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要吃鹽

  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調味品,人們也好奇為什麼要吃鹽。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內容介紹,歡迎閱讀!

  人要吃鹽的原因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Na和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K和HPO4是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在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佔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佔70%左右。所以,食鹽在維持滲透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體內水的動向。

  2.參與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有緩衝作用。Cl與HCO3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平衡,當HCO3從血紅細胞滲透出來的時候,血紅細胞中陰離子減少,Cl就進入血紅細胞中,以維持電性的平衡。反之,也是這樣。

  3.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強酸性,pH約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鹽酸和粘液。胃體腺中的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壁細胞把HCO3輸入血液,而分泌出H輸入胃液。這時Cl從血液中經壁細胞進入胃液,以保持電性平衡。這樣強的鹽酸在胃裡為什麼能夠不侵蝕胃壁呢?因為胃體腺裡有一種粘液細胞,分泌出來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約l mm~1.5 mm厚的粘液層,這粘液層常被稱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襲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潰瘍。但飲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潰瘍的可能性。 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上也有作用。 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裡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進入血液,會發生血液變濃、尿少、面板變黃等病症。 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 g~5 g。由於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實際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我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 g~15 g

  吃鹽的學問

  1、人們每頓飯都離不開鹽,是因為食鹽中含有鈉、鉀、鎂、鈣等多種人類生理必需的元素。心臟缺少了它,就會影響正常的跳動;胃少了它,會使胃酸減少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長期不吃鹽,人就會渾身無力,還會由於體內缺少鈉離子而使電解質平衡失調,產生一系列組織器官的功能紊亂。所以說,食鹽對人類無疑是一種必需品。

  2、在工業發達的國家裡,人們每天吃鹽10~30克,約為人體需要量的30一60倍,過量的食鹽在人體內積聚,不僅會因大量飲水而加重腎臟的負擔,還會導致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

  3、那麼,一個人每天需要多少食鹽呢?這要根據每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飲食習慣、勞動強度來決定。一個正常人每天從尿、面板、汗和糞便中排出的鈉約為380毫克,如換算成食鹽,不到1克。如果一個人每天攝取4克,就可顯示出對血壓的影響。因此,每個人一天吃鹽不要超過4克。而要把人們從幾千年攝取高鹽食品的習慣中改變過來,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多吃鹽的危害,少食鹽醃食物,逐步養成低鹽飲食的習慣,在食品中多配以香辣料、油脂和酸味料等,以彌補缺鹽造成的乏味等

  多吃鹽的學問

  1、損傷肝腎。吃鹽過多,會加重血管壓力,會使肝腎血流量減少,損傷肝腎功能。

  2、呼吸道炎症。鹽會是呼吸道的細胞失活,降低其抗病能力,容易患呼吸道炎症。

  3、骨質疏鬆症。攝入鹽多,鹽的排洩需消耗很多的鈣,會缺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