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業明星
創業故事有數不盡的明星,成功人士,但是在特殊群體——殘疾人中,這些明星顯得更加閃亮。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南京市:吃苦不是殘疾人的“專利”
20多歲時,他白手起家,歷經10年艱辛將企業發展成每年納稅數十萬元的知名企業;他事業成功時不忘回報社會,積極吸納殘疾人就業;他連續多年被授予“南京市”稱號、奪得“第四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人像攝影專案第二名,並被國家人社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12年,他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創業優秀個人”榮譽稱號,成為江蘇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殘疾人。
他就是姜文國。出生8個月時,他因漏服了一顆兒麻疫苗糖丸而導致腿部殘疾,人生軌跡從此改變。大學畢業時,他被一家銀行看中,卻因身體殘疾被拒之門外,此後求職也多次碰壁。於是他白天賣報,晚上自學平面設計,經過努力,終於有家廣告公司聘用了他。
2002年姜文國創辦“南京百納廣告”。經過一年奮鬥,公司小有起色。就在這時,他的父親突發腦溢血,為給父親看病他背上了近20萬元的鉅債。一向頑強的他,並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擊垮,而是更加鬥志激昂,硬是將公司帶出了困境,並在2年後還清了欠債。
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坎坷,歷經一程又一程的風雨,姜文國憑著執著奮鬥的精神和誠懇踏實的態度將公司發展壯大,目前已成為江蘇省廣告行業知名企業,近幾年公司每年繳稅達30多萬元。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越來越有起色的企業背後,卻是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辛。一次姜文國加班到深夜,回家途中下起了暴雨,他的殘疾車進水熄火,他拖著殘腿在大雨中推行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家。乘火車去外地談業務,因登車時間短,他幾乎是連走帶拖地趕進車廂。一天奔波下來,殘腳老繭下面淤起血斑,痛得兩三天都不能走路。然而對這一切,他從未有過怨言。
事業成功的姜文國不忘回報社會。汶川大地震,他帶頭捐款獻愛心;近年來又開辦了殘疾人免費攝影班,將自己的技能傳授給更多殘疾朋友;他還參與創辦了青石村社群的“無聲瞬間攝影”協會,為殘疾人搭建活動平臺。
今年5月份全國助殘日期間,姜文國帶著原創的文創產品入駐南京市首家助殘公益實體店“匯愛坊”。“這些作品是我和另外兩位聾人朋友一起完成的。我們想把這些作品的銷售收入用來幫助更多的殘疾人,也希望能利用這個平臺擴大自己的事業,吸納更多殘疾人就業,讓他們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記者慨嘆姜文國的經歷時,他笑著說:“其實都不算什麼,吃苦並不是殘疾人的專利,但凡是有一點成就的人,都是吃了許許多多的辛苦。李嘉誠、宗慶後是我的偶像,我要以他們為目標,成就自我、奉獻社會。”
案例2:殘疾人自強創業明星李金其的故事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40歲的東北漢子李金其,用艱難創業的奮鬥過程詮釋著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
幼年的李金其飽嘗苦難。3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小兒麻痺症使他幾乎完全癱瘓,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的治療與鍛鍊,讓他再次站了起來,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學校裡同齡人的嘲弄與冷落,一度使年幼的李金其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與健全人的眼光對視,連上下學都專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學班主任一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李金其緊閉的心門,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憑藉驚人的毅力,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如今管理著數家企業的李金其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到處都是暗流險灘,但我從不畏懼困難,因為每個困難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談到創業歷程,李金其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1997年,他所在的國有化工廠倒閉,而立之年的李金其下崗了。肩負著家庭生活壓力的他沒有自怨自艾,自籌資金創立了黑龍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根據對化工行業的瞭解,李金其將企業生產方向鎖定在聚氨酯材料上。這種材料具有絕熱保溫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新型建築及熱力管線等領域。
創業之初,李金其對聚氨酯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完全掌握。為了解決技術難題,他拖著病腿四處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為了測試產品耐寒性,他嚴冬時節帶隊北上黑河、海拉爾、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試驗,一呆就是幾個月。
通過對野外試驗資料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溫發泡的屬性,使得聚氨酯的應用領域得以擴寬。這一發現受到業內專家的高度肯定,企業也逐漸獲得回報。目前,李金其在哈爾濱、上海、佳木斯等地經營著幾家大型化工企業,最早創立的鑫盛化工從年產值幾百萬元發展到年產值幾千萬元。
李金其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的李金其,從沒有忘記關心身邊的殘疾人朋友,他將幫助他們走上獨立自強道路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在佳木斯的貧困地區捐建小學,為寧夏農村的一戶殘疾人家庭翻蓋新房並送去彩電和冰箱,資助許多殘疾人大學生完成學業。從2003年起,他每年為30多位貧困殘疾人訂閱報刊。10年來,他逢年過節都去看望鄰居貧困老人,為他們購買年貨。2007年底,李金其被評為全國首屆肢殘人“自強創業之星”。
“我從不認為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迴避責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對更多的生命擔負起責任,這樣的生命才是充實而美麗的。”李金其說。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40歲的東北漢子李金其,用艱難創業的奮鬥過程詮釋著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
幼年的李金其飽嘗苦難。3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小兒麻痺症使他幾乎完全癱瘓,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的治療與鍛鍊,讓他再次站了起來,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學校裡同齡人的嘲弄與冷落,一度使年幼的李金其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與健全人的眼光對視,連上下學都專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學班主任一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李金其緊閉的心門,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憑藉驚人的毅力,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如今管理著數家企業的李金其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到處都是暗流險灘,但我從不畏懼困難,因為每個困難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談到創業歷程,李金其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1997年,他所在的國有化工廠倒閉,而立之年的李金其下崗了。肩負著家庭生活壓力的他沒有自怨自艾,自籌資金創立了黑龍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根據對化工行業的瞭解,李金其將企業生產方向鎖定在聚氨酯材料上。這種材料具有絕熱保溫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新型建築及熱力管線等領域。
創業之初,李金其對聚氨酯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完全掌握。為了解決技術難題,他拖著病腿四處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為了測試產品耐寒性,他嚴冬時節帶隊北上黑河、海拉爾、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試驗,一呆就是幾個月。
通過對野外試驗資料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溫發泡的屬性,使得聚氨酯的應用領域得以擴寬。這一發現受到業內專家的高度肯定,企業也逐漸獲得回報。目前,李金其在哈爾濱、上海、佳木斯等地經營著幾家大型化工企業,最早創立的鑫盛化工從年產值幾百萬元發展到年產值幾千萬元。
李金其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的李金其,從沒有忘記關心身邊的殘疾人朋友,他將幫助他們走上獨立自強道路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在佳木斯的貧困地區捐建小學,為寧夏農村的一戶殘疾人家庭翻蓋新房並送去彩電和冰箱,資助許多殘疾人大學生完成學業。從2003年起,他每年為30多位貧困殘疾人訂閱報刊。10年來,他逢年過節都去看望鄰居貧困老人,為他們購買年貨。2007年底,李金其被評為全國首屆肢殘人“自強創業之星”。
“我從不認為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迴避責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對更多的生命擔負起責任,這樣的生命才是充實而美麗的。”李金其說。
案例3:殘疾人“創業明星”潘柏生
在現實生活中,肢體健全的人創新創業都不容易,對於肢體殘缺的人來說更是舉步艱難。然而,東湖圩鄉有個叫潘柏生的殘疾人,不僅自己頑強拼搏創業,還帶領身邊的殘疾人創業致富,盡心盡力為殘疾人服務,讓殘疾人生活得很幸福很有尊嚴,成為弱勢群體中的“創業明星”。
百折不撓,艱苦創業
1965年12月17日,潘柏生出生在耒陽市邊遠的東湖圩鄉棗子村一戶貧困農民家庭,這裡是貧困山區,家家戶戶都很窮。他出生的時候就患有小兒麻痺症,左腿細小,成弓形狀彎曲不能伸展,5歲了還不會走路,長大成人後依靠柺杖支撐行走,一瘸一拐,步履艱難,很不方便。
從16歲起就開始學手藝做縫紉工,每天得到1.2元的工資。“那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在山區農村,農民種地每天只能得到工分而拿不到現錢,我每天能夠掙到學徒工資,算是很了不起了。”他認真地回憶過去當學徒的往事。
他是個勤勞智慧、敢於拼搏的人。學成後,他自己當師傅培訓學徒,在東湖圩上開了一家成衣店,每年把培訓出來的100多名熟練農民工往廣州、汕頭、深圳、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用人單位輸送。農民工、殘疾人有了一技之長,就能自食其力,養活自己,走上富裕的道路。一個叫鄭葉平的殘疾人學成後被輸送到上海打工,如今在大上海繁華鬧市區買了房子,令人羨慕。
讓潘柏生一生中最難忘的是他的妻子羅連香,他們是在學縫紉開成衣店時相識的,但遭到女方父母極力反對,因為他是殘疾人,當時連棲身之所都沒有,是個窮光蛋。1998年,潘柏生在耒陽三都開辦的馬匡煤礦遭遇特大水災被淹沒,損失慘重,負債累累。他壓力山大,精神崩潰,幾度輕生欲自殺。“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和我走到了一起,給我安慰,創業不能放棄,給了我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我能夠創業成功,有她一半的功勞。”他對妻子特別恩愛,相敬如賓,在創業路上並肩作戰,攜手同行。
如今,潘柏生有了與富人一樣的房子、車子,還有了孫子,兩個兒子都是大學畢業,也是共產黨員,家庭和睦,生活得很幸福很有尊嚴。
“他是我們殘疾人的主心骨、大恩人”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潘柏生艱苦創業,勤勞致富,並且帶領身邊的殘疾人創業脫貧致富,成績顯著。2009年,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12年3月,他從鄉鎮企業辦副主任職務,被推薦為東湖圩鄉殘疾人聯合會理事,沒有編制,每月工資300元,2015年增加到500元。2008年、2013年參加耒陽市殘疾人代表大會,2014年參加衡陽市創業群體表彰大會,成為“創業明顯”。
潘柏生常說:“作為殘疾人代表和理事更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領全鄉殘疾人創業致富,全心全意為廣大殘疾人服好務,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好事。”
潘柏生任鄉殘聯理事後,雖然沒有編制,工資不高,但他為殘疾人服務的思想境界高、工作熱情高。他本身是肢體殘缺的殘疾人,最關心、最體貼、最同情殘疾人。他常用“換位思考替特困群眾著想、設身處地為殘疾人辦事”,做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殘聯每一項工作做細、做紮實、做好做到位,讓每一個得到幫助的人滿意。
他常年下基層,走村串戶,上門進行全國殘疾人基本情況及需求專項調查,這是殘聯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為65歲以上失能與半失能老人摸底登記;為1、2級重度殘疾人補助與護理補助稽核登記;3—15歲適齡殘疾兒童入學情況登記;18歲以下殘疾人護理補助摸底、殘疾人機動車***包括輪椅***補助摸底登記,把辦好的證件送到每一個殘疾人手裡,工作量很大,連星期天都沒休息。對於那些肢體殘疾、雙目失明不能行走的特困殘疾人,他用自己購買的私家車當做“公交車”,把他們接送到市殘聯辦證,讓他們不花一分錢,自己反倒貼昂貴的汽油費,算起來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許多人說他傻,擔任殘聯理事沒有編制,工資低微,拄著柺杖到處跑腿,又苦又累沒有休息,究竟圖個啥?他說:“因為我自己是殘疾人,圖的是讓殘疾人過上好日子。”
帶領更多殘疾人創業
2014年,潘柏生把身邊有一技之長的殘疾人組織起來,開展陽光居家服務專案,為山區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北龍村肢體殘疾人肖賤平,原是農村赤腳醫師,兩年前辦了一家診所,每天騎摩托車上門看病,不論颳風下雨,隨叫隨到,讓村民做到小病不出村;珠山村江俊清、龍山村胡召元等重度殘疾人開商店,方便村民購物;東湖居委會肢體殘疾人鄧育青經營起了網咖……這些殘疾人既能自食其力,發家致富,又能給鄉親們提供便利服務,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為了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創業就業,他申請成立了耒陽市棗子福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山區綠色資源,養魚、養雞、栽花、種樹,還搞觀光旅遊,解決更多的殘疾人和當地農民就業問題。
目前,他又承租了300畝土地,規劃種植珍稀植物與花卉盆景,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鄉村。他希望得到媒體的幫助,介紹大專院校的高階農藝師,到他的專業合作社考察與合作,通過“一帶一路”,向沿海城市拓展。這是他創辦棗子福民合作社的願景,也是他的夢想。他說:“只要人人奉獻一點愛心,伸出誠信友善的雙手扶持殘疾人創新創業,殘疾人的夢想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