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材料與施工教學改革
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文化藝術與專業技能相結合等多層次立體的教育模式,注重培養獨立學院學生對材料的創新設計與應用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能夠創造具有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作品的高素質設計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教學方法的改善和更新
1.情境體驗式教學在裝飾材料課程中,實施情境體驗式教學就是通過提供真實或模擬的裝飾工程專案,圍繞專案開展裝飾材料與施工的教學和實踐,使學生按照專案的真實情境直接參與完成任務。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學生通過真實體驗與全情參與,全方位的感受和學習工程專案所需的知識技能,逐步領會和探索獨立工作的能力。創設的情境可分為真實情境與模擬情境。
真實情境的體驗即參與到真實的工程專案中。模擬情境則虛擬一工程專案,讓學生分別扮演設計師和客戶,現場開展業務的模擬。在此過程中,“設計師”要洞悉“客戶”心理,在短時間內捕捉“客戶”的需求資訊,幫助“客戶”分析出房間的基本結構和佈局,指出不合理的空間佈局並做調整,快速勾勒出所需設計的環境草圖,“客戶”則在洽談過程中或配合或設定障礙。
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強調學習內容的綜合化和真實化。受個人能力所限,學生在情境中只能扮演極少的崗位角色,獲取的職業資訊也十分有限。因此,個人學習目的的完成有時只能依靠小組、團隊有組織地分工合作來實現。這就需要在專案驅動下,教學組織形式必須從傳統的以個體學習為主轉變為以小組、團隊協作學習為主。
2.研究式教學法這種模式下,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配置合適的研究課題,例如讓學生對玻璃或金屬等某一材料進行專題研究。學生獨立蒐集資料,整理學習知識,摸索形成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引導他們成為研究課題完成的主導者,使他們越來越多地承擔起自主學習的責任。確立學生在教與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覺學習,把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學生,把“要我學習”轉變成“我要學習”,要求教師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鼓勵者。研究式教學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親自解決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來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探索
1.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由於多媒體課件生動、高效的優點,使得它已成為現代化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裝飾材料與施工”課程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要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由於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的主動性不高,裝飾材料課程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最基本、重要的材料與應用。因此在課件中要體現教學內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
***2***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應符合課程特點。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由課件展示。例如材料工藝流程由教師在黑板上邊講解邊繪製就更能讓學生理解工藝的前後過程。
2.視訊動畫的使用材料的施工工藝如果以視訊的形式來動態演示室內構造施工的過程與步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不同感官,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並且能更清晰地瞭解材料的施工工藝。施工工藝視訊素材可以從網下載或者購買,也可以由教師到工地有針對性地現場錄製然後製作,或用3Dmax、SketchUp等3D動畫軟體來製作模擬材料結構的層次和施工工藝的過程。講授過程中重要的工藝流程教師必須輔以黑板繪製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調整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裝飾材料與施工”課程中一再強調技術的學習,讓學生能正確運用材料的構造方法,快速進入社會工作角色。職業院校強調這一觀點尚可理解,但所有本科高校都強調這一點有失偏頗。對技術的強調可以培養一個好的技術工匠,但出不了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對材料的創造性運用才是設計師成功的法寶。除了使用功能,裝飾材料在空間環境設計的形式之中還具有典型的文化意義。
首先,各種材料共同參與到空間的表現形式當中,這些零散的材料因為可以依憑人們的文化記憶和生活經驗而構成深奧的語句,從而在某一空間形式中獲得了語言符號的意義。其次,空間環境依賴於人們的社會生活經驗,各種材料平日裡所各自扮演的社會角色之間很可能隱涵著某些出人意料的內在聯絡。它們之間或者存在著反差對比***如粗糙笨重的岩石和光滑潔淨的玻璃***,或者存在某種類似性***如木板與塑料***,或者在某些特定場合碰到一起會具有特定的語意關聯***例如在中國傳統廳堂擺放的鐘、瓶、帶鏡的插屏等***。因此,材料通過組合的方式能夠使觀者產生聯想與思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
無論怎樣,一件精緻的室內設計作品都無法迴避詞彙符號——材料,以及表達的語法——設計師對材料的搭配組合這二者之間的緊密關係。根據設計專業的學生普遍具有藝術學習經歷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可以側重從材料的文化藝術層面加強對裝飾材料的講授與討論。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使其符合時代特點,避免過多枯燥的資料內容,使授課內容能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誘導學生對各種材料有更深層心理的、文化的思考,探索材料的本質特徵,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物理特點上。
引導學生關注裝飾材料的使用歷史、象徵意義、材料的地域特點、材料的形式意義等,研究不同種材料的組合搭配、同種材料的組合造型、材料的表面加工、材料的連線方式等帶給人的不同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