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職級並行實施細則

  中國試點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拓展職級晉升通道。下文是最新訊息,歡迎閱讀!

  :廣西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

  三類企業穩崗不裁員可獲補貼;實施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推進公車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昨日上午,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了廣西人社部門今年將要重點推進的各項工作。

  A

  養老金制度並軌

  工資待遇總體不會降低

  據瞭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施,涉及廣西在職人數約130萬人。廣西將把這項改革擺在今年社會保障工作的首位,研究出臺具體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目前,國家正在擬定具體實施辦法意見,待實施意見出臺後,廣西根據實施意見制定廣西具體實施辦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報經國家批准後再實施。

  針對改革後,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擔心,個人要承擔佔本人工資收入8%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4%的職業年金,這對實際收入是否有衝擊。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與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同步進行的。考慮到改革後個人需要繳費的事實,在工資制度改革規定中也相應地考慮了這一因素,總體不會降低因個人繳費後工資待遇降低的問題。

  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方面,經國務院同意,國家人社部財政部聯合下發檔案,決定從2015年1月1日起繼續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這將是2005年以來連續第十一次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進行調整。目前,全區正在擬定具體實施方案,待報經國家人社部、財政部批准後組織實施。此次調整,將惠及全區約179萬名企業退休人員。

  B

  職務職級並行

  公務員不升職也可加薪

  當基層公務員抱怨工作繁重、壓力極大時,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改革將在廣西縣以下機關實施。這意味著,未來,公務員即使走不通“升官”這條路,也可以通過職級的晉升提高待遇。

  對於這項改革,有一個更形象的說法是,公務員不升職也可以加薪。據瞭解,在此之前,公務員的薪酬待遇與職務掛鉤。職務提上去,職級才能升上去,收入才能提高。一個公務員如果沒“當官”,就不能享受“官”的薪水。但是,職務是有限的,廣西人社廳廳長蔣明紅表示,“尤其是在縣以下的基層單位,職位更緊張,許多人幹了一輩子還是科員待遇”。

  實行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之後,讓很多基層公務員有了盼頭。制度實施後,在職務有限的情況下,那些勤勤懇懇的、通過考核的公務員,儘管沒有當上領導,也可隨工作年限和經驗的增長而獲得更高的職級,待遇也能隨之提高。

  記者瞭解到,今年廣西還將在市級以上實行職務職級並行試點,同時建立鄉鎮工作津貼,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服務基層。

  C

  職稱制度改革

  一線工人也能評職稱

  去年,廣西大力推進職稱制度改革,打通政策障礙,高技能人才可參評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創全國先河。不僅大力推進了三項職稱制度改革,下放衛生系列高階評審權、擴大高校自主評審權改革,而且還開展貫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試點改革,即“一線工人”可評職稱,開展無職稱申報評審管理改革。

  對於一線工人來說,職稱一直都是遙遠的事。特別是當前的一些製造業企業裡,一線的職工技術過硬,卻由於年齡、學歷、理論知識等原因,學歷、年齡等因素,擋住不少工人評職稱的路。

  “去年在柳州試點給一線工人評職稱,徹底破除高技能人才參評的體制障礙,使真正有真才實學的高技能人才能夠不受資歷條件限制,脫穎而出。”今年這一試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為更多的一線員工開闢上升通道。同時,也有助於企業破解工人崗位成才瓶頸,有利於推進企業技術人才評價制度由唯學歷唯資歷向重能力重實績轉型,留住高技能人才為企業服務。

  D

  完善職業資格

  逐步取消資格許可和認定

  考證熱“高燒”持續不退,就業市場各類證書琳琅滿目,衍生考試培訓產業鏈亂象被人詬病。2014年6月、8月和11月,國務院分三批取消125項由國務院相關部門設定的職業資格認證,預計到今年底將基本完成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

  記者昨日從會上了解到,今年廣西繼續推進改革完善職業資格管理,基本完成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啟動行業協會、學會開展水平評價類資格具體認定試點工作。

  在工資收入方面,今年將穩步推進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強企業工資分配巨集觀指導調控。在做好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實施工作的同時,進一步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還將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制度,適時出臺區直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管理辦法。

  :“職務職級並行”基層盼細則

  基層公務員級別低、收入低,網上曾流傳著基層公務員“成就難有,鬱悶經常,比騾子還累,比螞蟻還忙”的自嘲。不過就在近幾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指出,要在全國縣以下機關實施“在職務之外開闢職級晉升通道”的改革。

  中央決心開闢新的“職級晉升”通道,是基於對山東、河北、遼寧、安徽、江蘇五個省份“試點工作經驗”的總結,“職級晉升”改革有望將“獨木橋”開發成“雙軌車道”。中央帶給基層公務員的“福音”,可謂“喜從天降、大快人心”。

  “職務”與“職級”一時間成為基層公務員口中最高頻的詞彙。但現在“具體細則”尚未釋出,基層對“職級”的認識彷彿“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在欣喜之餘也產生了“三怕”:一是怕“職級提升”成為“千軍萬馬擠的第二個獨木橋”,擔心給誰升“職級”還是領導說了算,免不了上演“找關係、***”的戲碼;二是怕中央政策在基層財政乏力的狀態下受阻,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僅僅維持公務員工資就已捉襟見肘,不僅“升職加薪”夢想難以落實,還會拉大與其他地方的收入差距;三是一些年輕幹部擔心“職級”的提升是“熬資歷、熬工齡”缺乏競爭性和挑戰性,怕“提職級”對年輕人來說仍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基層公務員的擔心,也反映出“職級晉升”在制定細則和公平落實上有一定難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要求,在“職級晉升”改革工作上“一定要把好事辦好”,體現出中央讓“職級晉升”公平落地的堅決態度。這也要求細則的制定必須能夠解決基層公務員擔心的問題,才能將基層公務員從“表面風光,內心彷徨,容顏未老,心已滄桑”的現狀中“解救”出來。

  筆者以為,在“職級晉升”上,應以群眾意見、同事評價、工作成績作為重要參考,發揚民主精神,體現群眾意志,避免走“一把手、一句話”的老路;針對部分欠發達地區難以“漲薪”的情況,可由地方政府出面,向銀行申請“激勵貸款”來發放。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公務員的工作鬥志,更能以“貸款壓力、輿論壓力”來“倒逼”欠發達地區的思想解放與經濟發展。因此,“職級晉升”的細則應體現“競爭選優”的原則,要能鼓勵基層公務員提升工作熱情。如果僅靠“熬資歷、熬工齡”就能吃上漲薪的“大鍋飯”,則難以調動年輕幹部的進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