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類自然科學論文
人生長在自然的懷抱,大自然是人類情感的源泉與歸宿,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大自然的科學論文,謝謝你的閱讀。
關於大自然的科學論文篇一
大自然的唯美歌者
摘 要:費特是俄羅斯19世紀“純藝術”的代表詩人,其詩歌以謳歌大自然為主題,善於從自然萬物中獲得驚鴻一瞬的靈感,抒發柔美細膩的真實情感;其詩語言簡潔而優美,被奉為作詩典範,甚至被當作美學教材來使用。
關鍵詞:俄羅斯 大自然 抒情 情感
阿法納西・阿法納西耶維奇・費特***1820 ―1892***是俄羅斯19世紀著名詩人。在俄羅斯19世紀文學史中,費特與М.А.尼古拉耶維奇***1821―1897***一同被認為是“純藝術”的傑出代表詩人。費特的詩歌獨具風格,其韻律、詩體結構、聲調等富有自己的特點。費特追求語言與情感的唯美性,他善於捕捉轉瞬即逝的瞬間情感和令人難以覺察的心靈狀態,在情感的描寫上真實而深情。費特詩歌作品因語言優美、格律嚴整、情感表達柔美細膩而被俄羅斯後來詩人奉為作詩典範,甚至還被當作美學教材來使用。
大自然是所有俄羅斯浪漫主義詩人共同的創作主題。人生長在自然的懷抱,大自然是人類情感的源泉與歸宿,也是詩人的思索之本。費特認為美具有超越時空的本質,是自然界的精華,具有超凡的能量,它能使人擺脫世俗的慾望,使情感得到昇華,美因此而具有了不老的生命力。費特在詩歌創作中所追求的正是純美的揭示,大自然也就成了他最具創作魅力的題材。費特是大自然的真正解讀者,他熟悉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深知大自然的陰晴冷暖,他了解大自然的所有情感,詩人的每一個創作都是面對自然所發出的深情絮語:“我等待著……夜鶯般的回聲從晶瑩的河水上傳來,月光下的草地綴滿鑽石,那是螢火蟲在青蒿中閃亮。/我等待著……暗藍的天空撒滿大大小小的星辰,我聽見心臟的搏動還有雙手和雙腳的震顫。/我等待著……微風從南方吹來,或留或走我都感到溫暖;那顆星向西方滑落……對不起,是金色的星,對不起!”
傍晚來臨,在那森林邊的草地上,在那溪水潺潺的河畔,或就在那木屋的門廊前,讀者彷彿看見詩人正傾耳聆聽、捕捉著夜色中夜鶯美妙的歌聲,彷彿看見詩人正舉目長空,靜候那天邊的第一顆星辰,自然之美令詩人心動而沉醉,詩人在夜色中的田野上、森林邊、小溪畔徜徉,領略著自然的美好,或許也在期待著心愛人兒的到來,詩人的心如南風掠過,溫暖而溼潤,溫馨而芳香,期待著心中那顆金色的明星向自己靠近。多麼美麗而又令人忘情的夜晚!作者用“我等待著……”承啟每個詩段,奠定了全詩自然抒情的基調,增加了本詩的情感重量。“我聽見心臟的搏動,還有雙手和雙腳的震顫”,道出了詩人感情的不寧與沸騰,這激動的心情是因為夜晚的迷人而美麗,還是心上人兒即將到來的期待與欣喜,這是作者留給讀者的美麗想象。
費特對星辰情有獨鍾,詩人喜歡仰望夜空,追尋星辰的身影。星辰的遙遠讓詩人的思緒飛揚,給了詩人無比廣闊的想象空間,璀璨的星光給詩人帶來了無盡的思索,費特經常以期待的心情靜候著夜色的降臨。夜晚的安寧可聽得見心臟的跳動,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節奏,這讓費特欣喜,而漫天的星斗又給費特帶來了無盡的遐思。費特喜愛夜晚多半是因為夜空的繁星,詩人的這種“星辰情結”鮮明地反映在1843年的早期詩歌作品《我久久地靜立著……》中:“我久久地靜立著,注視著那遙遠的星辰,――我與群星之間生出一種情緣。/我在想……卻不記得在想什麼;我在傾聽一種神祕的和聲,群星在無聲地震顫,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這星辰……”
不同的詩人感受美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有的詩人善於捕捉美好事物出現時剎那間的驚鴻之美,有的詩人則更加留戀謝幕時的華麗。費特的浪漫情懷主要表現在對聲、光、影等方面的感覺上,夜晚是費特的最愛,星光是費特眼中最美的黑夜之光。費特白天操勞農事,只有夜晚,當一切逐漸安靜下來時,詩人才逐步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與星光對視,與溪水對語。費特鍾愛夜晚,是因為它的靜謐,是因為它的朦朧,是因為它的暢想,是因為夜晚是愛情的聖地。坐在星光下,傾聽蛙鳴與夜鶯的歡歌,傾聽溪水潺潺的絮語,傾聽晚風吹過樹林,喚來樹葉沙沙的掌聲,一切都在想象中幻化出神奇、幻化出美麗,可以將這神奇的美麗賦予給任何一種物象。夜晚是虛幻的世界,思緒可以在星空中與群星一同閃亮。夜晚給了費特廣闊的思維想象空間。
在19至20世紀的俄羅斯詩人中,費特是一位最具雙面生活面孔的詩人,一方面是現實物質世界中的費特,像普通人一樣,忙於生計,忙於積累著物質財富;一方面是精神世界中的費特,發現著美,欣賞著美,讚歎著美。他無比熱愛這個世界,安然地享受著物質生活的愉悅與精神世界的歡樂,他既不過分沉醉於精神世界的幻想,也沒有完全淹沒於物質世界的慾海,他是一位看懂了生活與生命的詩人,在滾滾紅塵中始終保持著一顆純潔唯美的詩心。
四季是詩人永遠寫不盡的風景,冰雪消融的初春,永遠都是經過了漫長寒冬的俄羅斯人最愛的季節,每一個春天都是俄羅斯人的節日,詩人獻給春天的詩作數不勝數,詩人在詩作中歌頌著生命與愛情、期盼與歡樂。春天永遠同生命與愛情連在一起,這首《春思》描寫的是春天和是春天裡的愛情:“鳥兒再次從遠方飛向漂浮著碎冰的河畔,暖陽在高空徜徉,等待著芬芳的鈴蘭。/你無法剋制心中重現的激情,沸騰的熱血染紅了雙頰,你那被觸動的心靈會相信,愛情就像世界一樣廣闊無涯。/在這動情的大自然中,我們是否會重新彼此走近,如同那低行的冬陽曾見過的我們一樣?”
人類是大自然中的活體,情感浪潮與大自然同步,春天是大自然復甦的季節,經過一個長冬的沉睡,大自然生命活力重歸,春天是大自然生長繁衍的季節,是大自然的愛情季節。情感也具有生命,愛情也如同春季裡的萬物一樣,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復甦和成長。這是一首描寫愛情復甦的小詩:春天來了,小鳥奔向春水,太陽期待芬芳的鈴蘭,人們嚮往愛情。曾經的愛情是否可以復甦?詩人詠出深情的詩句:“在這動情的大自然中我們是否會重新彼此走近,如同那低行的冬陽曾見過的我們一樣?”簡單的問句概括了曾經有過的美好時光,表達了詩人殷切的期待,也喚起了讀者心中曾經美好的回憶,點燃了讀者心中同樣的願望。一首優秀抒情詩的感染力就在這裡,它能用簡單深情的詩句引起讀者心中的共鳴,讓讀者居於作者之位,作者表達的情感就是縈繞讀者內心的情愫,作者優美的表達就是讀者苦苦尋覓的話語,讀者的情感與作者完全合拍,引起最強烈的共振,這是一首詩歌作品成功的根本。 縱觀費特的一生,生活之路與創作之路都充滿了坎坷,費特的精神世界如同一片莽莽的森林,森林中有夜留下的暗影,有失途帶來的迷茫,也有創作帶來的歡欣。晚年費特的作品中多了一些對青年時代不幸的回憶與追思,多了幾分厚重與滄桑,增加了許多有關人生的哲學思考,但是對美的執著與追求卻一如從前,從未改變。憂鬱彷徨中聽到希望之聲時的振奮,詩人的追尋與求索激勵著讀者,一顆跳躍著樂觀的心靈感動著讀者:“雲杉用衣袖將我的小徑遮掩,風,在一座森林中。喧鬧,有可怕,有憂鬱,有快樂,我什麼都不懂。/風,四周的一切都在低鳴搖擺,落葉在腳畔纏綿。聽,遠方突然響起尖細的號角。/這倡導者的洪亮呼喚令我愉悅!枯葉也令我歡欣!似乎是你正在從遠方向那貧窮的漂泊者,發出溫柔的問候。”
這首詩是費特的晚年之作,寫於去世前的幾個月內。這是一首感悟人生的詩篇,詩中首先表達了內心深處的迷茫:“雲杉用衣袖將我的小徑遮掩”――找不到路途,“風,在一片森林中喧囂,有可怕,有憂鬱,有快樂,我什麼都不懂”――猶如生命,人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如同來到一片森林,生命之路需要尋找,路可能就在腳下,但隱蔽在樹叢中,生命的旅途中有憂鬱,也有快樂,一生都在尋找著生命的意義,對此,詩人發出了沉重的感慨:“我什麼都不懂”,這是一句發自於內心的自省與感悟,讀者可從這句詩行中感受到詩人在文學創作之路上那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一生都在追求著藝術的真諦。“風,四周的一切都在低鳴搖擺,落葉在腳畔纏綿”表達的是一種風吹草動的不平靜:徘徊、彷徨、選擇。詩中幾度提到“風”,“風”在這裡具有雙層含義,一是外部力量的代表,同時也表明了費特內心世界的不平靜。“落葉在腳畔纏綿”――是停滯不前,是舉步維艱,是猶疑不定。是什麼束縛了詩人的腳步?是落葉的悲鳴讓詩人心生憐憫,是風捲落葉讓詩人心生感觸,一生的感悟與情感縈繞在詩人心頭。是低潮,是低谷,但總有峰迴路轉之時:“聽,遠方突然響起尖細的號角”,是希望在遠方唱起了歌謠,一切陡生光輝,這呼喚令詩人歡愉,落葉也不再令詩人感到憂鬱,是你在遠方向如“我”一般的漂泊者發出了溫柔的問候,一切又開始充滿希望,一切又都變得如此溫暖。這首小詩是詩人一生心路歷程的寫照,是詩人一生奮鬥的縮影,從迷茫到憂鬱彷徨,再到充滿希望,進而變得歡欣起來。一首短詩,飽含了深刻而豐富的內容,概括了一生的情感經歷,可謂是情感詩歌中的上乘之作。
費特的創作非常豐富,留給後人九百餘首詩歌,其詩歌作品中大自然創作題材佔有很大比重,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價值不菲的文學藝術財富。
參考文獻:
[1] 周立新.流淌的心聲 哲思的殿堂[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關於大自然的科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