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後感動顧客的案例

  對待他人好一點,不要求有回報;對待顧客好一點,不一定都是為了做生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今天天氣很悶熱。夥伴們按輪次接待顧客,但都沒有什麼成績,當我們都有點沮喪的時候,這時進來了兩位顧客,是王姐和她的朋友王姐是我們的熟客。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顧客。看到他們來了我迅速的上前為她們拉門,進來後先是熱情的打了聲招呼,然後開始關注她們,她們一直在看我們的T恤。今天王姐穿的鞋子很獨特,顏色也是今年比較流行的,我便使用了誇獎成交法,誇獎了王姐一番,從她的表情看得出她特高興,氣氛也變得特別的融洽,一圈之後王姐說要我給她的朋友李姐介紹一款T恤,由於李姐比較胖要穿我們的5#,我迅速的將剛才想好的幾款適合她的T恤搭配好褲子,讓李姐試穿。但李姐說他只試穿T恤褲子她不要,我不厭其煩的說服李姐讓她把褲子和T恤一起穿起來才能有效果。結果上身效果挺好的,李姐還很滿意,因為李姐沒什麼主見,他就問王姐怎麼樣,王姐說:“就這套吧,你穿著蠻好看的,也挺適合你的。她們這裡的導購都還挺專業,不會給你亂推薦的”接下來當問到價格時李姐猶豫了,因為她覺得有點貴,就說了:“再看看吧,有點貴”,這時候我就用FAB法給她講我們衣服的價值感以及我們公司優質的售後服務,但是她還是覺得貴。這時王姐就說她有我們的VIP卡,而且還是明天的生日,我就去查了她的消費記錄,確實是登記的明天生日,所以我就運用了公司的VIP生日優購政策給李姐姐講述了一番,她同意了。這時候王姐說:“那你把李姐的那條褲子拿一條來我試一下”,我又迅速的給她拿了一條,配了一件T恤和一件針織衫一起拿給她試,她也沒有拒絕就去試了,她一邊試還一邊說:“看來今天我又要出血了”,出來以後她非常滿意,我給她整理一番後效果確實不錯。經過我的介紹和講述王姐說“行吧,就這套”。我立馬就帶她們到收銀臺付了款,然後告知她們衣服的洗滌保養知識以及方法,然後將她們送出店門。就這樣成功的推銷了5樣。

  篇2:

  7月底的一天上午接到一名顧客的投訴電話,我立馬就到了顧客所在地,這名顧客四十多,衣著都很普通。我問她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電話裡也沒說清楚。我話音還沒落,這位顧客就說:“我2月份買了臺電視回見,後來電視的無線網絡卡壞了,讓售後去修,咱們的售後說是配件沒回來等兩天回來再配,但是後殼已經打開了,他就讓我等兩天。我也等了,但是還沒來,這不是我今天來了。我看著來氣,那個電視的後殼沒人管,擱誰心裡舒服,才買了多長時間就壞了。你也不要和我說那麼多,就說這事怎麼解決吧。我也知道你們學了弟子規,你說吧,別讓我說。”隨後聽大姐說完,又和導購核實了下情況,知道經理不在。我又趕緊給經理打了電話,經理說一切等他回來,明天就回來了。我先是給大姐鞠躬道歉,又平復了下大姐的情緒,讓她先回家,承諾明天肯定解決。因為大姐一家都很忙,我就把他們一家人的電話都留了下來,第二天,經理一回來就趕快解決這個事,硬性條件的跟廠家說必須吧這個電視換了,後來結果是顧客滿意而歸還要請我們吃飯。我問經理最近學了什麼改變這麼大?他笑著說:“看看我們周圍的全部都是無條件退貨,我們也不能落後,盡最大努力讓顧客滿意,再加上每次和你們溝通,你們出口就是弟子規,出口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讓你們感染了。”看到每位家人的改變,都能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問題,相信來商場的顧客會越來越多,顧客也會變成我們的員工。

  篇3:

  一位顧客在情人節當天訂購了一款260元的21 cake的蛋糕,但左等右等不見工作人員送貨上門,讓這位顧客跟自己的女朋友白白餓了兩個小時。事後,這位顧客在微博上吐槽這件事,讓人出乎意料地是,卻在第一時間得到官方在微博下的回覆***應該是有監控微博的軟體***,積極道歉並和這位顧客溝通。

  事情說到這裡,結束了嗎?當然沒有。

  令這位顧客萬萬沒想到的是,過兩天客服聯絡他:“您好,對於給您帶來的不便,為表示我們真摯的歉意,可以免費回饋您一款價值260元的蛋糕,此次訂單上已備註,您需要時來電即可安排。希望您能繼續支援21cake。”

  這位顧客現在逢人就說:“訂的蛋糕260,白送一個260,這輩子嫁給21cake了。”要知道,這可是該顧客在之前已經表示過可以理解的基礎之上,再原價白送的!

  21cake的“土豪”行為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專業人士的理性預期。放在其他企業,他們也許會補償一個100元的代金券,但沒有想到居然這麼有誠意,對這樣的品牌顧客還能再說什麼呢?賬面上看起來是損失了260元,但賺到的其實是260乘以N。

  篇4:

  美國著名記者勞倫斯有一次訪問日本,回程時路過一家百貨商店,購買了一部“索尼”隨身聽,由於急著趕飛機,就沒顧得上試聽。等勞倫斯回到美國,居然發現裡面只是一個空殼,勞倫斯很惱火,當夜寫了一篇新聞稿,名為《一個世界知名企業的***》,準備隔天在華盛頓郵報上刊出。

  然而就在當夜的凌晨2點,勞倫斯接到索尼公司打來的越洋電話。一位索尼公司負責人向勞倫斯表達了歉意,原來因為售貨員的疏忽,把展示用的樣品賣給了勞倫斯。勞倫斯不解地問日本主管:“我當時匆匆路過,沒有留下名字和任何***,你們是怎麼找到我的?”

  負責人解釋說,為了尋找勞倫斯,索尼公司東京辦事處派了20多個人,查訪了上百人,打了27個加急電話,直到凌晨才找到了勞倫斯的***。

  過了一天,勞倫斯收到索尼公司派專人送來的正品機和一封道歉信,當晚他把那篇完成的文章扔進了垃圾筒,重新寫了一篇文章,叫做《27個加急電話——一個優秀企業對信譽的挽救與維護》。

  篇5:

  一個星期五下午兩點鐘,德國一位經銷商史密斯先生打來電話,要求海爾兩天之內發貨,否則訂單自動失效。要滿足客戶的要求,意味著當天下午貨物就要裝船,而海關等部門五點下班,因此時間只剩下3個小時。按照一般的程式,貨物當天裝船根本無法實現。

  海爾員工的銷售理念是:“訂單就是命令單,保證完成任務,海爾人決不能對市場說不。”

  於是,幾分鐘後,船運、備貨、報關等工作同時展開,確保貨物能按客戶的要求送達。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時間在一秒一秒地逝去,空氣似乎也變得凝固起來。執行這項任務的海爾員工全都行色匆匆,全身心地投入到與時間的賽跑中。

  當天下午五點半,海爾員工向史密斯先生髮出了“貨物發出”的訊息。史密斯瞭解到海爾發貨的經過後,十分感動,他發來一封感謝信說:“我從事家電行業十幾年,從沒給廠家寫過感謝信,可是對海爾,我不得不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