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工作的正能量的文章

  如果我們能夠時不時地找一些正能量勵志的好文章來看看,總會有所感悟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生活的目的是取悅自己

  小時候得不到一塊糖,我會哭會鬧,但轉身又會被電視劇裡的流光溢彩所吸引。再大一些,在學校裡因為調皮被責備,或者和朋友吵架,我都會帶著負面情緒度過45分鐘的漫長課時,卻在下課鈴響起時再無芥蒂。後來情竇初開,我喜歡上青梅竹馬的男孩,最後熬到分道揚鑣,各安天涯,也遲遲沒有等來想象中的撕心裂肺,充其量,是有那麼一點失落吧。

  活在青春那端的自己,無論何時,都顯得更開心一些。

  如今自稱大人的我們,總是對瑣碎和平凡失去耐心,任憑嫉妒攀比的糖衣病毒蔓延四射。白天打著領結或踩著高跟鞋出入高階寫字樓,西裝革履氣宇軒昂,從不對任何事物示弱,夜裡卻眼巴巴端詳著朋友圈裡的普通熱鬧深覺格格不入,為什麼別人的生活看起來永遠那麼美好?是我不夠努力還是人家太瀟灑?如果我再加一把勁會不會比他***她***更強?

  2014年年底,我應約簽了兩本書,按計劃,現在至少有一本快要面世。現實卻是,我在反覆的拖沓懶散中逐漸喪失信心,直到得了一種叫“開啟word就噁心”的病症,夜夜發作,心癢難耐,詢問身邊很多朋友,也沒尋著個切實有效的藥方。

  所以那段時間我特別害怕下班,害怕下班以後手錶上滴滴答答從不停歇的時間,它們太快了,分秒的割據單位被無形引力拉大,本來就沒天分的我甚至連靈感都抓不住了。而那些像怪獸一樣的意願,寄附在我心臟裡,不停催促著,不停警醒著,這是件多麼重要而富有意義的事情,絕不能辜負!

  海棠正好,東風無賴,凡事絕對,必有一害。思想被扯不斷的情緒糾結成一團亂麻,越逼迫越無奈,越無奈越努力,越努力越空白,越空白越加倍逼迫,於是在周而復始的惡性迴圈裡,我變得憂鬱、沉悶,睜開眼滿世界都是塵埃。寫不出東西的感覺比落榜更煎熬,比失戀更痛苦,就算疊加起從小到大聽過的所有心靈雞湯,灌下,雖沁入鼻息,卻都不見絲毫起色。有時候看著身邊的高產作者,字字動人,更加自慚形穢。

  人一旦在某刻失去對自我的洞察力,就很容易自暴自棄。那段時間,出走、反思、自省,每一種途徑我都嘗試過,但收效甚微,因為內心深處通往快樂的某個管道被長期堵塞,很難豁然開朗。

  事實上,這種“不開心現象”隨著社交產品日益發達,逐漸趨多。而生活是用來享受,而不是用來證明的。

  如果你壓力大就去聽演唱會,如果你失戀了就去泡書吧,如果你找不到方向就繼續前行,如果你渴望的一切都還未來到,那就讓等待的姿勢更為虔誠。

  我們的努力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所謂更好的生活的前提應該是取悅自己。一個人連讓自己開心的能力都沒有,如何談得上給予世界溫暖?

  正能量從來都不是望梅止渴,比起“看起來過得很好”,我相信,做一個開心的人,才是治癒孤獨和困惑最恰當的方式。

  :逆向思維,說出新意來

  2014年6月26日,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由於崔永元慈善公益基金也曾遭受過舉報,記者就問他:“您怎麼看人們對李亞鵬、李連杰基金會的質疑?”“李亞鵬也好,李連杰也好,包括我,我們出席一個商業活動,做個廣告拍個電影什麼的,一年掙個幾千萬還是挺容易的,而且正大光明。為什麼要辦基金會?弄來幾千萬,然後冒風險從基金會‘黑’個幾百萬,這腦子是不是進水了?”聞言,記者含笑點頭。

  面對記者之問,崔永元不正面應答,而是藉助於逆向思維,將不必貪汙之理巧妙地融於反問之中,既啟人心智,又幽默詼諧,確實令人心服口服。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反其道而思之”,自可見人之所未見,進而言人之所未言;如此一來,對方在驚訝復驚喜之後,就必然會對這個新言說表示認同和讚賞。

  逆向建議,能讓人茅塞頓開

  據著名學者歐陽中石先生回憶,錢鍾書先生供職中國社會科學院期間,在職稱評定時,對於他的“一級研究員”這個申請,有幾個評委提出了他們的困惑:不知道錢鍾書到底是幹什麼的?你說他是搞外國文學的吧,他在中國文學方面非常厲害;你說他是搞文學研究的吧,他又特別擅長文學創作;你說他是搞創作的吧,他近幾年又主要在搞《毛澤東選集》的英文翻譯……這種連“專業”都搞不清的人,評他為“一級研究員”合適嗎?聞此,邏輯學泰斗金嶽霖教授哈哈一笑說:“咱們能不能換一個思路?不要問錢先生是幹什麼的,而是要問他還有什麼不會的。”此語一出,眾人隨即茅塞頓開,錢鍾書學跨東西、博涉多能,如果他這樣的大家都不能評為一級,還有誰夠資格呢?

  錢鍾書被譽為“博學鴻儒”“文化崑崙”,但他這種無所不能,卻致使“專業”不得凸顯,進而在職稱評定中遭到評委質疑;對此,金嶽霖不去談錢鍾書哪個研究方向更為專注,而是逆向思考,建議對方想一想錢先生“還有什麼不會的”,於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既然涉足領域廣泛的錢先生無所不精,無所不能,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評他為“一級研究員”呢?

  逆向解釋,能讓人恍然大悟

  齊相晏子門下有個叫高繚的幕僚,入幕三年,凡晏子吩咐的事,都做的不錯。然而晏子卻辭退了他。看到同僚來為他喊冤,晏子解釋說:“我之所以辭退他,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向我提過建議,也沒有當面指出過我的缺點。”聞此,幕僚們更是大惑不解:“難道這樣也是錯?”

  晏子真誠地說:“我這人就像一根彎彎曲曲又有無數疙瘩的木頭,需要能工巧匠用斧頭劈,刀子削,刨子刨,鋸子鋸,只有這樣精心打造,才能成為一件有用的器具。可高繚在我身邊整整三年,一直唯命是從,這對我沒有絲毫的益處。我任用你們,就是為了讓你們給我挑毛病、提建議,以利於我改正錯誤、不斷進步啊!”聽罷這話,幕僚們都點頭稱是。

  在幕僚們看來,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上司安排的任務即是有功,自然不該被辭退;但深知自己並非完人的晏子,則希望聽到諍言,以幫助自己改過遷善。於是,他便將這一與眾不同的逆向思考真誠道出,在解釋為何辭退高繚的同時,既顯現出一種自謙和自強,又能給他人以警示。如此這般,幕僚們能不引以為戒?不單單要完成任務,還要學會敢於諫言。

  逆向鼓勵,讓人頓感正能量

  演員孔維是北京電影學院96級明星班的班長。為了不讓班主任崔新琴老師失望,孔維熱情高漲,絞盡腦汁地策劃各種活動以豐富同學的學習生活。可每次搞活動,總會遭致一些同學的批評。不堪打擊的孔維便向崔老師請辭。

  崔老師聽過她的解釋,真誠地對她說:“小孔,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但老師告訴你,越難接納之人,越是你的貴客,越要以誠相待。日常社交中,我們有時難免遇到自己不能接納的人,而且常常會採取避而遠之的態度。孰不知,嗔恨只能自傷,包容才能寬廣。因為,你做的事情越多,出現的問題必然也會相應增多,能一針見血指出你缺點的人都是好人,我們無須反感,因為他沒有想過對你不利。如果是壞人,會看到你的缺點後,一言不發地默默潛伏,甚至看著你走彎路了也不願意提醒你,這才是對你最大的危害。”孔維聽完崔老師的話,心情好多了。

  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寫到: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每個人都想給他人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孔維因為同學的一些批評而產生消極心理,提請辭職,這是一種始於對批評的恐懼而產生的錯誤思維。而班主任崔新琴老師則用反向思維去論述:被批評並非是壞事,因為批評者都是想讓我們進步的人;反之,他們如果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來對待我們,我們則成長更慢。崔老師這番逆向鼓勵,充滿濃濃的正能量。

  當然,逆向思維在說話方面的運用並不限於以上數種,但無論如何,只要我們能多角度思考,挖掘出問題的另一面,那麼,就一定能說出新意,取得絕佳的表達效果。

  :努力奮鬥,讓自己優秀起來

  是不是經常迷茫,是不是學會了頹廢,是不是缺少目標無所適事,警告你,別墮落,你沒資格!

  你生來就不是豪門,沒有王子公主的命就別學只有王子公主才能得的病,人家有時間、金錢去仰望天空、去抑鬱彷徨,你沒有,你必須奮鬥,你生來就揹負著家庭、生活的重擔!

  別把時間都浪費在埋怨、牢騷上,沒有人對不起你;別把自己看得跟故事裡的男女主角似的,人家天生漂亮、天性善良,你呢,你能夠給自己的優勢就是能力,然而,如果你一味的頹廢,就連這最後的機會都會喪失,成為一無是處的廢物!

  不論你是籠罩在失望陰影下的大學生,還是很不順心的工作者,你都得找到自己的信心,然後去努力。否則,就認命吧,一輩子渾渾噩噩,無所做為,別怪別人鄙視你、瞧不起你,因為你活該!

  所以,從今天起要麼努力追逐夢想,要麼就做別人腳底的泥巴,雲泥之別,不過如此,千萬別墮落,你沒資格!你需要看清,你的失敗究竟是因為沒有伯樂還是你自己沒能力!

  愛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奮鬥讓自己優秀起來,如果你再頹廢,別鬱悶沒有知己、找不到真愛,因為連你自己都不愛自己,還妄想別人愛你嗎?試問,你有什麼值得愛,你配嗎?往往一個人在乎的不是金錢而是一顆奮鬥的心啊!

  醒悟吧!別再墮落了!

  難過了,不要告訴別人,別人永遠都不可能明白在你的立場上的感受。難過了,靜靜的蹲下來抱著自己,讓眼淚盡情的灑落。難過了,拿著鏡子看看此刻的自己,讓真實浮現眼前。

  難過了,默默的將自己隱藏起來,讓空虛掩蓋一切。難過了,閉眼傾聽周圍的聲音,讓自己沉浸在喧囂中。難過了,不必告訴別人,自己的悲傷為何要別人也承擔呢。

  難過了,可以假裝快樂,和別人一起興奮時就能遺忘了自己。難過了,仍然安慰別的傷心者,你會發現自己也在受益,當局者迷而已。難過了,聽音樂,就讓音樂把它帶走。

  有誰不曾難過,有誰還會記得,過去的不再重來,又何必去苦想?忘掉……用微笑渲洩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