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如何創業
草根創業要筆記細心的多,因為一失敗就可能再也沒翻身得勁機會,下一個機會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到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草根創業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創業需要像打仗一樣,先熟悉軍法,明確方向,“謀定而後動”,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先生存,後發展;先經營,後管理;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紙上談兵”
1.確定“敵人”的方位。
專案有沒有方向?行不行得通?說通俗一點就是:為誰謀利,對誰負責。我個人覺得最經典的商業計劃書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一句話清清楚楚,誰都明白要幹嘛能得到什麼。
所謂利,無非就是權、錢、名、色。你到底為誰在哪幾項上謀得了利益,一定要想清楚,這是生存的根本。對誰負責,誰說你好,誰來傳播你,產品就要對誰負責。負責的群體越大,發展就會越快。
2.挑兵點將。
這個專案在驗證階段需要多少人。人從兩個方便考慮:一是技能,直接考察過往的工作經驗即可。二是協作,儘量找有一起共事過的人來合作,核心人員特別注重是否有這方面的磨合期。
專案需要做什麼?自己心中一定要清楚,同時也要清楚:合作伙伴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集合在一起才能最終決定做了什麼。如果太勉強,不會開心也不會持久,遲早是個麻煩。
3.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啟動專案到預期階段需要多少錢。首選掙錢,組個小團隊,不用投資太多,就能掙錢,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其次融資,資本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是融資的成本是高昂的,不斷的和投資人溝通訊任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心理準備。
最次自己掏錢,一個短期不能掙錢又得不到融資的專案,最終成功的概率是極其渺茫的,除非自己很有錢,很可能一點點錢砸進去連泡泡都看不到,最終給家庭帶來困擾。
4.天時。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形式總是不斷變化的。創業既需要激情和勇氣,更需要理性和耐心。
初次創業總是容易感性化太強,不能實事求是的看待問題。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不掉就賣,賣不掉就關。打勝仗不需要水平,掩殺而已,打敗仗才考驗指揮者的素質,兵敗如山倒也能有條不紊。高手不是逆水行舟去逞能,而是順風順水駛到盡!這一點可能是廢話,不管用。因為只有執著過的人才能理解什麼叫放下。
對天時的把握上,可能每個創業者都要交點學費。
5.地利。
地方決定了專案成本,人員心態,媒體輻射,政策支援,隊伍建設,人脈圈子,資金支援。要客觀分析自身條件,權衡取捨,最大化的地理優勢。
舉例:北京的優勢是品牌輻射能力強,北京下雪全國人民都知道,同樣北京出了個什麼好專案一下子也能傳播到全國。但是北京的缺點就是浮躁,太多故事太多神話傳說太多口水扯蛋。怎麼客觀實際的根據專案的不同階段安排工作重點,想清楚了就可以,不能一概而論。
6.軍有軍規。
最根本的制度就是股權,既要保證決策的集中性,也要權衡團隊歸屬感。什麼五五開之類的和事佬方法,絕對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明確究竟是誰把公司靠在肩上,誰在做最後的決策,民主是打不了仗的。快速決策,錯了再調整的成本遠遠小於無休止的坐而論道。除此,簡明扼要的道德底線:不貪公,不賣主,不鬥己,不抗命。其他小節,共同決定共同遵守。
對創業公司來講,根本的制度是股權制度。在此基礎上,人事的作用遠遠大於制度。帶頭大哥需要胸懷和魄力,能幾乎容忍任何缺點,不斷髮現優點。在初期人的主觀能動性遠超過制度。
7.還需要那1%的運氣。
創業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
科學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可以重複,二是可以不被證明是錯的。但是創業在這兩點上都不符合,同樣的路第二個人走也許就走不通,形式總是在變化,太海量了無法模仿。
任何創業的成功案例,都可以找出更多失敗的案例來反證。同樣的專案,差不多的團隊,操盤手法相仿,甚至辦公都在樓上樓下。但是最終的結果可能南轅北轍,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成功是99%的努力+1%的運氣,但是這1%的運氣比99%的努力都要重要的多。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謀只是讓成功的概率大一點,但是不保證一定會成功。
所以創業過,執著過,失敗過,證明自己還青春過就ok,不要太傷心。
行兵佈陣
1.向著“敵人”:前進!
創業有很多方向,電子商務,遊戲,社交,O2O等等。
通過不斷的學習,關注創投資訊,科技部落格等,同時融入創業圈子和別人交流,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大方向。一旦選定了就不要輕易更改,因為隔行如隔山,任何行業都有潛規則,需要交學費的,需要時間。如果不斷的換大行業,很可能時間也浪費了,但是樣樣懂一點樣樣又不精。
創業就是要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點子不重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才是最重要的。怎麼成為專家,時間積累和錯誤教訓很必要。
舉例:好的方向:網際網路金融,農業電子商務,軟硬結合,大資料,健康和醫療,清潔能源,新農業,細分O2O等;陷阱的方向:泛O2O大平臺,移動網際網路,社交平臺,3D印表機等。所謂陷阱就是,被炒作的很熱很巨集觀很美好的樣子,實際根本不覺被可操作性,或者成本極其高昂,或者關鍵技術沒有突破,不是草根應該乾的事情。
具體大方向如何呢?
三個考慮點:一是新技術產生帶來的新市場***注意是新技術,不是技術升級,技術升級往往時間視窗很短,而且都是既有大佬的自耕田,不要輕易去動***比如:網際網路革命。
二是國家政策放寬頻來的市場。比如允許商品交易帶來房產市場。預估一下,土地確權將造就一個新的地主階級,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市場,新農業的前景看好。
三是收入提高帶來的消費升級。比如:縣城的肯德基、麥當勞跟菜市場一樣,比城市生意好多了。如果在小縣城加盟必勝客之類,生意差不了。把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形態往縣市級城市遷移會是個大趨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興趣,任何你能想到的事情都會有很多人做,怎麼做的比別好,需要自己考慮。
2.“攻佔”一個制高點。
一個大的方向有很多需求點,創業一開始切忌全線展開,而是要選擇一個切入點。在一個點上取得絕對突破,然後再以線展開。
以O2O為例:O2O是很大的方向,縮小到一個具體的行業,比如:餐飲***大家都熟悉但不是個好切入點***。餐飲還太大,再縮小到快餐。
接下來就要確定切入點,到底要在快餐這個行業解決什麼問題。
為誰毛利,對誰負責。解決送餐快?解決訂餐方便?解決客戶資訊管理?還是味道更好更便宜?一開始只需要解決一點。
比如:解決送餐快。那麼接下來很簡單,選擇目標區域***寫字樓或者學校,集中容易驗證***。什麼網站啊,統統不要。找到一個目前正在做送餐生意的,跟他說免費替他送貨。你看看你是否能做到送餐更快。最終可能發現問題:不可能更快了。因為每到飯點,寫字樓電梯都很堵。所以快餐店早就做好了標準餐,每個樓層提前都擺好了。而且每個店都有默契,如果來了新對手很可能會有摩擦。打架?吵架?搞定保安?哈哈,發現開始想的不對吧。怎麼辦?請看第四點。
3.急行軍。
選擇好切入點後,接下來就是速度和執行。以小時統籌工作量,以天作為獎懲時間點,以周作為反饋週期。如果不能把工作精確到小時,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切入點超過了團隊的操盤能力***一口吃個胖子不現實***。如果不能把天作為獎懲時間點,執行的速度和力度都會有影響。如果不能按周來稽核計劃,就會錯失機會,浪費時間,懈怠士氣。不怕錯,就怕拖。
4.戰術也是靈活多變的。
如果推進到底,發現最後的預期是錯誤的,沒關係,調整切入點繼續推進。提高送餐速度不行,還可以嘗試提高訂餐方便度。繼續按照上面的方法推進。反覆的快速試錯,是鍛鍊團隊和快速找到方向的最好做法。千萬不能不停的爭論,白白浪費時間,錯失良機。
5.“趁他病要他命”。
找到突破點以後。迅速的總結經驗,形成流程,快速的擴張。接下來可能的重點是找人,找錢。
6.築起防守高牆。
業務模式上有沒有門檻,如果沒有就要在資本上迅速建立門檻。如果自身融資條件不佳,不能建立門檻。快速考慮退路。
7.見勢不對,迅速撤退。
沒有門檻的掙錢方式會短期內吸引大量的競爭者,時間視窗非常短暫。首先能掙錢就掙錢,儘量多積累為以後艱苦的游擊戰準備。其次考慮賣掉,如果能賣個不錯的價格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既不能掙錢,又不能賣掉,那就果斷的關掉,重頭來過,不要猶豫。
草根創業者自述:我是如何開垮5家公司的
沒有無數的失敗,我們是不會走到今天的。任何一棵大樹下面一定有巨大的營養,巨大的營養來自於這個時代很多人犯的錯誤。 永遠思考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哪些錯誤是這些人一定要犯。因為成功有很多的要素,有很多的東西你是沒辦法學。———馬雲
我叫袁瀚,自由人事業發起者,袁瀚工作室創始人。現在是2014年年底,距離我第一次創業***2003年***到現在已經是第12個年頭。
話說我現在做的自由人事業算是第6次創業,也就是說我前面有過5次創業經歷。前5次成功了嗎?看標題就知道了。
下面來說說我前5次是如何把公司開垮的。每次開垮公司,都有很多原因,我這裡只用一個關鍵字把最核心的因素提煉出來,在原因後面還會說明我從中獲得的成長。
第一次開垮公司:“嫩”
1.創業概述:
我第一次創業是2003年到2004年,在廣東汕頭,做保健品。
第一次創業時我還在讀大三,不過一衝動就退學創業了。哈哈,當時想會不會成為第2個比爾蓋茨呢。不過我沒有成為比爾蓋茨,而是成了炮灰。第一次創業失敗的原因簡單說就是“嫩”:要錢沒錢、要人脈沒人脈、要經驗沒經驗,典型的“三無”創業者。
2.我的成長:
據說創業成功率只有5%,那95%失敗的應該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創業。
第一次創業失敗並不是什麼很糟糕的事情,我們起碼知道了什麼叫創業、什麼叫吃苦、什麼叫失敗。
我第一次創業雖然說不上吃過多少苦,不過也連續好多天吃泡麵,半夜打的士回宿舍、為了省錢6個人擠一輛車,為了懲罰自己沒完成業績睡了幾晚上馬路。這些都是我很寶貴的經歷。
第二次開垮公司:“亂”
1.創業概述:
我第二次創業是2005年到2007年,在廣東廣州,做美容儀器。
2005年,幾個創業夥伴窩在廣州一個月租600塊的民房裡***全天看不見陽光***,用了3個月左右,把技術研發好、資料準備好,然後一出市場就勢如破竹。5人創業團隊,每個月都可以做幾十萬的業績。我們初次嚐到了賺錢的滋味。
賺錢後就迅速擴張:辦公室從破民房換到了廣州最貴地段——天河北路的寫字樓,人員從5個擴充到近50個,人員工資從最開始發幾百塊生活費,到聘請了4、5個總監,每個總監都開8000塊的基本工資***注意那是2005年***。
上帝欲其亡,必先令其狂。我們的好日子只過了不到半年,然後就急轉直下,核心原因就是“亂”:
A.市場亂:
當時公司用的是區域代理制。我們把儀器、技術、培訓打包成專案賣給代理商,代理商再賣給終端消費者。雖然代理商獲得的利潤已經很高了,但他們希望獲得更高的利潤,於是到處找比我們更便宜的進貨渠道。
我們對代理商和OEM廠家都缺乏約束力,有不少代理商直接找到給我們OEM的廠家或其他能生產類似產品的廠家,拿到了更低的進貨價。一邊跟我們要宣傳、培訓、技術支援,一邊偷偷跟別人進貨。我們當時雖然想了一些方法,但基本無法挽回局面。
B.管理亂:
公司有2個合夥人,我是二股東、負責策劃和銷售,大股東負責技術和培訓,我們2個都非常不擅長管理。於是當時就出現了人越多公司越亂、效益越差的現象。部門與部門之間頻繁出現權利鬥爭、辦公室政治越演越烈,我和合夥人除了一次又一次開除高管、也就沒有其他高招了。
C.財務亂:
我和大股東自己的開支與公司的財務都混在一起。大股東把自己孩子的學費、生活費、自己買包包、買項鍊等所有費用全部拿到公司來報銷。如果公司只有她一個股東無所謂,但還有另外個股東呢,你說我會有想法嗎?
當然有。不過我當時才24歲,股份只有20%,覺得也不好意思講,就睜隻眼閉隻眼。當然,我自己也做得不好。公司曾經有幾個月沒有財務,我就代管財務。幾個月後招了新的財務,一算賬公司少了近10萬塊。這10萬塊也不是我貪汙了,當時公司很多出賬都是現金支付、我也沒有記賬,後面也想不起來。就這樣一個糊塗賬交接到新財務那裡。
2.我的成長:
很多創業者都跟我第二次創業有類似經歷:贏在營銷、輸在管理。創業者要麼自己有管理能力,要麼找一個具備管理能力的合夥人。如果聯合創始人都不具備管理能力,有錢就請一個會管理的職業經理人、沒錢就狠狠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我2008年還專門去一個管理大師的公司上班,跟著學了1年多的管理。
第三次開垮公司:“急”
1.創業概述:
我第三次創業是2009年下半年,在山東青島,做演講培訓。
當時公司有3個合夥人,我做總經理、負責運營。我們3個湊在一起有2萬多塊錢,準備從小開始慢慢做。不過有一次在啤酒街喝酒的時候,聽旁邊的人說有一次代理國際演講大師的機會,不知道是急於求成、還是酒壯人膽,我們就在酒桌上把這個需要50萬啟動資金的事情接下來了,並很快簽了代理協議。
簽完協議後我才回過神來:從籤協議到演講會召開一共就3個月時間,50萬的啟動資金怎麼來?我們連辦公室都還沒有、團隊怎麼招?我們一個客戶積累沒有,上千張門票賣給誰去?一想到這些就覺得心拔涼拔涼的,但既然接了就硬著頭皮做唄。
雖然我可以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讓報社先給我們做廣告後付錢、可以讓員工不拿基本工資只拿提成、可以到處借到很多錢***大部分是跟只見過一面的陌生人借的***、可以讓很多牛逼的機構幫我們代理售票,但如果戰略決策錯了,執行力越強大、死得越快。因為我的行動力太強了,很快把攤子鋪得很大。演講會籌備到中間時,我們都知道這次一定賠得很慘,但已經收不了手了。
演講會做完後,公司迅速倒閉,三個股東其中一個跑了、另一個出了幾萬塊來抵償部分債務後退出了,剩下了30多萬債務我一個人背下了***雖然我只佔30%股份***。
2.我的成長:
第3次把公司做垮並欠下30多萬債務,我只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歸根結底就一個字:急。太急功近利了!
我犯了很多創業者的通病:好大喜功、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從小開始積累,妄想一夜成功。
創業者有賭博心理和冒險精神很正常,完全沒有賭博心理和冒險精神的人也不會去創業。但這個度要把握好,一旦賭博心理過重,就成了僥倖,市場會給我們沉重的教訓。
從第3次創業中,我吸取的最大教訓就是: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第四次開垮公司:“盲”
1.創業概述:
我第四次創業是2010年到2012年上半年,在山東青島,做培訓和俱樂部。
第三次創業失敗之後,有一個當時借錢我做演講會的顧客又投資了我近10萬塊,讓我開始了第4次創業。這一次前前後後共有30多位夥伴跟著我,我們做過很多事情:培訓、諮詢、會所、俱樂部、雜誌,後來甚至還想做類似於Linkedin的商務社交網站。為什麼會做得那麼雜?因為戰略不清——“盲”。我們摸索了很多事情,但一直沒有找到出路。可惜了那兩年半前後跟著我的30多位夥伴,跟我摸索和走彎路,但沒有帶他們走上光明大道。
2.我的成長:
第4次創業對我之後做微營銷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為我當時研究社交網站、社群、品牌、營銷、傳播等等,這些都是很寶貴的專業與實踐積累。
第五次開垮公司:“重”
1.創業概述:
我第五次創業是2012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在浙江杭州,做微營銷。
第4次創業嘗試過很多事情,一直到2012年我才找到出路——網際網路營銷。2012年中旬我從傳統營銷轉型到網際網路營銷***當時主要做微博營銷***。因為前面紮實的積累,我剛轉型到微博營銷,就寫了大量專業文章,包括《一張圖搞定微博營銷》、《一張圖搞定品牌營銷》、《營銷與銷售哪個更重要》等,這些文章都得到了大量的權威媒體轉載,包括創業家雜誌、中國企業家雜誌等等。
2012年下半年因為找了一個杭州的合夥人,我2012年底就把公司從青島搬到了杭州,開始了第5次創業。
準確地說,第5次創業不算失敗,因為2013年我們十幾個人就做了200多萬業績,並且現在公司還發展得不錯,只是我2014年中旬退出了。我退出的原因是:公司太“重”,做得太吃力。
A.人力結構重:
第5次創業我們不知不覺把團隊做成了橄欖型結構:上面是業務系統,就我一個人開發市場;下面是執行系統,只有2、3個人做文案、設計;中間是運營系統,包括財務、人力、前臺、策劃、管理等,有7、8個人。
這種團隊結構在業績不好的時候,固定成本很高,虧損幅度大。在業務多的時候,又幹不了幾個,因為實際幹活的人太少。所以造成了賺錢的時候賺得很少、虧錢的時候虧得很多,公司經營得很吃力。
B.決策重:
我算是公司創始人,開始主要決策是我做。不過公司發展需要不斷投入資金***橄欖型團隊結構***,錢主要是合夥人出的,所以後來合夥人的股份比例超過了我。公司於是出現了雙頭決策。A說A有理、B說B有理,誰也沒法說服誰。其實很難說誰的決策對、誰的決策錯,因為雙方各自的經驗和角度不同,按照誰的決策做都有可能成功。
比做錯決策更可怕的是不做決策或決策搖擺,因為決策錯了可以及時調整,但如果不做決策或決策搖擺就會讓員工無所適從,讓團隊固步不前。
2.我的成長:
我現在做自由人事業,堅決把公司做“輕”。
A.團隊結構輕:從橄欖型到啞鈴型
前面是業務系統,我們發展了幾十人的兼職業務團隊;後面是執行系統,我們發展了幾百人的眾包團隊;中間是運營人員,我培養為核心人員,保持在10到20人的規模。
這樣的啞鈴型,業績低的時候,固定成本很低,虧損額度很小;業務多的時候也可以消化。所以賺錢的時候賺得比較多、賠錢的時候賠得比較少,現金流整體比較好。
B.決策輕
我現在採取“戰略上獨裁、執行上放權”的管理模式,重大問題基本都是自己說了算,這樣非常適合初創階段,因為反應速度很快,一旦有什麼想法就立馬執行,做對了就長期執行,做錯了就停掉。試錯速度快、成本低。
雖然我曾開垮過5家公司,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因為在我的字典裡,失敗者的定義是你放棄了、不再前行了。而我從來沒有放棄,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前行。當然我暫時也還不算一個成功者,雖然我目前做的自由人事業成長得非常穩健、發展前景也很看好,不過暫時規模還比較小,所以我算是一個在路上的人。
我這種人外界稱為連續創業者,有人是看不起連續創業者的。比如有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說過:如果你連續幾次創業失敗,就不要創業了,因為你不適合。也有知名的自媒體人說過:連續創業者不過是連續失敗者的自我美化,就是無能才不斷失敗。
不過我的想法是:人生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了活給別人看。所以別人愛咋說咋說,我只聽從自己的內心。更何況連續多次創業,後面做得非常成功的人大有人在,而我也非常自信會成為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