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發展社會讀者的思考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社會讀者有廣泛的資訊需求的基礎上,著重闡述了高校圖書館發展社會讀者的積極意義、可行性和幾點做法。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社會讀者;資訊需求
  
  1 社會讀者的資訊需求
  
  21世紀是多姿多彩的資訊社會,同時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競爭愈加激烈,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知識能夠跟得上飛速發展的形勢及職業的要求,“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情況比比皆是,人們朝著終身學習、知識創新的目標邁進。學習、創新的前提是要有豐富的資訊資源作保證。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誰擁有更多的知識資訊,誰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主動權。凡是擁有與自身職業有關的資訊愈多,頭腦就愈豐富,思路就會更開闊,視野就會更寬廣,決策也就會更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實際情況。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尚文化休閒,注重文化的功效。休閒這一行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結果,是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後,追求和進人人類自由發展與享受需要的更高層次。文化休閒是現代眾多休閒娛樂活動中的一種,是對文化生活的一種新穎詮釋。在廣播電視、旅遊度假、電影文化和各種休閒娛樂活動精彩紛呈的同時,文化休閒也成為一種時尚,成為衡量業餘生活質量的一種標準;文化休閒場所諸如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博物館等也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青睞,這與高校文化在人們心中的深入也有所關係。
  社會讀者的工作學習需要和文化休閒需要必然引起其廣泛的文獻資訊需求。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各種臨時的生活資料急需查考,人們也希望及時獲得可利用的知識資訊。可見,社會讀者需求的資訊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內容廣泛,資訊需求也將日益普遍和頻繁。從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來看,社會讀者對資訊的渴求程度已經不滿足於傳統的印刷資料,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獲得資訊的另一個途徑,很多讀者希望自己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辦公室或自己家裡通過網路享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資訊,獲得任何一個圖書館的服務。
  
  2 高校圖書館發展社會讀者的積極意義
  
  2.1最大限度地發揮高校圖書館的育人職能
  高校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質和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場所,其服務工作的本質特徵與高校工作的本質特徵是一致的:育人。它通過兩大職能的發揮實現育人,即“教育職能”和“資訊服務職能”。高校圖書館是公共文化資源的一部分,它有責任響應文明時代的號召,服務於知識文化的傳播、社會文明的提高。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指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儘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群讀者開放”。可見,高校圖書館不止負有對高校師生的教育和服務職能,也負有對社會讀者的育人職能。同時,對照公共圖書館的資源不足和發展不均衡,高校圖書館更應該發展社會讀者,為我國圖書館事業、社會文化的興盛貢獻力量。
  
  2.2擴大高校圖書館知名度,增強其在資訊時代的競爭力
  高校圖書館的讀者主要是學校師生,這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群體,影響力也相對有限。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與市場經濟相適應,更要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樹立新型的讀者服務觀念,大力發展社會讀者,強化社會化服務意識,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質量,做好社會化資訊服務工作。高校圖書館應打破原有的封閉體制及其執行機制,而以一種開放姿態,憑藉自己提供的獨特氛圍,發展社會讀者群體和個人,拓展原有讀者群體,打造符合自身身份的社會形象與品牌服務,實現高校圖書館在知識創新、知識擴散和知識應用鏈條上的獨特價值,力爭取得良好的社會讀者服務效應;同時,讀者增加了,相應的就會增加圖書館在建設與服務上的實踐經驗,進一步促進高校圖書館滿足讀者多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資訊需求,從而形成良性迴圈,增強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逐步擴大高校圖書館的知名度,提升其社會地位,增強其在資訊時代的競爭力,使高校圖書館在激烈的資訊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
  
  2.3促進與社會的互動,取得雙贏局面
  2.3.1高校圖書館從社會服務競爭中,不斷尋求自主開發資訊視野,不斷開拓資訊服務功能,擴充套件資訊服務方式,為社會讀者提供優質、全方位的資訊服務,本身就是與社會的互動,可以增加高校圖書館和社會的交流與聯絡。高校圖書館不僅間接地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創造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同時也以自身的優勢,獲得社會的尊重和回報,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了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和競爭力。
  2.3.2高校是人才的彙集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科研成果和發明專利產生,然而這些科研成果、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轉化率卻相當低,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技中介服務。高校圖書館在其原有的資訊傳遞渠道暢通的基礎上,又掌握了大量的社會讀者資訊,藉此優勢,高校圖書館可充分發掘對地方經濟社會有影響力的人才資源和人際網資源,在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諮詢等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中介作用,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儘快轉化;也可作為組織者,整合圖書館、學校各專業和社會各類人才,為各類不同需求的社會讀者群體提供專題服務和資訊產品。
  2.3.3目前,高校的辦學經費已由國家撥款的單一來源轉變政府撥款、銀行貸款、自籌等多元化來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等教育市場化執行機制使得高校開始負起一定的經營責任,高校辦學開始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這個母體的一部分,也應擔負起相應的經營責任,在其建設和發展中注重效益原則。高校圖書館發展社會讀者群體和個體,積極為其服務;同時也可接受社會讀者的一些捐贈,獲得社會扶持,為高校收穫一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