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飲食手抄報

  美國不像中國有玉米、小米、高粱米、蕎麥莜麥和燕麥等種類豐富的粗糧。他們的飲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_飲食手抄報圖片,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飲食手抄報圖片欣賞

  飲食手抄報圖片1

  飲食手抄報圖片2

  飲食手抄報圖片3

  飲食手抄報圖片4

  飲食手抄報圖片5

  飲食手抄報資料1

  1.攝入各種蔬菜,包括深綠色、紅色、橙色蔬菜,豆類,根莖類蔬菜及其他種類蔬菜。翟鳳英說,我們一直倡導國人每天人均應攝入一斤蔬菜,其中一半是深色蔬菜如菠菜、小白菜、油菜等綠葉菜;紅色的西紅柿、紫色的橄欖、黃綠色的彩椒等。國人蔬菜攝入量多於美國,但有調查發現,2010年~2012年,我國居民新鮮蔬菜攝入量從2002年的每日276.2克下降到了每日269.4克。因此,要多攝入不同種類新鮮蔬菜,滿足機體對維生素的需求。

  2.攝入水果尤其是整個水果。“果皮中花青素等植物化合物含量比果肉更高,膳食纖維也更豐富,”翟鳳英表示,不建議通過水果沙拉、榨果汁的方式吃水果,營養素易流失。只要牙齒允許,建議吃整個水果。

  3.攝入穀物,其中至少一半是粗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國人的粗糧比例應占1/4~1/3左右。翟鳳英解釋道,這是因為美國不像中國有玉米、小米、高粱米、蕎麥莜麥和燕麥等種類豐富的粗糧。她建議超重肥胖的青少年粗糧的攝入比也應占穀物的一半,而胃腸道不太好的中老年人則建議在1/4左右,可用熬粥等好消化的做法。

  4.攝入無脂或低脂奶製品,包括牛奶、酸奶等。美國如此推薦的主要原因是避免因喝奶導致飽和脂肪攝入超標,而中國面臨更嚴峻的問題是奶製品攝入量不足,多數國人喝全脂奶問題不大,但高血脂、超重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人群應選擇低脂或無脂奶。

  5.攝入各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海鮮、瘦肉、家禽肉、蛋類、豆類、堅果種子和豆製品等。“豆類及豆製品、堅果攝入不足是國人最大的兩個問題,”翟鳳英說,豆類飽和脂肪含量少,是優質蛋白來源,但中國人均每天豆類攝入量僅為15克,遠低於推薦的30~50克。建議大家多吃黃豆、豆腐、腐竹等豆製品。堅果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控制體重、預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好處,但建議每天吃夠一小把就可以,否則超量也易導致脂肪超標。

  6.攝入食用油,包括玉米油、橄欖油、大豆油等。食用油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如果食用量和使用方法都正確,則對健康有利。國人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天,吃太多導致脂肪超標,引發高血脂 ;還有炒菜時油溫別太高,易滋生有害物。

  飲食手抄報資料2

  選擇食物注意三點

  這三點分別是:選擇食物要注意多樣性、營養素密度以及進食的分量。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冠生告訴記者,他非常贊同選擇食物要注重多樣性,每類食物含的營養成分都有本身的特點,沒有一種天然食物能滿足人體對營養素的全部需求***母乳對6個月的嬰兒除外***。

  “提出要選擇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是個亮點”馬冠生說,營養素密度指食物中某營養素含量與其能量相比,滿足人體營養素供給的程度。同類食物中脂肪含量較低或糖含量較低食物營養素密度相對較高。比方說,各種糧食中熱量值差別不大,建議選擇維生素含量高的粗糧;瘦肉比肥肉、無糖酸奶比加糖酸奶的營養素密度都高。

  關於進食分量,馬冠生說,我國有平衡膳食寶塔來指導人們既滿足營養所需,又不至於能量超標的具體食用量。比如位於膳食寶塔底部的穀類和水果蔬菜,分別為250~400克左右,而位於塔頂端的油則推薦量為每日25~30克。因此,應合理安排各類食物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