針或電梅花針叩刺。如為電梅花針,則將特製的電梅針針具接通電晶體治療儀,用直流電,電壓9伏,電流以強度小於5毫安,以病人耐受為度。然後在每一穴區之0.5~1.5釐米直徑內作均勻叩打,計20~50下。胸腰椎兩側,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釐米,第2行距脊椎2釐米,第3行距脊椎3~4釐米。如用普通面板針,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彈刺,力量以中等強度為宜,至區域性出現明顯潮紅為度。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停針半月後,繼續下一療程。患者在治療期間堅持自我按摩兩側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治療共同性斜視,物件以20歲下的青少年為宜。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眼位復正,視力增加到1.0以上。顯效:眼位復正或基本復正,視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視程度減少一半,視力增加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復正,視力增加1~2行;或斜視程度減少不到一半,但視力增加2行以上。無效:無改善或改善未達到有效標準。

  體針加穴位貼敷

  ***一***取穴

  主穴:四白、合谷、球后。

  配穴:內斜肌麻痺:陽白透魚腰、瞳子{1}透絲竹空;外斜肌麻痺:攢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針患側,合谷選任1側,左右交替。配穴據症而取。令患者取臥位***如患兒不合作,可由家屬抱坐***。四白穴應摸準穴位進針,以引出觸電感為佳,球后針深1.5寸,使眼眶酸脹感明顯,合谷區域性得氣。透穴要求進針快,沿皮下送針須慢。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刮針柄半分鐘。如為不合作小兒,可採取快速進針,輕度捻轉不留針法,不予透刺。針後,可在配穴取1~2穴貼敷馬錢子片,用膠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時。每日或隔日針刺貼敷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馬錢子片炮製:先將馬錢子加適量水浸泡1個半小時,再加入適量綠豆加熱,直煮至綠豆開花,取出馬錢子,趁熱去皮,並切成片,晒乾貯存於乾燥容器配。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麻痺性斜視。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眼肌力恢復,斜視和複視消失。有效:眼肌力部分恢復,斜視改善,尚殘存複視。無效:治療後未見改善。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內斜視,①瞳子髎、風池、四白、太沖;②球后、太陽、目窗、外關;③絲竹空、魚腰、頭維、光明。

  2、外斜視,①睛明、眉衝、魚腰、合谷;②攢竹、風池、四白、太沖;③下睛明、光明***頭***、曲差、京骨。

  下睛明穴位置:睛明穴下0.2寸許。

  ***二***治法

  據症而取,每次取1組穴,3組穴輪用。雙眼斜視取雙側,單眼斜視取單側。眶內穴位宜慢慢刺入,不作大幅度捻轉。風池穴進針時,針尖對準對側眼球,強刺激促使針感達到眼部。小兒速刺入,捻轉半分鐘左右即出針。其餘進針得氣後施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15分鐘行鍼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日。

  ***三***療效評價

  本法適宜於共同性斜視和麻痺性斜視患者。

  麻痺性斜視驗方——滋腎柔肝湯

  【適應症】麻痺性斜視中醫辨證肝腎陰虛,目系失養。

  【治法】滋腎柔肝。

  【方名】滋腎柔肝湯。

  【組成】熟地20克,棗皮10克,山藥2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杞子15克,菊花10克,當歸10克,白芍60克,甘草30克,何首烏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成人斜視的原因

  1、感覺障礙

  由於先天和後天的某些原因,如角膜混濁,先天白內障,玻璃體混濁,黃斑發育異常,屈光參差過大等,造成視網膜成像不清,視功能低下,雙眼無法建立融合反射以保持眼位平衡,從而導致斜視。

  2、遺傳因素

  由於同一家族,在眼的解剖生理上具有相似特徵,由於解剖異常導致的斜視可能以多基因遺傳方式傳給子代。

  3、屈光不正

  遠視眼的病人長期從事近距離工作的人以及初期老視眼的病人,因為需要加強調節,就會產生過量輻輳,從而導致內斜視。近視眼的病人,由於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調節,就會產生輻輳不足,可能導致外斜。

  斜視的種類

  1、外斜視

  俗稱“斜白眼”,指眼位向外偏斜,分為間歇性和恆定性外斜視。間歇性外斜視的病人,大部份的時間眼位維持在正常的位置,在陽光下、疲乏、生病時,會表現出外斜的眼位。間歇性外斜視常會發展成恆定性外斜視。

  2、內斜視

  俗稱鬥雞眼,指眼位向內偏斜,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內斜視。在出生12個月內發生的稱為先天性內斜視,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後天性內斜視常發生在2-3歲左右,常伴有中高度遠視。

  3、共同性斜視

  是由於腦的高階神經反射活動和眼的調節、融合功能異常所致。按傾斜的方向又可分為內斜、外斜和垂直旋轉性斜視。共同性斜視是具有遺傳性的眼病。麻痺性斜視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經或肌肉本身的疾病,導致眼外肌癱瘓。眼球運動障礙而發生的眼位偏斜,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後天性患者多由外傷、炎症、腫瘤、血液迴圈障礙等病變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