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白手起家創業事蹟

  創業,年少者敢博,年長者善算,常勝者愛拼。看看那些白手起家創業的事蹟,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一個“90後”大學生創業十年賺兩億資產

  一個“90後”創業者的奇蹟

  “拿出1000萬元為臨沂大學設立助學基金,在企業內部和我家裡都有不同聲音,而我感覺這裡曾幫助過我,是我成長的地方,所以就堅持了下來。”近日,在臨沂大學李海鵬基金捐贈儀式結束後,年僅30歲的山東鵬宇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海鵬對記者說。

  坐在記者眼前的李海鵬,瘦瘦的身材,戴副眼鏡略顯書生氣,並沒有想象中財大氣粗的樣子。

  “我骨子裡有一種幹事業的激情”

  李海鵬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細觀他的創業史對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創業會有不少啟示。

  “我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每當看到年老的父母為了孩子而勞作不息的身影,我心裡特別疼,我渴望自己快點長大成才,我骨子裡有一種幹事業的激情。我特別希望賺很多的錢——以讓自己的父母、家人過上好日子。”在回憶創業之初的情形時,李海鵬說。1981年,李海鵬出生於東營市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

  2000年李海鵬考入臨沂師範學院歷史系,2004年畢業。由於家庭困難,上大學第一年的8000元學雜費、生活費還是父母東拼西湊借的。在校期間,李海鵬一邊學習,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兼職,但剛開始時並不順利。“有一次,我在臨沂一家家政公司打工,被派到了一個有錢人家去打掃衛生。那人要求非常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返工。我從早上9點一直幹到晚上8點,一點點地擦,一點點地清洗。一天下來,本來說好給50多元錢,最後那人還是以擦得不乾淨為由僅給了30元錢。”他先後幹過家政、業務員、傾銷員等,2001年他用掙來的錢買了一輛二手計程車,簡單裝飾後就租了出去,最多時他曾買了七輛計程車營運手續。就這樣,李海鵬在別的大學生還伸手向父母要錢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利用寒暑假,他還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業鍛鍊,這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後來他利用積攢的40多萬元錢,同別人合夥在深圳開了一家汽車裝飾品加工廠,用工達到200多人,在2004年大學畢業時,他就已經擁有了五六百萬元的資產。上大學期間,除了第一年8000元的花費,李海鵬沒跟家裡再要一分錢。

  “我覺得能靠自己幹一番事業”

  “假如說剛開始打工時,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那麼到畢業時,我的想法有了改變,我覺得能靠自己幹一番事業。”李海鵬說。也許是發現了自己的經商天賦,2004年大學畢業時,李海鵬沒有像其他的大學生一樣考研或者是考公務員,而是選擇了自主創業。他利用閒置資金,在臨沂開了一家火鍋店,主營火鍋、燒烤和特色菜,2006年酒店還被評為“臨沂市十大火鍋名店”。隨後他又逐漸涉足文化、投資、建築裝修等行業,逐步完成了資本積累。

  “競爭激烈,眼光必須轉變得快。”針對好多專案為什麼僅幹兩三年就不幹了的疑問,李海鵬說。從創業至今,他涉足過幾十個行業。近兩年,他開始收縮戰線,化零為整。2009年,他在菏澤創辦了佔地200多畝的山東皓宇服裝有限公司。2010年,他又將企業總部搬到了濟南。

  今年5月份,企業改制成了控股集團,旗下有十幾家企業,核心業務以投資擔保為主,總資產達到七八個億,年銷售收入十多億元,年僅30歲的李海鵬擔任了董事長,如今他又開始籌劃企業上市的事情。

  今年年初,由《法制晚報》聯合創業之家網站,歷時半年調查,製作了2010年中國“90後”青年創富榜,李海鵬以2。1億元資產位列第27位。

  “畢業後創業首先要有規劃”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對臨沂大學的捐獻只是個開始,我要將慈善進行到底。”李海鵬說,他甚至還計劃到國外進行捐助。2006年5月在臨沂師範學院65華誕之際,李海鵬就慷慨捐出12萬元在社會發展學院設立“海鵬助學基金”。2007年1月和7月,李海鵬還分兩次向共青團臨沂市委的“希望工程”捐資共12。5萬元。2007年9月,李海鵬贊助臨沂市第五屆“書聖文化節”20萬元。

  李海鵬的創業經歷,已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典範,很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90後”的非凡之處。面對很多大學生羨慕的目光,李海鵬只是淡淡地說,“在校期間要好好學習,勤於參加社會實踐,畢業後創業首先要有規劃。”他並沒有特別鼓勵大學生要在大學期間創業。

  二:

  一道龍蝦月入50萬!“陳小蝦”煉成記

  在四川、重慶等其他西南地區,老百姓都有在夏天喝夜啤酒吃江湖菜的習慣,而小龍蝦則是當地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吃小龍蝦的旺季是在每年七、八、九三個月,陳竹旺和李沅壎清楚的知道能不能把“校草陳小蝦”的名號打出去就看這三個月的了。

  2014年4月,“校草陳小蝦”在綿陽涪城區正式開業了。

  開業沒多久陳竹旺就帶著他部分團隊去了成都、南京、武漢等一些做小龍蝦好的地方去考察,不斷除錯陳小蝦的口味。品類也由開業最初的7道菜變為了現在的15道菜,不僅增添了新口味還加入了新菜品。

  “對於做餐飲的老闆來說,除了產品自身的口味,食品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沅壎告訴我們,他們店鋪裡的蝦子都是由陳竹旺親自到市場上去挑選,下鍋之前還要清洗三遍。“洗蝦子的過程,只要消費者願意都是可以看到的,對於食品安全這一塊我們十分重視。”

  為 了配合吃蝦子旺季的到來,陳竹旺和李沅壎還帶領著他們的團隊在綿陽當地高校舉辦評選校草活動,在當地高校引起了巨大反響。利用電臺、網路,微信進行推廣、活動策劃、話題引爆這應該是陳小蝦做的十分到位的一點了,店鋪經常會結合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舉辦一系列的落地活動,同時還邀請了四川電視臺綿陽電視臺等美 食欄目前來錄製專題節目。他們清楚的知道,培養粉絲的粘連性是需要真實互動.

  這些宣傳推廣活動對於陳小蝦品牌推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李沅壎告訴我們這應該和他們工作經歷相關,“陳竹旺以前是做活動策劃執行的,腦子很活泛,我是當兵的,所以執行力很強。”這樣默契十足的配合對於才開始創業的一對年輕人實屬不易。

  小龍蝦的旺季如期而至,而對於陳竹旺和李沅壎來說,一切都才剛剛開始。兩兄弟起早貪黑的去市場挑選蝦子,買菜,和掌勺師傅一起研究新菜品,培訓團隊,學習管理,李沅壎甚至開始學習做小龍蝦,“不懂不怕,但幹了就要鑽進去,餐飲要求就是精細,我知道我們能做的更好。”

  開業的第一個月,營業額達到了40萬元,這讓他們兄弟二人十分振奮,在龍蝦旺季的三個月裡,“校草陳小蝦”的營業額更是達到了平均每個月50萬的銷售額。

  一切都太順利了,順利的讓他們相信創業的艱辛都只存在故事裡,2014年9月他們決定開分店!分歧和意見都沒能阻止校草陳小蝦分店的開張,分店也順利開張。但好運卻不再相伴他們左右。

  冬天是吃蝦的淡季,生意想要像之前那樣是不可能,但是總要想個辦法過冬吧。“大多數做龍蝦的都會選擇在冬天關門,但是我們不關門!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李沅壎告訴我們2014年的冬天他們選擇了冷鍋串串帶著他們的陳小蝦一起過冬。

  “雖然沒有預想的那麼好,但也不差。”2014年的冬天,校草陳小蝦的兩家店鋪就這麼走過來了,新店開張後分流了客流量很多客人都去了新店,後來老店生意也不好了,新店生意也一般在今年6月份,他們決定關掉分店!李沅壎說,分店雖然沒給他們帶來收益,卻給他們的創業之路上了生動的一課。急功近利怕是創業起始的大忌,始終保持謙卑謹慎的態度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至關重要,要想做好產品,做好品牌,穩紮穩打才是第一步。

  如今的陳小蝦無論是在菜品質量,味道量化上已經較為完善, 下一步即將是實現戰略擴張,陳小蝦團隊同時也希望更多熱愛餐飲行業的人加入進來,全國連鎖的路上將不在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