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初中生

  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讀書手抄報你會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讀書典故

  1.牛角掛書

  形容勤奮讀書的典故。《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後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習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2.負薪讀書

  形容勤學的典故。事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此典一般以“負薪”或“負樵”的形式出現。有時,此典也用來形容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3.帶經而鋤

  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的典故。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幹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帶經鋤”的形式出現。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一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二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三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四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五

  課外閱讀的意義

  眾所周知,中學實行新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增加師生互動等方法,尤其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來提高課堂內外的學習效率。例如,高中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到圖書館去檢索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就是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養成閱讀習慣,僅靠四十分鐘的閱讀教學課是不夠的,必須將閱讀延伸到課外。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續,不僅必要,還要大量。大量閱讀對人的一生將產生深遠的意義。

  第一,有利於知識積累,拓展視野,豐富、規範語言,在博覽中汲取營養,提高素質。

  第二,有利於鞏固、擴大課堂教學成果,發展和提高口頭、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第三,有利於審美情趣得到陶冶,情感得到薰陶,意志品格得到培養;有利於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觀、科學觀、生命觀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可是,實際情況表明:雖然大家都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但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課外閱讀尚處於一種消極、盲目、低效的狀態。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