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勵志文章

  逆境中,我們應該迎風而上,男子漢如果因為困難而屈服於力量,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樂趣。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逆境中成長

  作者:晚風流雲

  志在峰巔的攀登者,不會陶醉在沿途的某個腳印之中,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攀登者,就要有一顆勇敢的心,去征服一座座懸崖峭壁,不會被那些困難打倒,只會在逆境中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這就是優秀的攀登者。

  人生就像一座座高峰,每個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就是在你面前的路,有的平坦,有的崎嶇,但在崎嶇路中走出來的人比平坦路中走出來的人來的堅忍,因為崎嶇路中的人懂得尋求機遇和克服逆境。

  雨果曾說過“人在逆境裡比在順境裡更能堅持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保全身心。”

  波普說“並非每一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常是福。經克服的困難不但教訓了我們,並且對我們未來的奮鬥有所激勵。”

  人的一生中沒有經歷過逆境,這樣的人生沒有激情,沒有在逆境中的那種渴望,不會理解那種絕望的感覺,不會理解突破絕望時的那種興奮的感覺。那些過慣了舒服的日子的人,也許會笑那些逆境中人,會覺得在逆境中人很傻,素不知他們這些人一旦失去了舒服的日子,就會面臨生死,因為這些人會散失衝擊逆境的勇氣。

  人的一生當中,總會有各種各樣不幸的遭遇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但除了經歷種種困難,身邊美好的畫面也從未斷過,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塵土所覆蓋,乾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志,那麼,我們的人生軌跡又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能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即使我們身外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會有“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逆境造就人才,而順境只會埋沒人才。

  歷史中有很多都是在逆境中成長,成為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像屈原在被流放的時候,在逆境中寫出當時社會景象《離騷》,像孫臏被剔膝蓋骨流落他鄉的時候寫下了《兵法》,還有很多的歷史人物都有過這樣的逆境,最後都成就一番偉業。

  逆境就像一塊磨刀石,它能磨出奮發向上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只有逆境中才會使人成長,使人能面對一切困難,不會在逆境中敗下陣來。

  逆境會讓你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關於2:逆境之光

  作者:郭三佳

  《聖經》經典語錄:世上最甜美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間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來的。我們沒有經歷過的艱難,怎麼懂得去安慰別人。培根也曾說:一切幸運都並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並非沒有希望。

  是啊,只要我們堅定理想和信念,手握逆境之光,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菜根潭》中有這麼一段話:“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勞我以形,吾補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即是說:“假如上天不給我許多福分,我就多做些善事來培養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勞苦來睏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來保養我疲憊的身體;假如上天用窮困來折磨我,我就開闢我的求生之路來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點,上天又能對我如何呢?”當身體被禁錮在方寸之間的輪椅,滿身的才能難以放飛,若是你會如何?史鐵生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雖然我不能像常人一樣行走,但我的思想可以飛得比常人更遠,我還可以用筆來填充思想的高度。”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靠著輪椅身殘志堅、自學成才、拼搏進取的女青年張海迪,被譽為“中國的保爾”。 1997年她被日本NHK電視臺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1年被新華社《環球》雜誌評選為“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世紀女性”。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她在逆境中,實現了人生的最大價值。面對厄運,史迪生、張海迪沒有被擊垮,而是手握逆境之光,翱翔在文學創作的殿堂,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倘若史鐵生、張海迪因厄運沒有戰勝自己,而是消極等待、自暴自棄、自甘沉淪,就不會有今天驚人的文學史詩和偉大成就。

  難以忘記曼德拉在走出羅本島的時候發出的感慨:“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曼德拉應該是一個能夠開啟自己心靈枷鎖的人,他用自己的隱忍和悲憫情懷,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在生命的鐐銬裡跳舞,那麼,即使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我們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已經擁有最珍貴的自由與價值。這就是南非總統曼德拉的人生。

  驀然想起《老人與海》中那個固執而可愛的老人——聖地亞哥,一連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對於靠海吃飯的老人,幾乎都快餓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認輸,在蒼茫的大海上,面對讓人震顫的鯊魚來勢洶湧的風暴,老人從不畏懼。因為他堅信:“人不是為厄運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呎 ,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作者海明威賦予老人英雄無畏的勇氣和不服輸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年青人學習。如果老人面對厄運喪失希望,失去信念,就不會有如此傳奇久為人知。

  手握逆境之光,就是要面對困難和挫折、面臨身殘厄運和坎坷,要勇敢接納一切殘酷現實,堅定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勇於戰勝自己,讓生命在逆境中熠熠生輝。

  關於3:逆境中的選擇

  作者:zhuming64

  在短暫的人生中,各種災難常常會不期而至,諸如身體不好,家庭矛盾,人事糾紛,工作不順,政治打擊等等,這些災難會使人陷入種種意想不到的事情之中。面對這種情況,有些人會茫然不知所措,或是從此一蹶不振、消沉頹廢,或是莽撞行事、橫衝直撞,但有的人卻把打擊看成動力,由此向更高的階層遞進。

  有一位女孩,過早地失去父親,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家境的清貧,使她不得不放棄上中學的機會,進入了工廠,當她離開了那個曾使她吸取知識、得到歡樂的校園時,當她屹立在夕陽下,最後一次聆聽校園清脆鐘聲時,她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但是這個看上去很柔弱的姑娘,卻有一顆頑強、自尊、向上的心,她變得更沉默了,十多歲的姑娘,誰不愛美,可她卻把精力放在獵取知識上,還常常買很多的技術資料、文學書籍及刊物,儘管她收入微薄,幾年來,她的文學水平有了相當大的提高,每年都被評為廠裡先進職工,她說:“大學生們猶如秧田裡的苗,有足夠的水分和肥料,我呢,是石頭縫裡的小草,要靠自己的力量,頑強地、一點一點地往外鑽,我沒有別的奢望,只想使自己的生活充實一點”。

  但是現在很多年青朋友,總認為身在農村,只有混日子,多賺錢了此一生,熱愛的不是工作,而把工作看成是維持自己生活的飯碗;追求的不是知識、貢獻,而是嗜好、麻將、撲克、康樂球,即使有些人看書,也是毫無選擇的,記得有一次,我問一位年青朋友喜不喜歡看書,他竟自豪的說:“我最喜歡看書了,金庸的、梁羽生的武俠言情小說,還有凶殺故事,真是百看不厭。”我真有點哭笑不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源遠流長,難道其中就沒有供我們學習的麼?

  我是一名高考落榜生,在不長的時間裡,做過代課老師,拜師學過木工,後來又在廠裡幹過木模工,落榜的痛苦,道路的曲折,流言蜚語的打擊,時時撞擊著我的心,我怕見曾為我嘔心瀝血的老師,怕見曾朝夕相處的同學,怕見所有關心我的人。

  可是有一種東西救了我:我的生活永遠有目的,有意義。無論幹哪個工作,我都虛心好學,並喜歡看書。

  對我來說,沒有能考上大學,恐怕是永遠的遺憾,正由於這永久的遺憾,才使我永久的渴望讀書,永久的奮力進取。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奇蹟多在厄運中產生,八三年,我終於通過兩次考試,考上了職工高等學校,我沒有忘記在我考取之後,由於我是外鄉人,鎮政府需要慎重研究期間,廠領導為培養人才而奔波的情景,我清楚地記得,在開入學典禮的時候,市社隊企業局楊局長的講話,他說:“如果不是黨的方針政策,即使你們能考上,也沒有入學的機會,你們是幸運的。”為此,在學習上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三年裡,難得看一場電影,夜深了,為了不影響宿舍裡同學的休息,我只好藉著燭光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還記得有一次臨近考試,正是炎熱的夏天,我卻接連一個星期沒有洗澡,衣服泡在盆裡發了臭,也沒有時間去洗,入學考試時,我的成績在二十名之下,但六個學期中,我曾四個學期考得全班第二名,最後一學期中,我以優秀的成績完成了畢業設計,同時還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廠領導交給我設計橡膠剪下機的任務。

  在逆境中自暴自棄的人,是不會有出息的,然而,一味沉溺於已取得的一點點成績之中的人,現在和未來也不屬於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是不會畢業的小學生。

  我愈來愈覺得時間的緊迫了,因為我除了熱愛自己的專業之外,還喜歡詩歌、散文,酷愛書法、篆刻,從中受到感染,使胸中的正氣得到激發,使自己的性情得到陶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青年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在人類歷史上,成偉大事業的,往往不是幸福之神的寵兒,卻反而是那些發奮圖強、遭遇諸多不幸而又矢志為學的苦孩子,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這是無數事實證明了的道理,我們這一代的青年又將讓歷史來證明,我們將無愧於偉大的中華民族。

  朱 明

  一九八七年五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