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戶口登記實施細則

  大家知道最新是如何實施的嗎?下文是,歡迎閱讀!

  :關於做好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工作的通知

  一、無戶口人員界定範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等相關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戶口的中國公民***不含華僑和港澳臺居民***,統稱無戶口人員。

  二、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政策

  ***一***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無戶口人員。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結婚證或者非婚生育說明,按照隨父隨母落戶自願的政策,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申請隨父落戶的非婚生育無戶口人員,需一併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父子***女***親子鑑定證明。

  ***二***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無戶口人員。1996年1月1日後出生的無戶口人員,在助產機構內出生的,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新生兒父母及領證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向助產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所提供父母的身份資訊無正當理由與助產機構記錄不相符的,需提供書面說明和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對不能提供新生兒父親資訊的,新生兒母親須提供書面宣告,簽發機構可在《出生醫學證明》上父親資訊的相應欄目處填寫“/”。對更改新生兒父親資訊的,除提供書面宣告外,還須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有關親子鑑定證明。對無法核實母親身份資訊,在1個月內申領《出生醫學證明》的,由新生兒父親提供書面說明,經產科醫護人員核實後,給予簽發《出生醫學證明》;超過1個月後申領《出生醫學證明》的,還須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有關親子鑑定證明,《出生醫學證明》母親資訊的相應欄目處填寫“/”。 在助產機構外出生的,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新生兒父母及領證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親子關係宣告和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向擬落戶地縣***區***級及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託管理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對父親或母親身份資訊無法核實的,還須提供書面說明,《出生醫學證明》父親或母親資訊的相應欄目處填寫“/”。

  1996年1月1日前出生及因特殊情況無法提供有效親子鑑定證明而未能取得《出生醫學證明》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需提供親子關係宣告和接生人員的接生情況說明***附接生人員身份證影印件***,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排除被拐賣***盜、搶***情形的,可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三***未辦理收養手續被事實收養的無戶口人員。在1999年4月1日至2009年4月1日期間被事實收養但未辦理收養登記,目前未滿14週歲的無戶口人員,當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按照規定辦理收養登記。被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系棄嬰的,撿拾地公安機關經確認查詢不到其親生父母后,按規定為當事人出具《撿拾棄嬰***兒童***報案證明》。

  在2009年4月1日後被事實收養但未辦理收養登記,目前未滿14週歲的無戶口人員系棄嬰的,當事人應及時向撿拾地公安機關報案。撿拾地公安機關經確認查詢不到其親生父母后,按規定為當事人出具《撿拾棄嬰***兒童***報案證明》,當事人應憑《撿拾棄嬰***兒童***報案證明》將被事實收養人送到棄嬰撿拾地社會福利機構辦理入院登記手續,棄嬰撿拾地沒有社會福利機構的,可到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指定的機構辦理。辦理入院登記手續後,當事人可向民政部門申請按規定辦理收養登記。當地民政部門及社會福利機構不應強制要求被事實收養人留院生活並向當事人收取辦證工本費以外的費用。

  以上當事人可憑申領的《收養登記證》、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1992年4月1日前發生的收養,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事實收養公證,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尚未辦理戶口登記的,可以憑事實收養公證書、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1999年4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施行前發生的收養,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向公證機構辦理撫養事實或撫養事實宣告公證,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尚未辦理戶口登記,排除被拐賣***盜、搶***情形的,可以憑撫養事實或撫養事實宣告公證書、撫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因收養人失蹤、死亡等原因未辦理收養***撫養***公證和未辦理收養登記已滿14週歲的無戶口人員,由當事人提出申請,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排除被拐賣***盜、搶***情形的,可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四***被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後戶口被登出人員。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後重新出現的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人民法院撤銷宣告失蹤***死亡***的生效判決書,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

  ***五***農村地區因婚嫁被登出原籍戶口的人員。農村地區因婚嫁被登出原籍戶口的人員,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未在其他地方落戶的,可以在原戶口登出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恢復常住戶口登記後,符合現居住地落戶條件的,可以辦理戶口遷移登記。因特殊情況當事人返回原籍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確有困難的,可向現居住地公安機關提出落戶申請。現居住地公安機關根據原籍公安機關提供當事人的身份資訊材料,經核實身份後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六***戶口遷移證件遺失或者超過有效期限造成的無戶口人員。戶口遷移證件遺失造成的無戶口人員,可以向簽發地公安機關申請補領戶口遷移證件,憑補領的戶口遷移證件辦理戶口遷移登記;戶口遷移證件超過有效期限造成的無戶口人員,經公安機關核實戶口遷移證件真實且符合現行落戶政策的,憑舊的戶口遷移證件辦理戶口遷移登記。不符合遷入地現行戶口遷移政策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可以在原籍戶口所在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其他人員可以在戶口遷出地申請恢復常住戶口登記。

  ***七***我國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我國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在國內非婚生育、未取得其他國家國籍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具有我國國籍的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父母的非婚生育說明、我國公民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其中,我國公民一方為男性,申請隨父落戶的,需一併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父子***女***親子鑑定證明。無戶口人員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需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無戶口人員母親為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其本人在中國出生但父親身份不詳或已故的,需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母子***女***親子鑑定證明。因特殊情況無法提供有效親子鑑定證明的,由本人或與其共同生活的中國公民或現居住地居***村***委提出申請,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排除被拐賣***盜、搶***情形的,可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八***其他無戶口人員。社會福利***撫養***機構或救助機構接收無人認領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承擔監護職責的單位和個人憑當地民政部門出具的接收證明,經公安機關核實後辦理集體戶口登記。無戶口人員屬棄嬰***兒童***的,需一併提供發現地公安機關出具的《撿拾棄嬰***兒童***報案證明》;公民長期收留患精神等疾病身份不明已成年的無戶口人員,由收留一方提出申請,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未在其他地方落戶的,可辦理常住戶口登記;退伍轉業及刑滿釋放安置證明材料遺失等原因造成的無戶口人員,本人可以向原簽發機關申請補發,憑補發的證明材料辦理常住戶口登記。申請補發確有困難的,由本人提出申請,經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調查核實後,可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以上無戶口人員因無法提供《出生醫學證明》或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等材料,需公安機關調查核實,排除被拐賣***盜、搶***情形以及確認查詢不到其親生父母的,由公安機關採集無戶口人員生物檢材,檢測DNA並將DNA資料錄入“全國公安機關查詢被拐賣/失蹤兒童資訊系統”進行比對。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無戶口人員落戶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周密研究部署,細化政策措施,明確工作要求,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切實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

  ***二***認真核查辦理。各地要深入開展摸底調查,如實掌握本行政區域內無戶口人員底數及有關情況。要規範受理審批程式,嚴格工作要求,及時辦理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要加強對無戶口人員人像、指紋資訊備案和比對核驗,確保登記身份資訊的準確性和戶口的唯一性。要嚴密戶籍檔案管理,對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材料逐一建檔,確保檔案資料完整有效。公安機關應當將辦理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的情況,及時通報相關部門。

  ***三***完善配套政策。各有關部門要對與本通知精神不一致的政策措施進行一次集中清理,該修改的認真修改,該廢止的堅決廢止。

  ***四***加強宣傳引導。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政策性強、社會關注度高。要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的各項政策措施以及公民登記戶口的權利和義務,努力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援和配合,積極動員無戶口人員主動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五***強化責任落實。各地公安、民政、衛生計生、司法等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按照職能分工,落實責任,狠抓各項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自治區公安廳要會同民政廳、司法廳、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加強對各地的督查指導,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力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凡以前檔案規定與本通知規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規定執行。

  :7月1日起全面實施身份證異地受理

  3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共清理重複戶口306.7萬個,全國公民身份號碼重號人數由171萬人減至8人,全國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668萬張……今年7月1日在全國全面實施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三項制度”,細化疑難戶口落戶政策,力爭年底前基本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

  這是記者從4月27日公安部召開的全國公安機關深入推進戶口登記管理工作著力抓好三項重點改革任務視訊會議上了解到的。無論是公安部自2014年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3年的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工作,還是正在著力推進的在新年賀詞中提到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等3項重點改革任務,帶給廣大人民群眾的都是滿滿的獲得感。

  勇於擔當攻堅克難“錯、重、假”問題基本解決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公安部自2014年開始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3年的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工作。3年來,公安部始終把這項工作作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全面從嚴治警的重要舉措牢牢抓在手上,全力推動工作落實。各地公安機關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向戶口登記管理亂象宣戰,向偽造買賣戶口、身份證不法分子亮劍,向公安內部違法違規問題開刀,全面清查糾正戶口登記管理“錯、重、假”問題。

  為打好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這場攻堅戰,公安部每年召開全國公安機關電視電話會議,及時總結階段性成果,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具體要求。公安部明確要求各地公安機關要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嚴厲打擊“黑中介”和“內鬼”,打掉了一批內外勾結非法辦理戶口的犯罪團伙。此外,公安部還設立了舉報投訴平臺,3年間,公安部向各地交辦的群眾舉報線索達到2117條,辦結率100%。

  各地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非法辦理戶口案件的高壓態勢,堅持找著打、追著打,實施網上網下一體整治,3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共查辦偽造買賣戶口案件430起,查處違法犯罪人員702人。同時,建立了戶籍視窗首接責任制和終身責任制、戶口遷移網上流轉核驗、全國公民身份號碼資訊監測預警等機制。

  清理整頓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3年來,各級公安機關共清理重複戶口306.7萬個,清理因死亡、入外籍等應銷未銷戶口212.5萬個;糾正登記專案差錯1101萬項,人口資訊系統中1684萬無相片人員得到徹底清理;全國公民身份號碼重號人數由171萬人減至8人,戶口登記管理中的“錯、重、假”問題基本解決,全國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準確性、唯一性、權威性目標基本實現。

  清醒認識強化措施 進一步鞏固深化戶口登記管理工作

  加強戶口登記管理工作是戶籍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經過3年強有力的清理整頓,不敢為的懲戒機制、不想為的預防機制、不能為的監督機制基本建立,全社會齊心協力打擊假戶口的大氣候已經形成,每個公民只能擁有一個戶口、一個公民身份號碼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嚴密戶口登記管理是一項動態化、長期性的工作,不可掉以輕心。公安部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公安機關要結合進一步健全實名登記制度,在鞏固深化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製度建設,更加註重資訊化應用,更加註重隊伍管理,力爭再用3年時間,推動形成內部管理嚴密、責任體系健全、監管制度完備、隊伍勤政廉政的戶口登記管理工作新格局,爭取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不斷提升戶政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會議強調,要鞏固深化“戶口、身份證管理監督”、“戶口登記常態化服務管理”、“人口資訊應用”三項機制。各地要鞏固深化常態化監督機制,始終保持打擊查處非法辦理戶口、身份證案件的高壓態勢,最大限度防止產生新的戶口和身份證件“錯、重、假”問題;要深入開展摸底調查,進一步嚴密戶政管理程式和要求,進一步提升便民利民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動“網際網路+戶政服務”,進一步簡化、優化辦事流程,努力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不斷提高戶籍視窗服務質量。

  狠抓落地注重實效確保三項重點改革造福於民

  “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更便利了”,“老百姓異地辦理身份證不用來回奔波了,一些長期無戶口的人可以登記戶口了”。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指出。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等3項民生領域重點改革任務是中央交給公安機關的重大改革任務,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3年來,一系列改革舉措和便民利民措施相繼出臺。全國公安機關建立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截至目前,全國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668萬張,共設立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視窗3.8萬個,基本覆蓋了全國戶籍派出所和戶政辦證大廳。

  各級公安機關將深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切實在重點群體落戶上下功夫,在居住證制度全覆蓋上下功夫,在促進“新市民”社會融入上下功夫,真正讓進城農民享受市民待遇、過上市民生活,著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質量和效果。各地公安機關要對照公安部有關通知精神,抓緊梳理本地戶口遷移政策。要嚴密落戶統計,逐戶逐人嚴格甄別,切實做到核查到位,確保如實反映城鎮落戶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情況。

  目前,全國共設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點13819個,其中北京、天津、吉林、上海、安徽、福建、廣東、陝西等地在全省***市***所有派出所均設立了身份證異地受理點。會議要求,各地要深入推進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三項制度”,今年7月1日起全國所有縣***市***都要實行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要進一步優化調整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點數量和佈局,充分體現“就近、便利”原則。要準確界定異地受理條件,形成全國統一的操作規範,落實異地受理跨省協作機制,加快推進少數民族文字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努力讓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這一便捷服務。

  經過全國各地公安機關艱苦努力,歷史遺留的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也就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全國摸排出的1300餘萬無戶口人員問題,已基本解決。去年以來,在深入排查摸底調查中又陸續清理髮現一些無戶口人員,還有少數基礎薄弱地區、偏僻地區和一些疑難問題尚未解決,今年要下大氣力把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基本解決。對少數基礎薄弱地區、偏僻地區,要集中攻堅,全面摸排,集中解決,對疑難問題要逐一研究,逐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