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創業計劃書範文

  創業者是商業經濟中非常活躍且重要的群體,經濟的發展和革新往往都是創業者推動的,中國現在也越來越改變原有傳統觀念對創業者更加的尊重及推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一.專案建設背景

  在縣委組織部對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創新創業的不斷引導與鼓勵下,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和悉心指導下,龍港鎮大學生村官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結合當地實情,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創業增收,建立斑嘴野鴨生態養殖中心。

  二.專案經濟及社會必要性評價

  鳳江村是個傳統的農業村,富餘勞動力較多。由於種植業收益率低及鳳江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易漲水,經常遭受颱風侵襲***,導致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如何在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破解這一瓶頸,增加農民收入,成為擺在當前的一道難題。

  鳳江村群眾有養殖的傳統習慣,養殖積極性高,但由於品種單一、生產原始、技術落後,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導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魚鴨的大批死亡,給養殖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打擊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此外較小的養殖規模沒有給養殖戶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因此讓農民真正做到養殖增收,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是農村養殖的緊迫課題。

  三.市場需求分析及預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野味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經過人工餵養結合野外放飛的野鴨,能很好保持純正野性。其肉質細嫩,脂肪少,野味濃郁,並以其低膽固醇,低熱量、瘦肉率高、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我縣綠色野味品種少之又少,市場需求空間巨大,千家萬戶的餐桌、賓館、酒店等到處都是施展魅力的地方。野生水禽養殖產業孕育著巨大的商機,隨著人民對食品安全及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對於生態野味消費需求量將會逐年快速上升,後市一路看好。

  經調研,我們認為根據鳳江村區域位置及市場特點,結合龍港城區的消費水平,非常適宜在此地開展斑嘴野鴨生態養殖。由於本縣鮮有人進行斑嘴野鴨養殖,市面上極少量斑嘴野鴨皆由外地運入,僅見於個別高檔酒店,運輸費用佔產品成本很大部分,造成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極大限制了普通消費者對斑嘴野鴨的消費需求。因此,我們認為高品質的野味養殖業在我縣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前景。

  四.專案建設內容及規模

  1、養殖規模與方法

  蒼南縣福利蛋鴨養殖場由殘疾人創辦,是全縣規模較大的蛋鴨養殖基地。自2006年創辦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援下,合作社得到較好發展。現養殖場共有水域面積約4畝,雜地面積約3畝,養殖場面積較小,因此需要發展立體生態養殖業,充分發揮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去年底大學生村官到該養殖場做完調研後認為蛋鴨養殖市場飽和度高,附加值低,建議該社可利用多年的養鴨經驗,合作發展斑嘴野鴨生態養殖。斑嘴野鴨抗病能力強,味道純正,營養價值高。該品種野鴨養殖在我縣尚屬空白領域,市場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增收明顯,前景廣闊。若市場銷路能夠開啟,可擴大生產規模,進行野鴨及鴨蛋深加工處理,帶動本村及臨近村農戶發展相關生態養殖業、禽畜加工業,共同致富。

  所謂生態養殖主要是用穀物、玉米、豆類和黑麥草作為主食餵養野鴨,河道放養經濟魚蝦類。野鴨吃剩食物可掃入河道作為魚食,小部分鴨糞可滋養水生浮游生物供給魚蝦食用,大量節省魚蝦飼料。競爭力弱的小魚小蝦還可以成為輔食供放飛野鴨時它們自主覓食之用,增加鴨子野性。大部分鴨糞還田用作黑麥草肥料或作為鄰近番茄、柑橘等經濟作物肥料。副產品野鴨蛋可直接供應市場或供應食品加工廠進行深加工。野鴨毛亦可銷往附近羽絨被服廠。相信依靠科學養殖和精心管理,野鴨生態養殖一定大有發展前景。

  現在養殖場已經著手擴建原鴨舍。5月底引進種苗1500羽進行試養,加蓋室內飛棚。先在網棚內飼養,等技術成熟再進行放飛養殖。

  2、 具體建設內容

  ***1***養殖棚舍建設

  初步建設鴨舍3棟,雛苗舍1棟,加蓋室內飛棚,河道修整及清淤,第一期投資6萬元。

  ***2***種苗及食物費用

  第一年引進三期共9500羽種苗19萬元,人員管理費***3人***一年4.8萬元,野鴨食物及魚蝦苗成本20萬。

  ***3***其它費用

  防疫費0.5萬元/年,保險費0.5萬元/年,河道及場地租賃費1萬/年,交通、通訊、技術培訓費等1.7萬。明年準備建造一座孵化廠約8萬元,這樣能大幅減少種苗成本。

  以上幾項共需資金61.5萬元。

  五.專案投資效益分析

  該品種野鴨飼養90-120天左右可上市,據目前市場價,每隻可賣80-120元,每天食物和管理費用約為0.3元/只。一年能養3批,每批4000只,一年能養12000只,初步計算純利在40-50萬元左右。如果市場反應良好,養殖經驗成熟,準備在明年擴大養殖規模並向鄰近農戶尤其是低收入農戶推廣經驗,大量供應市場,走共同致富之路。

  六.專案實施的組織管理

  該生態養殖專案由大學生村官與養殖場合作實施,鎮科委負責政策指導。專案負責人溫從回,畢業於華北科技學院的優秀學生,負責抓好養殖場配套設施建設和銷售管理工作。養殖場創辦人陳志光負責日常飼養及防病防災工作。

  七.意義及申請資金扶助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專案規劃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見效快,抗風險能力強,在專案實施第三年即可收回投資,更主要的是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依靠中央對三農政策扶持,闖出一條致富路,激發鄰近村民創新創業的熱情,展現我縣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服務農村的務實精神。鑑於該社由殘疾人創辦,時間短,資金少,力量小,基礎設施和技術都較落後。創業之初資金、人手、物資都倍感緊張,因此懇請縣科技局能給予該社資金支援和技術指導。

  篇2

  一、養殖專案

  1、黑山羊養殖。

  2、果樹以及其它農作物種植。

  二、專案背景

  臥雲村是個傳統的農業村,富餘勞動力較多。廣大群眾有養殖的傳統習慣,養殖積極性高,但由於品種單一、生產原始、技術落後,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導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動物大批死亡,給養殖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打擊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此外較小的養殖規模沒有給養殖戶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由於種植業收益率低及臥雲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導致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如何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成為擺在當前的一道難題。建立臥雲村立體生態養殖合作社,充分發揮本村自身優勢,結合當地實情,引導廣大農民創業增收。

  三、專案建設內容及規模

  ***一*** 規模

  養殖場共有荒山荒坡面積約50畝,養殖場地結構分佈合理,適合立體養殖業發展,整體規劃養殖山羊500只。商品羊2000只

  ***二***具體規劃建設內容

  首期:投入資金200萬元,用於自建高床羊舍、隔離羊舍、蓄水池、汙水處理池、運動場、青儲池、飼料加工件、藥品間、消毒間、辦公室、沼氣池、堆糞池、規模化牧場***80畝100畝***等場所。前期投入100萬,250頭黑山羊規模養殖場計劃在一年之內建成,三年內全部完工。500頭能繁殖的母羊每年平均產3只幼崽,每隻按1000元計算,預計6年可收回全部投資。

  該階段主要收集各方面資料資訊,進行技術整合,可行性分析,對環境的影響,對市場進一步的瞭解,降低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如果有必要,及時調整專案,務必做到能夠贏利。

  第二期:投入資金100萬元,用於擴建各種裝置,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種。

  此時在技術上,管理上都有一定經驗了,加強對市場的瞭解,對國家及當地政府的政策配合,學習新技術***組織技術管理人員到外地考察***剔除不贏利的專案,整合附近村鎮資源。

  四、經營目標

  年平均收入50萬元人民幣以上。

  五、市場需求

  1、小販或者相關收購商。

  2、酒店、飯店以及周邊村民紅白喜事的需求。

  3、各愛好鄉村美食人群。

  4、農作物為生態養殖的必須專案,以本養殖場內部需求為主。

  5、果樹種植專案至少三年以後才有收益。

  六、場所及合作方式

  1、場所:自家責任田,自留地,承包本村本小組林地或荒地。

  2、合作方式:以合夥股份制。

  七、其它方面

  此專案基本上為傳統專案,同行業相當多,競爭者不少。 我們也只是對相關專案進行整合,儘可能對各種資源進行合理利用。要想脫穎而出,需要細心的管理,百折不撓的精神。善於學習經驗,發揮自身優勢。

  綜上所述,該專案具有較強的科學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專案實施第六年即能收回投資,更主要的是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指引一條致富路,激發廣大村民創新創業的熱情,展現我村青年艱苦創業,服務農村的務實精神。

  篇3

  一、前沿

  為完善蟾蜍養殖技術、蟾衣和蟾蜍漿液蟾酥中藥材加工體系,提高標準化、規模化的蟾蜍飼養水平,轉變傳統蟾蜍養殖方式,促進蟾蜍生產持續健康發展,響應政府號召,為蟾蜍養殖戶樹立養殖信心,起到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為我國蟾蜍養殖向產業化、科學化、集約化、規模化、工業化方向邁進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專案提要

  1、專案名稱:蟾蜍養殖、蟾衣和蟾蜍漿液蟾酥中藥材加工、銷售及收購、生產活樂康牌,蟾王牌富硒天然蟾衣保健品及藥品產業化專案。

  2、建設性質:新建

  3、專案建設單位:吉林市昌邑區永發蟾蜍養殖專業合作社

  4、法人代表:趙xx

  5、建設地點:吉林市昌邑區土城子滿族朝鮮族鄉土城子村

  三、建設規模

  一期蟾蜍種苗每年繁育20萬隻、成蟾飼養20萬隻。

  二期蟾蜍種苗每年繁育30萬隻、成蟾飼養30萬隻。

  蟾蜍類中藥材年生產10000公斤。

  專案建設期:2年

  5、投資規模及資金構成:本專案的投資總額由建設投資和生產流動資金兩部分構成總額為1000萬元,分別建設蟾蜍養殖基地每年飼養繁育10萬隻蟾蜍種苗及成蟾。

  第二章 專案背景及現狀

  蟾蜍養殖專案背景 生態養殖業是我國農業中的優勢產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滿足了人民的消費需求,而且為農民增收、農村勞動力就業、糧食轉化、推動相關產業***飼料工業、獸藥生產、肉品加工、皮革加工等***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養殖業獲得了高速度的持續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由於良種、飼料、防疫、環境工程,飼養管理等綜合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大縮短了養殖生長週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養殖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 2013年一號檔案中共中央《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檔案強調,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必須統籌協調,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著力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試驗示範、輻射帶動的積極作用。

  人工養蟾錢景大好! 政府扶持專案。

  由於生態環境日趨嚴重,蟾蜍野生資源急劇減少,而人工養殖蟾蜍剛剛起步,在加上蟾蜍類製品已經在臨床上廣泛用於治療各類腫瘤和癌症,藥廠和個人對蟾衣和蟾酥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所以人工養殖蟾蜍勢在必行。

  蟾蜍是三有動物,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在國家層面上如果是利用野生資源養殖起來,合理的採集藥材不去傷害蟾蜍,有利於蟾蜍的生長繁殖,政府是支援的。

  保護野生動物的最終目的是利用野生動物的資源為人類造福,正是因為野生蟾蜍資源越來越少,蟾蜍類的藥材在市場上更難滿足需求,這也正在提醒我們,養殖蟾蜍,是勢在必行的。隨處可見的野生資源,蟾蜍養殖可以利用當地野生蟾蜍做種源,無需購種,無品種限值,實現利潤最大化。

  蟾蜍業內近年來科技成果

  1、吉林市昌邑區永發蟾蜍養殖專業合作社多年來通過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先後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一、發明專利名稱:一種富硒蟾蜍養殖方法:優點:告訴您所未知的全新蟾蜍養殖模式,最佳生存環境調節,以及人工高產蟾蜍養殖方法,解決了蟾蜍養殖中的重點,難點,技巧和注意事項。

  二、新型專利名稱:一種蟾蜍生態放養池:優點:適用於全國各地的蟾蜍生態放養池,實現生態環境放養蟾蜍,更利於蟾蜍自然繁殖生長,飼養簡單,投資少,收益高,節約土地,增加養殖戶收入。

  三、發明專利名稱:一種採集蟾衣的方法:優點:在保證蟾衣質量前提下,可使蟾蜍每個月蛻衣兩次,無需人工看守即可獲得完整天然蟾衣,明顯提高蟾衣質量和產量,解決蟾衣碎,薄等問題。

  四、新型專利名稱:一種採集蟾衣分離器:優點:採集蟾衣中無需人工看守即可獲得完整天然蟾衣,節約投資成本,製作簡單,使用方便,節省大量勞動力。提高採集蟾衣的質量和產量。

  五、發明專利名稱:一種採集蟾酥的方法:優點:採集蟾酥更佳高效便捷,提高蟾酥的產量和含量的穩定性,製作符合國家藥典標準的各種形狀高質量蟾酥,解決蟾酥採集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六、發明專利名稱:破壁富硒蟾衣濃縮微粉製備方法:優點:將蟾衣破壁粉碎生成穩定的粒子團,每個粒子團都包含相同比例的有效成分,成品質量穩定,具有更強的吸收率、溶解性、其有效成分高於普通蟾衣粉的10倍以上。

  第三章  蟾蜍專案環境保護

  蟾蜍養殖以水生生物資源為主體的仿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並稱為地球生態系統的三大支柱。它在維繫水域物質迴圈、維持生物多樣性、能量流動、調節氣候、淨化環境、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是各級政府和部門應盡的職責,一直得到高度重視,並在水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方面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健康養殖就是其中之一。 健康養殖是運用仿生態迴圈原理,採用人工調控方法,通過蟾蜍,魚類等採食利用浮游生物,調節水域生態系統中的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細菌的數量和種群,提高浮游生物等對水體氨、氮、磷等無機物和藻類等浮游生物利用率,通過蟾蜍產品的方式移出水體中的部份氨、氮、磷、及藻類等,增強水體淨化功能,進而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第四章  蟾蜍專案開發前景

  目前,國內尚沒有年繁育20萬隻以上的蟾蜍養殖、加工龍頭企業,蟾蜍類原材料目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只能滿足國外出口量的40%,滿足國內市場60%,價格不斷上漲,勢必要建設蟾蜍養殖繁育基地,國內蟾蜍養殖戶絕大部分為一家一戶和小規模飼養,已經適應不了當前的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管理,科學化,產業化經營的形式。我合作社生產蟾蜍類中藥材主要治療各種腫瘤、癌症,我合作社規劃建設蟾蜍養殖基地年繁育20萬隻成蟾,養殖規模化的生產養殖合作社,以合作社為龍頭,帶動我市周邊地區蟾蜍養殖。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以昌邑區為中心,帶動本地區18個鄉鎮為廣大養殖戶服務以及全國的養殖戶。

  強化科學發展,突出產業專案的擴大開發堅持科學發展一直是基地的創業立足之本,基地始終在堅持科學發展的基礎之上,力爭做好做足優化產業,惠農富民這樣農業大文章,因此,建立十多年來,積極推進由農業發展,最終實現了蟾蜍及相關產業的綜合性開發。

  目前以極具規模的現代化基地執行方式,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打造了活樂康牌優質天然蟾衣和蟾王牌富硒天然蟾衣這張產業王牌,使其獲得了吉林省質量誠心服務百強產品,吉林省及守合同重信用,等多項殊榮,專注研發蟾蜍製品,致力成為最專業、最專注的優質蟾蜍企業。以向醫藥、保健行業提供高品質的天然原料,為社會提供天然、純正的健康產品為使命,通過開展國內外網際網路營銷,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精誠合作,組合營銷,成功運作了專櫃+電商+微商模式,專業,專注用心做好蟾,使活樂康實體店專櫃與淘寶店鋪成為國內蟾業銷量排名第一品牌。活樂康、蟾王兩大品牌創建於2002年,已成為國內蟾蜍抗癌產業的代表性品牌。為了能給廣大消費帶來更優質的產品,活樂康視質量為企業生命,堅持從原料源頭抓起。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生產理念,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以打造行業領軍品牌為長期發展目標,服務百姓,造福民眾。

  第五章 專案經濟效益分析

  蟾蜍俗名癩蛤蟆,在農村及山區都可以發現,一隻母蟾蜍每年可產卵3000科到5000科,經過人工飼養一年後每隻蟾蜍可達75克重。

  人工養殖蟾蜍採集蟾蜍製品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我們提倡在稻田、水庫、池塘、菜園等場地養殖蟾蜍,以蟾治蟲,以蟲養蟾,可達到經濟、生態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可謂一舉多得。

  現就養蟾取衣、取蟾酥效益簡單分析如下。

  一、蟾蜍養殖成本:

  1、原料:100克蟾蜍1000只,按5元/斤收購,計1000元。

  2、養殖場地:1000只蟾蜍養殖場地需500平方米,四周用塑料膜圍起防逃,約需資金200元。

  3、蛻衣場地:由於涉及技術問題,不作詳細介紹,投資不超過3000元。

  以上均為一次性投資,可長期使用。

  二、蟾蜍養殖產值:

  一隻活蟾蜍每月至少可蛻衣兩張,1000只蟾蜍一年可產蟾衣24000張,按蟾衣單重0.3克計算,可產蟾衣7.2公斤,按整衣率80%,可產整張蟾衣5.76公斤,最低1萬元/公斤,創值57600元;產碎衣1.44公斤,最低六千元/公斤,創值8640元,即1000只蟾蜍利用一年採集蟾衣可獲利66240元。

  如當地蟾蜍個體大,效益將更高。

  三、蟾蜍養殖可行性報告結論:

  蟾蜍類中藥材:純天然蟾衣、蟾蜍皮、蟾酥、幹蟾、蟾膽、蟾肝、蟾油。

  純天然蟾衣今年市場價格暴漲每公斤一等品2.7萬,二等品1.9萬,三等品1.5萬。市場零售價格每張10元15元。

  蟾蜍脫衣是一種其生理現象,即似蛇脫衣一樣,脫一次體積長大一些,特別是在連續數天飢餓狀態下,它利用啟動自我保護維持生命的必需功能脫殼***也叫脫衣,又叫蟾衣***而自食。但在連續寒冷或乾燥環境下,難以脫殼,如此時食物充足,其衣皮長得越厚實,今後一旦遇溼潤***如霧、下雨***時,不久脫衣,此衣質量特優。晚上人們在野外有時可見到這種現象,路邊草叢中一隻蟾蜍正用肢體搔抓自體面板,全身鼓脹狀,如用手觸之感覺滑膩,此正是它自然脫衣的現象。只可惜隨著它用肢爪向前推的同時,用嘴去咬住逐步脫下之衣,慢慢地全部吞入肚內吃掉,人們無法得到其衣罷了。所以十分神祕。實際上它與蛇,冷血動物脫衣、脫皮一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