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論文範文範本

  在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中,工商管理專業佔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淺談工商管理培養系統思維的創新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中,工商管理專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不但為我國行政執法、商貿、企業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而且對於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理論研究起到了無法替代的推動作用。但是在我國現行的工商管理培養系統思維中,仍然存在思維老化、觀念落後等問題,必須時時加以創新,否則將嚴重影響到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整體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工商管理;培養系統;思維;創新

  【中圖分類號】TU854【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3954***2011***03-0449-01

  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中,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和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民族振興的重要思想基礎。在我國現代化高等教育體制的構建中,創新的作用和意義也得到了普遍認可,我國教育部1999年頒佈實施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和實踐能力的高階專門人才。”這條規定不僅體現了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最高層次所應具有的特徵,而且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由此可見,工商管理培養系統思維的創新不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而且在我國教育史的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一、強化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理念的革新與完善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教育理念始終處於重要的指導與支配地位,其客觀制約著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和培養過程的革新與創新,而且引導了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應首先從轉變教育理念著手,以創新的教育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綜觀近代世界教育狀況,人才培養模式經歷了三個過程:一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二是能力培養的過程;三是素質培養的過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目標的變革,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行“智慧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著“重專業輕人文、重理論輕實務、重技能輕法制、重技術輕道德”“四重四輕”現象。這些現象在課程體系中表現為:課程知識結構狹窄,制約學生潛能的開發;對企業環境和活動要素的全面教學力度不足;在進行案例教學,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還很薄弱。這些問題與21世紀高質量工商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極不適應。

  二、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與發展,市場需求逐漸成為高等教育中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指路標。在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就業普遍存在困難的情況下,高校要想培養“就業容易”的工商管理類人才,首先要明白當前社會需要什麼型別的人才。學院要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要通過職能部門進行不時的走訪,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絡,對人才需求資訊和人才需求趨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在瞭解社會需求後,學院應該依據這些資訊去調整自己的辦學理念,明確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在進一步以培養學生紮實的專業素質的基礎上,加大縱深的培養。在基礎課程的學習上儘可能地拓寬學生的橫向知識面,讓學生了解這個專業的發展趨勢和社會未來需求,同時也讓學生了解自己適合什麼專業方向,當然這個寬度的把握每個高校應有不同。而對縱向知識的培養,加強對專業技能的訓練和積累,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學生自身特色的一個體現。

  三、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誘導,培養思維探索性

  良好的思維習慣,主要體現在是否敢於思維和獨立思維。這就要求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寬廣空間和時間,還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誘導,把知識作為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教給學生,為學生的思維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課堂問題的設計,以達到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維習慣的目標。高質量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長時間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會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同時,課堂問題的設計上還要注重對結論的探求過程和方法,以及思考過程的研究,由於學生親自參加於知識的產生過程,由此對知識產生有一種親近感,進而陶冶出來的基本態度和思維能力,則可以長久地保持,並對變化的情況有廣泛的適應性。

  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還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習慣。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當給學生講解了一系列理論知識後,並不要急於去應用,而是要讓學生逐步的消化和理解,並整理學習過的知識和研究方法,使學生把新知識和方法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方法結構中去,接著進行應用研究、練習。最後引導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和研究進行小結。儘管可能各人的收穫、體會不完全相同,但通過討論和交流總可以起到相互啟發的作用。

  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研究與實施

  工商管理培養系統思維的創新過程中,加強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環節不但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且逐漸成為教育教學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增加實踐課的課時

  實踐教學體系既包括實踐過程,又包括實踐效果。從時間上,大二、大三推行短學期的教學實踐,在教學計劃中安排每學年最後兩週為專業實踐短學期,由教師帶學生到企業有關生產管理、銷售、企管辦、財務科等部門鍛鍊。大四,進行為期半年的專業實習,可以集體實習和自主實習相結合。從形式上形成“觀摩實踐—模擬實踐一頂崗實習—社會實踐”的連結,從內容上體現多樣化,滿足不同單位和崗位的就業需求。

  2、堅持硬體和軟體相結合的原則

  在硬體上,學校應儘可能的加大專業實驗室的投資,建立廣泛的實習基地,引進高素質的實踐環節授課老師,努力使學校的硬體條件與學生人數增長相匹配。軟體方面,要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對學生的培養,將課堂

  講授與案例分析、實地參觀考察、問題調研、撰寫課程論文等教學方式相結合,形成全方位的教學方式組合。

  五、加強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

  在國內高校現階段的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偏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對於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不是要學生被動的接受和學習,而是要以尊重和理解大學生為基本出發點。在現代的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不同的學生理解能力、喜好、生活習性、接受教育程度、成長曆程各有不同,這就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和人生軌跡。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因材施教”,尊重和理解大學生的個性化性格特點,採取不同模式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形式和授課方式。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僅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而且要具備良好且富於個性的心理素質。因此,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工作中,加強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是極為重要的,而且要重視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總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措施的逐步制定與實施,特別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辦學理念的深入貫徹,在我國工商管理培養系統思維的創新中,一定要注重對於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並且加強學生適應社會、適應工作崗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進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建準,王大海.工商管理類本科生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天中學刊,2010,***5***.44-45.

  [2]王晶晶,蘭玉傑.全球著名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及其啟示[J].教育與現代化,2008,***10***.41-42.

  [3]單勝江.創新教育視域下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基於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9,***2***.64-6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