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勵志故事

  分享,你值得擁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鏗鏘高三路,風雨見彩虹

  作者:譚思穎,2012廣西文科高考狀元,現就讀:清華大學社會科學試驗班,愛好:看書、散步、籃球,母校:廣西武鳴高中,高考分數:語文141分,數學129分,英語143分,文綜246分,加分20分,總分679分。

  起步:懷疑與迷茫

  2011年高考結束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從現在開始,你就進入高三了。”然而這句自白分外無力,因為當時的我甚至不敢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高考複習中。想象中的高三,應該是聞雞起舞又挑燈夜戰的苦讀,是要拋除一切雜念只為學習的禪修,只有擁有鐵人一般的意志才能度過這孤獨又漫長的黑夜。雖說平時的成績還不錯,我卻是個隨遇而安得有些貪圖安逸的人,只要過得舒服什麼都好,家人對我的要求也不高,能自食其力足矣。如此一想便沒有了拼搏的動力,口頭上說著“高三了,該用功才是”,卻依然每週跑出校外去買雜誌和漫畫,花掉大把的自習時間來做手工,隨身帶著相機四處亂拍,晚上熬夜看電影導致早上總是最後一個出宿舍……面對高考,我不僅沒有捨棄其他,反而更加迷戀那些可以“喪志”的玩物。我甚至想,考不考得上名牌大學,和一個人的未來能有多大聯絡?我爸媽都沒有上過大學,還不是一樣把我健康養大,一樣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很好麼?

  高三就這麼來了,我一點也不緊張,只是有些迷茫。看著天沒亮就已經在路燈下集結的讀書人群,聽著校領導在動員會上慷慨激昂的演講,我感覺自己身在高三卻置之度外。我不止一次問自己:你想做什麼?不止一次羨慕別人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我的一生是讀書的一生”,羨慕別人可以為了自己的實驗室不惜放棄去北京讀高中的機會。那麼自己呢?我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又願意為了什麼去努力一回。自己真的有拼盡全力做過什麼嗎?雖然也有認真地寫習題,也和大家一樣寫下了高考的目標,但仍然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沒有非要如何不可的激情。

  高三第一個學期,就這麼在努力或不努力的矛盾中過去了。儘管我的成績起伏越來越大,儘管我的歷史沒有及格,我還是一邊自責一邊跑去觀看文學社招募高一新生的面試,一邊整理數學筆記一邊揹著林肯公園的歌詞。

  轉折:激勵與打擊

  市一模的成績出來,我是全班第七名,不算特別好但也不錯的名次,按學校往年的成績已經可以夠得上好學校的分數線了。我以為我可以考得更好,也許是因為內心的傲氣,又也許是因為剛和考上廈門大學的學長聊了天,我第一次覺得這樣的成績還不夠。

  過了一段時間,聽說學長在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我便去借來雜誌,這一看,成了我高三的一個轉折。

  文章講述學長在高三的拼搏史。那是一節晚自習,我坐在座位上,把那篇文章反覆三四遍。學長曾是學校文學社的社長,我崇拜他可以把名作家的年表如數家珍地列出,以為他是熱愛文學到有些叛逆的少年,卻沒想到他也曾為高考一心一意才終於如願。“成功,不在於你獲得了什麼,而在於你放棄了什麼。”我盯著文中的這句話激動許久,突然覺得自己也該拼盡全力一次。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也開始在乎考試在乎成績,它們前所未有地影響著我的心情。我開始把課桌裡的課外書全部拿回宿舍,將課本從頭讀起,建立起各科的錯題本,開始隨身帶上小本子邊走邊背……付出越多,就越渴望回報,我滿心希望這樣的努力可以換來成績的進步,然而,市二模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為什麼我努力了,卻考得更差?我鬱悶得去操場狂跑,花了整整三個晚上寫日記,才終於***心思制訂出最後幾個月的學習計劃。

  現在想來當初未免過於焦急,和許多同學交流後我發現,在高考複習階段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成績停滯不前甚至退步的情況,但只要繼續努力,就能進入知識更加紮實、進步更加穩健的階段。

  衝刺:堅持與平和

  我想我是幸運的,能夠遇上這樣一群好老師:語文課上總要猛烈抨擊現實黑暗的班主任;為了及時講評經常熬夜加班的數學老師;自己出錢給我們訂雜誌的英語老師;在緊張的課程安排中仍願讓我們就一個與課本無關的問題討論一節課的歷史老師;帶病堅持上課的地理老師;還有積極為我們籌劃各種活動的政治老師……是他們讓我們在高考複習時也不忘關心社會,讓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也不忘學習做人。

  我想我是幸運的,能夠身處這樣一個班集體:關心社會;努力踐行民主;敢於向一切錯誤質疑;團結互助、重視集體榮譽;努力拼搏的同時還能保持良好的心態。雖然生活中難免有小摩擦,但每個人心中都留有這樣一句話: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是聚是散,我們都是照亮世界的光。

  最 後兩個月,仰望夜空就會不自覺地觀察月相,看到政治試卷上的圖表也會下意識地列出變數轉化成數學問題,哈哈,簡直“走火入魔”了。其實當你將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學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並樂此不疲。從迷茫到奮起到堅持到平和,我享受著這個過程,並感覺到自己正在不斷地成長。

  高考前一個月,我突然食慾不振。高考期間學校特地為考生改良飯菜,我仍幾乎什麼也吃不下,就這麼進了考場。

  離校的前一晚,整個年級都在通宵狂歡,大家臉上都是釋然的笑容。高考,遠看是一堵牆,近看是一道坎,你可能輕鬆跨過,也可能會絆倒,但無論怎樣,人生的路還很漫長,不畏縮逃避,前進就有希望。

  高分小訣竅

  首先,高三要保持有規律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鍛鍊以保證身體健康,這樣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複習。還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良的情緒要及時宣洩,聽音樂、運動、找老師同學談心都是不錯的方法。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奏***除非真的是非常錯亂***,對每天每週每月的學習最好都能有個計劃,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

  文科的學習是不能只靠練習考題的,最根本的還是閱讀的積累和應用。從高一開始,我一直堅持每天抄寫至少三百字的讀書筆記,每週至少一本課外書的閱讀量,直到高考都沒有間斷。一方面是為了練字,另一方面還可以擴寬自己的視野。看書多了,不僅自然而然地提高語文成績,提升了閱讀速度,而且增強了對歷史和政治的理解力。文綜的解答題越來越貼近現實,足夠的課外積累可以讓你很自然地從多角度考慮一個問題,而高考題得分的關鍵就在於能夠從多角度答題。當然,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先下背誦的功夫,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好,這需要在一輪複習中聽取老師的指導,將基礎打牢。

  數學是讓很多文科生頭疼的科目,我的方法就是選取典型題和自己做錯的題目,反覆練習。複習時常常一節課也寫不了幾題,我就索性一節自習只研究一道大題,回憶考查到的知識點,歸納總結解題思路,還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題,這樣練一道題就勝過盲目地寫十道題。平時考試我總會犯許多低階錯誤,而我的應對方法就是總結出常犯的錯誤,反覆練習類似的錯題,最終培養出題感。

  英語一方面要多讀多聽培養語感,另一方面還要每天保持一定的練習量。完形填空和閱讀題只需每天一到兩篇的練習,而單選和改錯則可以採用看語法書講解加題海戰術。記憶單詞我喜歡串成句子背,背單詞的同時也能瞭解詞彙的用法,另外學英文歌,記電影臺詞也是不錯的方法。

  :放下光環,重拾自我

  作者:郭文韜,2012年青海高考理科狀元,母校:青海大通六中,現就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愛好:乒乓球,足球,吉他。高考成績:語文126,數學129,英語138,理綜278,總分671。

  全縣第一的中考成績,我卻放棄了去遼寧學習的機會,繼續留在母校讀高中,現在想想,還在為當初的選擇而慶幸。誰說只有好的環境才能培養出高分考生,我一直堅信,只要自己有毅力,有信念,在什麼樣的環境裡都可以成就精彩。

  帶夢飛翔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考進北京大學就成了我的夢,帶著這份執著的北大夢,我參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試,並獲得了30分的降分。

  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二點之前睡覺,這是我高三階段雷打不動的作息時間,因為我覺得熬夜學習對身體和學習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足夠的休息讓我能夠每天都保持好的狀態,高效地學習。在高三的高強度和快節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契合點,就能實現高效低耗。

  我是一個生活在光環之下的孩子,而我對這種光環有著自己的理解:這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前進的動力,但並不能為此而驕傲自滿。在關鍵時刻心態平穩、發揮出色,在成績面前不驕不躁、沉穩自信。高中三年,我的對手常常就只有自己,因為和第二名的差距很大,我必須讓自己相信外面還有更強的對手,只有向前看而不是滿足於現狀,才能讓我不斷超越。終於,這樣的機會來了,高三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我們學校和遼寧的青海班聯考,很清楚地記得,成績出來之後,我足足比人家的第一名低了76分,坐慣了第一把交椅的我來說,這個訊息無異於一記耳光狠狠地抽在臉上。那段時間,真的覺得自己很狼狽,同學和老師總是拿我和第一名比,我的情緒非常低落,也開始懷疑自己。在各種幫助之下,我才敢於重新面對現實,我依然相信,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像是玫瑰上的刺,要想讓手上沾滿花香,就必須經歷一次次的痛。因為不忘自己的信念,在後面的聯考中,我一次比一次發揮得好,並最終在高考中實現了超越,我堅信,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

  破繭成蝶

  高三這一年,我可以用痛苦、充實、迷茫、驚喜、感動來概括。聯考的打擊,對我來說是痛苦的,那段時間,我也曾對未來感到迷茫,迷茫不是迷失,短暫的迷茫,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失利後,依然要不回頭地走下去。回憶中學時代最難忘的日子,我會毫不猶豫地想到高三,這是充滿淚水與汗水的一年,沒有哪一個時間段能夠抵得過高三的充實。這段日子裡,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喜,一起悲,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是用文字不能表達的,經歷了高考的人,都是上過戰場的勇士,我很高興自己有過這樣一次經歷,當然這不僅僅限於得知高考成績之後的喜悅,更是對付出的肯定。還記得每天早上六點半被可惡的鬧鐘吵醒時對被窩的留戀;記得冬季裡每天披星戴月的辛苦;記得滿教室清涼油的刺鼻味道;記得課間也不肯出教室,趴在桌上對一道難題的執著……這些美好的回憶,只有高三才能帶給我。

  剛上高三的時候,我的英語不太好,我和家長都很著急,後來我慢慢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多訓練聽力,多閱讀,並堅持下去,一年之內,我的英語成績取得了很大進步,一下子從短板變成了優勢科目。

  臨近高考的幾天,我會堅持做模擬題,保持手熱的狀態,並且迴歸基礎,不斷鞏固基礎知識。那幾天,為了給自己減壓,晚上我都會出去運動,騎車、打球,運動確實減輕了不少的壓力。長期的體育鍛煉和比賽,也培養了我良好的心態,在高三這一年裡,我的心路歷程是起伏不斷的,我慶幸的是好心態讓我最終到達了風景更好的彼岸。不久之後的高考中,我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讓我魂牽夢縈的北大,也實現了孩童時的夢想。

  回顧自己的高三,堅定信念、注重效率、調整心態,這就是我最大的心得,希望我的這些想法能夠給即將步入高考的同學們一點借鑑,也希望大家能度過一段精彩的高三生活,給自己一張無悔的答卷。

  高分小訣竅

  語文:高考中語文成績一般拉不開檔次,要按著老師的計劃複習,老師畢竟有多年經驗,知道高考的考試方向和答題技巧,因此會在複習過程中歸納出一系列答題模式,在反覆做題後,自己需要慢慢總結出一些規律和技巧。在平時要保證閱讀和寫作的練習量,因為高考中作文是分值最大的一道題,它的分數關乎高考的成敗。高考作文不是作文競賽,很多時候是有套路可尋的,在練習中,要總結出能抓住閱卷老師眼睛的寫法。衝刺階段,至少每週要有兩到三篇的寫作練習,把寫作速度提上去。

  數學:數學是高考中很能拉開檔次的科目,對於理科生和文科生都是一樣。數學和理綜不一樣,有非常多的題型和解題思路,所以在複習中要切忌題海戰術,而是要學會融會貫通,每做一種題的時候,要把它完全消化,再出現這一類題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複習的時候我看到很多同學整天把自己埋在數學習題中,想盡可能地見識更多的題型,但是往往這些人在考試中遇到相同題型時就忘記怎麼做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會做精有限的題;錯題本一定是要有的,對於習慣性做錯的題型,要反覆鞏固;在保證練習強度的前提下,杜絕題海戰術。

  英語:說到英語成績的迅速提高,我還是比較有心得的,在高一高二的時候,我的英語成績並不好,甚至聽力只能得到一半的分。但是在高三一年的訓練後,我的英語成績迅速提高,在最後的幾次模擬考試中,英語分數都在140以上,高考138的成績也讓我很滿意。我總結出以下幾點:1. 加強聽力訓練,在上課練習之外,每天強迫自己在睡前聽10——20分鐘英語***這一條讓我獲益匪淺,高考中聽力得到滿分***;2. 保證每天的閱讀量直到高考,這樣能讓自己更適應閱讀題的環境,不至於因為手生受到影響;3. 準備一個單詞本,把閱讀時出現頻率較高的生詞記下來,經常拿出來複習;4. 積累一些名言警句,在作文中如果能用到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理綜:這是高考中分值比重最大的一科,也是複習中投入時間最多的科目,在進入到理化生三門綜合考試之後,就要學會合理分配答題時間,一般來說150分鐘,要在40——50分鐘左右答完選擇,40分鐘答完物理,30分鐘完成化學,20分鐘完成生物,剩下的作為機動時間。對於物理來說,題型要比數學少很多,長期練習之後,就會對題型有個大致的掌握,在平時要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以提高解題速度;化學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因為化學涉及許多零碎的知識點,必要的記憶是要保證的;生物和化學相似,也是有許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這些點,在複習時的做題中會得到加深和鞏固,因此,在保證足夠的練習後,要及時歸納總結。理科的東西,都是要求善於歸納總結解題規律和套路,錯題本是必不可少的,在錯題本上,除了記錄錯題之外,還可以記錄一些重要的或者記不準的公式。在平時,要總結出一些“二級公式”,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運算速度。

  :不冒險怎能成功

  在非洲的塞倫蓋蒂大草原度假時,我曾一連3小時坐在河邊,看一小群角馬如何鼓起勇氣下河飲水。每年夏天,上百萬只角馬從乾旱的塞倫蓋蒂北上遷徙到馬賽馬拉的溼地,這群角馬正是大遷徙的一部分成員。

  在這艱辛的長途跋涉中,格魯美地河是唯一的水源。這條河與遷徙路線相交,對角馬群來說既是生命的希望,又是死亡的象徵。因為角馬必須靠喝河水維持生命,但是河水還滋養著其他生命,例如灌木、大樹和兩岸的青草,而灌木叢還是猛獸藏身的理想場所。冒著炎炎烈日,焦渴的角馬群終於來到了河邊,獅子突然從河邊衝出,將角馬撲倒在地。湧動的角馬群揚起遮天的塵土,擋住了離獅子最近的那些角馬的視線,一場殺戮在所難免。

  在河流緩慢的地方,又有許多鱷魚藏在水下,靜等角馬到來。一天我看到28條鱷魚一同享用一頭不幸的角馬。另一天,一頭角馬跛著一條腿,遍體鱗傷地從鱷魚口中逃生。有時湍急的河水本身就是一種危險。角馬群巨大的衝擊力將領頭的角馬擠入激流,它們若不是淹死,就是喪生於鱷魚之口。這天,角馬們來到一處適於飲水的河邊,它們似乎對這些可怕的危險瞭如指掌。領頭的角馬磨磨蹭蹭地走向河岸,每頭角馬都猶猶豫豫地走幾步,嗅一嗅,嘶叫一聲,不約而同地又退回

  來,進進退退像跳舞一般。它們身後的角馬群聞到了水的氣息,一齊向前擠來,慢慢將“頭馬”們向水中擠去,不管它們是否情願。如果角馬群已經有很長時間沒飲過水,你甚至能感覺到它們的絕望,然而舞蹈仍然繼續著。

  那天我3個小時,終於有一隻小角馬“脫群而出”,開始痛飲河水。為什麼它敢於走入水中,是因為年幼無知,還是因為渴得受不了?那些大角馬仍然驚恐地止步不前,直到角馬群將它們擠到水裡,才有一些角馬喝起水來。不久,洶湧的角馬群將一頭角馬擠到了深水處,它恐慌起來,進而引發了角馬群的一陣騷亂。然後它們迅速地從河中退出,回到遷徙的路上。只有那些勇敢地站在最前面的角馬才喝到了水,大部分角馬或是由於害怕,或是無法擠出重圍,只得繼續忍受乾渴。每天兩次,角馬群來到河邊,一遍又一遍重複著這一儀式。一天下午,我看到一小群角馬站在懸崖上俯視著下面的河水,向上遊走出100米就是平地,它們從那裡很容易到達河邊。但是它們寧可站在懸崖上痛苦地鳴叫,卻不肯向著目標前進。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像角馬一樣?是什麼讓你藏在人群之中,忍受著對成功之水的渴望?是對未知的恐懼,害怕潛藏的危險?還是你安於庸常的生活,放棄了追求?大多數人只肯遠遠地看著別人痛飲成功之水,自己卻忍受乾渴的煎熬。不要讓恐懼阻擋你的前進,不要等待別人推動你前進,你必須起而行動。只有勇於冒險的人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