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生產蜂王怎樣培育_蜜蜂生產蜂王的培育技術

  在蜜蜂的養殖中,培育蜂王也是要講究一定的技巧,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蜜蜂生產蜂王的培育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蜜蜂生產蜂王的培育技術

  蜜蜂種王的挑選

  一般說來,生產蜂場的蜂群,其種性都是比較混雜的,不宜留做種王,而應根據當地蜜源條件和氣候特點向種蜂場等供種單位選購適宜的種王。若無法購買種王,只能在本場蜂群中挑選種王時,則應在重點考察蜂群的生產效能是否優良的同時,還要仔細觀察某些重要的形態特徵是否一致。只有那些生產效能優良、形態特徵又比較一致的蜂群中的蜂王才能留做種王。

  種用蜜蜂雄蜂的培育

  至少在著手移蟲育王前20天,就應開始培育種用雄蜂。為保證父本蜂王大量產未受精卵,並保證未來的種用雄蜂發育良好,一定要及時調整父群的群勢,密集其蜂數,抽出空脾,插入1張雄蜂脾。對父群及時進行獎勵飼餵,在雄蜂房封蓋以前,應堅持每天傍晚用稀糖水獎勵飼餵,如蜂群儲粉不足。還應補喂蜂花粉,以保證哺育蜂和幼蟲有充足的蜜粉供應,同時還必須經常剔除非父群中的雄蜂蛹.殺死非種用雄蜂。1只處女王通常要與7~15只雄蜂交尾,但絕不能只按這一比例來培育種用雄蜂。一般情況下培育1只蜂王應培育100只左右的種用雄蜂。

  人工養蜜蜂王

  1、養王群的組織:養王群又稱育王群或哺育群。對養王群的種性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只要健康即可,但不宜用具有分蜂熱的蜂群做養王群。養王群應具有10框蜂以上的群勢,群內要有大量的哺育蜂和採集蜂,蜂數要密集,並且要蜂脾相稱或蜂多於脾,巢內飼料充足。養王群應在移蟲前2~3天組織就緒。一般用標準箱組織養王群。即巢箱和繼箱之間放l塊隔王板,將繼箱佈置成哺育區,將巢箱佈置成繁殖區。哺育區內放2張幼蟲脾、2~3張封蓋子脾,外側再放2~3張蜜粉脾,養王框放在兩張幼蟲脾之間;繁殖區內放3~4張老熟蛹脾和1~2張空脾,蜂王保留在繁殖區。也可用臥式箱組織養王群,組織時,用框式隔王板將臥式箱隔成左右兩個小區,將一個小區佈置成哺育區,另一個小區佈置成繁殖區。

  巢門開在繁殖區。哺育區內巢脾的排列順序從外往內是蜜粉脾、封蓋子脾、大幼蟲脾、小幼蟲脾。養王框放在兩張幼蟲脾之間。繁殖區內放3~4張即將出房的封蓋子脾和l~2張空脾,蜂王留在繁殖區。養王群1次哺育的王臺以30個左右為宜。養王群組織好以後,若外界蜜粉源不太理想,每天傍晚需用糖漿和花粉進行飼餵,直至王臺封蓋為止。

  2、優質適齡幼蟲的準備:同一只蜂王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狀態下所產的卵,大小有所不同。用大卵孵化出的幼蟲培育出的蜂王產卵效能較好。用大卵孵化出來的幼蟲育王,育出的蜂王個體較大,卵巢管較多,產卵力強。反之用小卵孵化的幼蟲育王。育出的蜂王個體較小。要想使母本蜂王產出大卵,其關鍵是控制蜂王的產卵速度,使其少產卵,甚至停產一段時間。其方法如下:在移蟲前2周,用產卵控制器限制母本蜂王產卵。

  也可用框式隔王柵將母本蜂王控制在蜂巢的一側,在該控制區內放3張巢脾,l張蜜粉脾、l張大幼蟲脾、1張小幼蟲脾,每張巢脾上幾乎都沒有空巢房供蜂王產卵,從而迫使蜂王停產。在移蟲前4天,從控制區抽出1張子脾,同時加進1張淺棕色的優質空巢脾讓蜂王產卵。用產卵控制器控制的蜂王,則直接換人空脾讓蜂王產卵。這時蜂王產出的卵,個體較大。用該卵孵化的幼蟲育王,就可得到個體較大的蜂王。

  3、移蟲:人工育王移用的幼蟲必須為1日齡之內***12~18個小時蟲齡***的小幼蟲。移蟲工作應在室內進行,氣溫保持在25~30℃,相對溼度為80~90%,如果溼度不夠,可往地上灑些水。移蟲有單式移蟲和複式移蟲兩種方法。

  ①單式移蟲:只移1次幼蟲,將經工蜂清理過的養王框和從母群中提出的卵蟲脾拿人室內,用光滑而潔淨的細竹籤往每個人工王臺基底部點人少許稀王漿。再用移蟲針將卵蟲脾中12~18個小時蟲齡的小幼蟲輕輕沿其背部***凸面***挑出,移人人工王臺基的底部,使它浮在稀王漿上。移蟲後,將養王框放回養王群,插在小幼蟲脾之間哺育。

  ②複式移蟲:共移2次蟲,將經過養王群哺育了1天的養王框從養王群中取出,用鑷子將王臺中已經接受的小幼蟲取出來丟棄掉;重新移人1條由母本蜂王產的12~18個小時蟲齡的小幼蟲,再將養王框放回養王群,插在小幼蟲脾之間哺育。

  4、養王群的管理:養王群1次哺育的王臺以30個左右為宜。養王群組織好移人種王幼蟲後,第2天輕輕取出育王框檢查移蟲接受情況,其後一般不要經常開箱,移蟲後的第10天輕輕取出育王框,數清王臺個數,以便準確準備交尾群數量。育王期間,若外界蜜粉源不太理想,每天傍晚需用糖漿和花粉進行飼餵育王群,直至王臺封蓋為止。

  5、交尾群的組織和管理:交尾群又稱核群,群勢很弱,一般只有l~2框蜂。交尾群應於介紹王臺的前l天組織就緒;在交尾箱的每個小室中,各放l張蜜粉脾和2張帶青幼年蜂的封蓋子脾.蜂數不應少於l框足蜂。在交尾箱巢門上方的外壁上分別貼以黃、綠、藍等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紙片做標誌,以利於處女王認巢。交尾箱應遠離大群散亂擺放,箱距2米以上,箱旁最好有樹枝、石塊和土堆等標誌物,以免蜂王交尾回巢時誤人它群。在移蟲後的第11天介紹王臺,將它輕輕嵌在巢脾上。夾在兩塊巢脾之間。介紹王臺時,應將交尾群檢查一遍,剔除急造王臺。不要過早地介紹王臺,否則將會延遲處女王羽化出房的時間,使其體質變弱。

  王臺介紹到交尾群后的第2天,應全面檢查處女王出房情況,將未出房的王臺和瘦小的處女王淘汰掉,補人備用王臺。處女王出房後,10天之內最好不要檢查交尾群。以免影響其發育和交尾。若天氣晴好,又有足夠數量的種用雄蜂,處女王出房後6~8天,便可完成交尾;交尾2~3天后,便開始產卵。在處女王出房後兒天左右,全面檢查一次交尾群。觀察蜂王交尾、產卵情況。若不是因為低溫、陰雨等天氣因素的影響,則應將超過15天仍未交尾的處女王淘汰掉。

  控制蜜蜂自然交尾

  處女王和雄蜂的交尾活動是在空中進行的,其婚飛有為2~5公里,雄蜂的婚飛半徑5~7公里,距離12公里內的兩個蜂場,處女王和雄蜂仍能在空中相遇交尾。要想使處女王只和本場的種用雄蜂交尾,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嚴格控制。

  1、空間隔離法可在無蜂的海島上建立交尾場。若無條件,也可在只飼養中蜂的山區建立西方蜜蜂隔離交尾場,其隔離半徑至少為12公里,即在半徑12公里範圍內.沒有其他飼養西方蜜蜂的蜂場。中蜂和西蜂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它們之間不可能交尾,即使交尾,也不可能產下後代。空間隔離法對生產蜂場較為適宜。

  2、時間隔離法早於其他蜂場培養種用雄蜂和處女王,使其在當地蜂場的雄蜂大量羽化出房前10天就開始交尾。處女王的交尾活動一般在7~15天內就可以完成,此時當地蜂場的雄蜂大量羽化出房雖已有5天,但還需過1周後才能性成熟。因此,其他蜂場的雄蜂不可能參與交尾活動,這樣便達到了控制自然交尾的目的。人工授精技術雖能更好地控制雄蜂與處女蜂王的交尾。但我國絕大多數生產蜂場還沒掌握此項技術。

  蜜蜂蜂王的人工育王方法

  1.時間和條件

  蜂群在當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換了越過冬的老蜂,進入發展壯大時期以後,就可以準備進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氣溫穩定在20℃以上有蜜源時,特別是在有豐富粉源時進行。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王的質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換衰老的蜂王,有當年蜂王的蜂群不會發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實行人工分蜂,經過1個半月的增殖,就可以發展成強群,採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對於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發展都有利。長江中下游一帶,以在紫雲英花期育王為好。培育優質蜂王的條件是:

  ***1***天氣溫暖氣候穩定

  處女王交尾期間,白晝氣溫應在 20℃以上,力求避開連陰雨天氣。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間自然界應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對於種蜂群和育王群進行不間斷的獎勵飼餵。

  2.準備工作

  在進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認真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1***選擇父母群

  通過考察,選擇蜂蜜或蜂王漿產量超過全場平均產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勢發展快的健壯無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蟲培養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時,1個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萬條雌性幼蟲;同樣1個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數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兩群種 群培育處女王和雄蜂,全場蜂群就會形成近親繁殖,使生產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選擇和使用多個蜂群作父群和母群;並且定期從種蜂場引進同一品種不同血統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種用雄蜂

  雄蜂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處女王的交尾成功率,還關係到授精效果,進而影響子代蜂群的品質優劣。因此,必須在著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開始培育雄蜂。為培育種用雄蜂,需事先準備好雄蜂脾,也可將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強群中修造成雄蜂脾。為保證交尾質量,按1只處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發育從卵到羽化成蟲約需16天,達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計21天。而雄蜂從卵到羽化成蟲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約需12日,共計36日。因此,必須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開始培養雄蜂,才能使雄蜂和處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適應。通常可在種用雄蜂開始大量出房時,著手移蟲育王。同時將場內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滅。

  ***3***準備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來哺育蜂王幼蟲和蛹的強壯蜂群。應選擇無病、無蜂蟎,群勢強壯,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蟲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帶蜂未封蓋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個脾***包括封蓋子脾和蜜脾、粉脾***組成無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對育王群每晚飼餵0.5~1千克糖漿。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繼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致富經 //,在巢箱和繼箱之間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產卵,繼箱中央放1框小幼蟲脾,一側放一花粉脾,其餘放封蓋子脾,外側放蜜脾。有王群沒有無王群對移植幼蟲的接受率高,但是對於封蓋王臺照護得較好。

  3.移蟲育王的工具

  移蟲育王的工具有移蟲針、育王框、蠟碗等。移蟲針是將小幼蟲移植到王臺碗內的工具,可用粗銅絲或者鵝毛管自制,一頭呈扁薄的尖舌狀,另一頭呈彎匙狀。帶彈簧的移蟲針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臺的框子。可用標準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樑和側板的寬度相等,為13毫米左右。框內等距離地橫著安裝3條寬10毫米的板條。蠟碗棒是蘸制蠟碗的木棒,長100毫米,蘸蠟碗的一端十分圓滑,距端部10毫米處直徑8~9毫米。蠟碗是培育蜂王的王臺基,用蠟碗棒蘸熔化的蜂蠟製成。把蠟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時間,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蠟中約10毫米深處,取出稍停,如此反覆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淺一些。然後將它放入冷水冷卻後取下。製成的蠟碗口薄底厚,裡面光滑無氣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臺。此外還要準備毛巾、面盆、蜂王漿等。蜂王漿可臨時從自然王臺取得,也可預先收集儲存在冰箱內,使用時加l倍溫水把蜂王漿調稀。

  良種蜂王的培育技巧

  引種誘王引種者收到種蜂王后,首先給其喂清水少許,用手指沾水,在鐵紗上滴幾下,不要過多,更不能將蜂體淋溼,以滿足蜜蜂對水分的需要。

  選晴暖天氣,蜜蜂飛翔採集正常時,從強群中分別抽取正在出房的老蛹脾兩張,另放一箱,抖入幼蜂2~3框,將該箱放在新位置即組成誘入群,該群應有蜜粉脾1張,保證飼料充足,新組成的蜂群經1~2天充分飛翔後,即可誘入蜂王。若收到種王后正值陰雨天氣,組織誘王群則較困難,可抽取正在出房的老蛹脾一張,蜜粉脾一張,另組一群,然後從大群內抓新羽化出房的幼蜂1000只左右,將蜂群單獨放一新址,當天即可介紹蜂王。

  誘王時要考慮蜜蜂的數量、蜂齡、外界氣候和蜜源條件。若誘王群全部為新羽化的幼蜂,外界氣溫適合,蜜粉源條件俱佳,有經驗者不妨將王籠開啟,放入箱內,讓蜂王自行爬出上脾,1小時後輕輕提脾檢檢視是否被接受。如蜂群或外界條件不理想,認為直接放王無100%把握,則將王籠用框線掛在蜂路間,王籠與誘入群應提前30分鐘混合氣味。為防止蜂王在放出過程中飛逃,最好在室內進行。

  引種觀察種蜂王介紹成功後,一般應在7日內開始恢復產卵,速度由慢到快,卵圈集中連片。此外,蜂王的產卵力與蜂群群勢、外界氣候、蜜源條件密切相關,群勢弱,蜜源條件差,溫度低等都影響蜂王產卵力的發揮。

  蜂王產卵21天后,後代工蜂陸續出房,應通過觀察後代工蜂來考察該蜂王的純、雜程度。如鬆丹1號***白山5號***蜂王本身為黑色,其後代雄蜂黑色,工蜂花色,黃體色蜂偏多,極少數工蜂為黑色,培育新王時也是如此,這是其正常的體色遺傳表現型;鬆丹2號蜂王為黃色,雄蜂多為黃色,極少數黑色,工蜂花色;黑環系***卡尼鄂拉***等黑色種王,蜂王、工蜂、雄蜂均為黑色,只有少數為提高其生產力進行嵌合授精的蜂王后代出現花色工蜂,少數出現黑色雄蜂和工蜂。養蜂人應對這些種王的遺傳特性有正確的認識,以免造成誤會,影響該蜂種的使用。

  培育新王養蜂人引種的目的是培育新王,以更換本場蜂王。培育優質蜂王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養蜂人應聯合所在地附近蜂場,集中大量培育優質種用雄蜂,削除劣質雄蜂或患病蜂群的雄蜂,待種用雄蜂封蓋後再著手培育蜂王。也可利用時間差或地域差進行育王,其最終目的保證優良的處女王與優質的種用雄蜂交尾。如控制不了非種用雄蜂,處女王與劣質或染病雄蜂交尾,其後代表現效果必然較差,如繁殖力差,經濟效益低,發病率高,造成引種染病的誤導。

  後代觀察引種後,一般不宜大面積推廣,應選培育一部分新蜂王更換原有蜂王,和原有的蜂種在同等條件下對比,考察種王后代在繁殖力、生產力、抗病力、抗逆性、越冬越夏效能等方面與原有蜂種相比有無優勢,能否適應當地的氣候和蜜粉源條件。如差異顯著,說明該品種適合在當地大量擴繁推廣,反之應再引其他品種。

  輪迴換種從蜜蜂遺傳育種的實踐看,一般雜交一代優勢最為明顯,第二代有所下降,三代以後只在組配特別適當的前提下才有優勢。因此,生產上用種最好每年更換一次,避免累代使用造成優勢衰退。


猜你感興趣:

1.養蜜蜂蜂王不走有什麼好方法

2.如何提高蜜蜂產蜜量

3.蜜蜂要怎樣養殖

4.怎樣養蜜蜂

5.蜜蜂人工怎樣分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