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的背景及意義

  創業勵志照亮人生,大學生創業改變命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大學生創業的背景

  創業是一個發現和捕獲機會並由此創造出新穎產品或服務進而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早在20世紀70年代,德魯克就認為經濟增長與創業有著密切的關係,而美國已經由管理型社會轉變為創業型社會,GEM***Global Entreprencurship Monitor,全球創業觀察***1999年對10個國家的調查研究發現。創業活躍程度越高的國家,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率也較高,反之,則比較低。

  因此,越來越多國家都陸續把創業能力的提高與當前的學術和職業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2002年145萬猛增至212萬入,2004年達到280萬人,2005年達到340萬人,2006年達到413萬,比2005年增長73萬,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總量更是猛增不降,2010年應屆畢業生約630萬,201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約為660萬人,而2012年則已經高達680萬人次,就業的問題變得更加嚴峻和突出。

  在供大於求的就業形勢下,創業開始逐漸成為許多畢業生的選擇。同時,從1999年年開始,全國舉辦了“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援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從2003年起,教育部、勞動與枉會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指導大學生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政策,這些都對大學生創業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再加上比爾·蓋茨、張朝陽、馬雲等創業神話,在大學生的創業熱潮中,產生了不容小覷的“明星效應”。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發現機會、獲取資源創造價值的過程,積極、活躍的大學生創業有利於促進科技創新,緩解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逐漸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渴望得到各方面的鍛鍊,渴望成為成功的創業者,甚至有許多學生在大學校園就已經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高校擴招使許多大學生的就業出現困難之後,大學生創業逐漸得到高校、政府及社會的大力支援,並出臺了各種政策和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

  此時,創業教育開始成為許多高校的重要任務。創業教育的概念是***由埃利雅德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的。此後,創業教育逐漸在教育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國內外有大量的學者開始對其進行探討。學校怎樣去實施創業教育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相當重要的課題。其實,創業教育本身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對於每個大學生而言,都具有不同的創業意向,並擁有著不同的個性特質,有的人成就需要高,有的人安於現狀;有的人傾向冒險,敢拼敢闖,有的人厭惡風險,嚮往穩定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個性特質,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大學生創業選擇,甚至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就業。大學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不僅是學習知識和技能,更是個人特質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業意向,將是一個長期和重要的過程。

  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一***對中小企業的創業研究。

  但許多文章是針對國外背景進行的研究,而中國社會文化與國外文化存在許多差異性,因此國外的研究結論在中國文化背景下不一定完全適用。目前基於特質理論研究成就需要和冒險傾向對創業意向的影響,其研究結果不穩定,有待進一步檢驗。在創業領域研究主動性人格對創業的影響相對較少,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同時,以往的研究大都以企業為基礎,探尋創業者與非創業者,創業者與管理者等在個人特質上的差異,很少專門針對大學生進行研究。大學生作為未來的創業生力軍,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綜合 的思維能力,他們除了具備創業所需的能力和知識以外,其人格特質的差異性是否讓他們對未來創業更有信心,更會有積極的創業意向?另外,隨著研究的深入,除個人特質的影響外,認知因素在創業領域備受關注,由認知心理學與創業學相結合併產生了一些新概念,如創業自我效能等。由於本文以在校大學生為研究物件,為了有效地提高高校創業教育,從環境的角度引入了家庭背景、大學創業環境兩個變數,研究他們對創業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為他們是對學生學習和生活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最能夠對學生創業提供各方面資源支援和幫助的因素,是影響學生形成創業意識最近的環境因素,因此,考察家庭、大學環境的支援在學生創業意向中是否有促進作用,站在學校的角度,提高大學生創業教育,同時,檢驗在創業過程中的社會網路支援是否大大影響學生的創業意向。另外,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是否對於大學生創業有實質性的幫助,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又有哪些值得進一步的商榷與糾正,都囊括在本文的研究範圍之中。

  ***二***現實意義 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在個人特質方面應當注重教育和引導。

  成就需要、風險傾向是個體比較穩定的人格特質,對學生未來創業意向可能有一定影響,或者通過自我效能而間接影響個體的創業意向和行為。本文對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創業自我效能進行了實證檢驗,並從學校創業教育的角度進行研究和探討,鼓勵學校進行各方面創業培訓或講座,積極實施各項創業教育措施,有利於提高大學生創業興趣,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緩解國家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個人背景特徵與創業意向之間有著密切關係,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絡有利於深入瞭解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意識,為更高效地識別學生中具有較高創業意向的群體提供實施途徑,從而為在高校有的放矢地開展創業教育更全面地提供依據和指導。

  本研究還試圖探討創業自我效能對人格特質、學校創業環境與創業意向之間關係的中介效應,個人背景特徵在創業自我效能和創業意向上的差異性以及社會網路對創業意向的直接影響作用,主要考察個體內在人格特質與外在學校環境如何通過創業效能對個體的創業意向產生影響。總之,本文的現實意義主要在於提高高校創業教育,更全面系統地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培訓和引導,促進大學生創業。此外,本研究基於中國文化的相關研究成果可以為創業教育與培訓提供更加切合中國實際和麵向未來的理論基礎。同時,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可以從學校創業教育方面入手,開設創業課程,重點放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意識,培養創業的心理品質及良好的社會關係,形成創業氛圍,同時也對家庭教育引起重視,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