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被盜刷了怎麼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以及黃金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投資理財一詞,最早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

  無論是借記卡還是信用卡被異地盜刷,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但由此產生的客戶與銀行的糾紛卻一直困擾各方。在盜刷事件降臨到你頭上時,你有什麼招數來減輕自己的損失?

  訴至法院判銀行全賠

  ***的交通銀行儲蓄卡在異地被人通過ATM機盜刷了5.48萬元,他認為銀行未能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起訴要求交通銀行北京分行賠償損失。

  ***起訴稱,2014年8月6日,他的妻子拿他的交通銀行儲蓄卡在北京取款,發現卡中餘額僅剩100餘元。列印交易明細查詢,其賬戶於2014年8月4日分4次通過ATM機轉出及取現共計5.48萬元,4筆交易產生手續費共138.8元,造成賬戶損失5.49萬餘元。接到妻子通知後,他馬上撥打交通銀行客服熱線對儲蓄卡進行掛失處理,並報警。西城警方受理此案並立案偵查。

  交行北京分行向法院申請中止審理此案,待刑事偵破後再審理。

  一審法院認為,《商業銀行法》第六條規定:商業銀行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交行北京分行作為金融機構,有義務確保持卡人卡內資金的交易安全。因此,判決交行北京分行賠償***全部損失。

  有哪些糾紛要點

  首先要認定哪些是偽卡交易。涉案銀行卡賬戶短時間內在異地交易,有證據證明或者依據常理推斷持卡人未在該時該地交易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經驗法則,結合交易行為地與持卡人所處的距離、交易時間和報案時間、持卡人身份、持卡人的陳述等情況,綜合考量後對是否存在偽卡交易作出認定***是最常見的認定偽卡交易的情形。

  目前各地法院判決同類案件時標準不一致。有律師認為,這種糾紛案中往往有民事與刑事交叉的情況。但兩者應該分開審理,銀行不能要求先偵破刑事案件再審民事。

  密碼洩露過錯。目前犯罪分子手段多樣,有的能破譯密碼,有的通過測錄器或攝像頭獲取密碼,銀行交易系統也存在密碼洩露的可能。律師認為,不能完全把舉證責任分配給持卡人。

  還可投保盜刷險

  有些保險公司開發出盜刷險。如有的保險公司規定:客戶的借記卡被他人在銀行櫃面及ATM機器上盜取或轉賬導致的資金損失;個人網銀賬戶及第三方支付賬戶被他人盜用導致的資金損失;客戶的借記卡因被他人盜刷、複製而導致的資金損失以及在被歹徒脅迫的狀態下,將個人賬戶及密碼透露給他人導致的資金損失等。

  這種保險是針對持卡人信用卡被非法盜刷的情況,給與持卡人賠償。一般最高額度在2萬左右,還會針對旅遊發生的***盜刷等情況。平安和美亞都有相應的產品,一般都是短期的為主,在保障期內發生盜刷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賠償,保費一般也不貴,大概在80到100左右。有的保險產品同時可以包含其他財物包括現金、銀行付款卡、個人證件等。這種一般時候經常出國旅遊或者出差的人士購買,但是保額一般不超過2萬,對於很多金卡使用者,高階使用者,幾十萬甚至無限額度來說確實有點少。

  但這類保險也有免責條款,比如某保險產品規定:持卡人的親朋好友、以及持卡人授權的人員使用持卡人的銀行卡及網銀賬戶,導致的資金損失;在沒有被脅迫的情況下,持卡人向他人透露銀行卡或網銀賬號及密碼,導致的資金損失;持卡人的銀行卡及網銀賬戶在向銀行掛失前48小時以外的損失;持卡人沒有遵循銀行的銀行卡及網銀賬戶的使用條例,導致的資金損失。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理賠的關鍵是看被盜刷的責任是否在銀行。

  購買者不多

  但盜刷險產品購買的人卻不多,為什麼呢?

  首先是定義盜刷。怎麼才算被盜刷。有時銀行等要求儲戶提出證據。其次,要有公安機關開具的被盜用的證明。另外,報案前48小時的盜刷損失才賠償,但不少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遭受的損失。這都給理賠帶來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