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手抄報內容

  讀書是反思性的理性活動,是提高思維能力的基本手段;讀書又是一種高尚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做讀書的手抄報,可以提升青少年對讀書的興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讀書的樂趣

  書,是人類必不可少的東西,就像高樂基的一句名言:“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讀書,其實是一種樂趣。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豐富閱歷。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那該是多大的享受呀!

  記得有一次期末考試,有一題古詩填空,因為那首詩我們都沒有學過,所以大多數同學都不會做,大家抓耳撓腮,苦思不已。而我,因為讀書比較廣泛,在《唐詩三百首》裡曾見過這首詩,便很快答出來了。全班同學答對這題的人廖廖無幾,因為這道題分值很高,所以很多人白丟了好幾分,我毫無懸念地問鼎第一。回到家後,媽媽“狠狠”表揚了我。你說,因為讀書而取得好成績,讀書是不是一種樂趣呢?

  不僅如此,因為常常讀書,本來用詞枯乏的我,作文也漸漸提高上來,還被老師當過範文呢!經過慢慢的積累,我的一篇《我與同桌二三事》在報紙上發表了。要知道,這些好詞好句都是通過長期閱讀得來的啊!因為讀書而發表自己的作文,是不是一種樂趣呢?

  讀書也能帶來生活的樂趣,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老天會愛笨小孩》讓我感動萬分,明白無論哪個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獲得成功;《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懂得如何獨立生存,如何勇敢面對困難;《淘氣包馬小跳》讓我時常哈哈大笑,體會到課餘時間的歡樂,擺脫一身的煩惱……

  書籍像是廣闊的大海,讓我暢遊在無窮無盡的歡樂裡,不斷豐富內心的情感世界。我越來越懂得,書是相伴一生的良師益友,是必不可少的營養品!

  同學們,多讀書吧,讓我們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

  課外閱讀手抄報的圖片

  課外閱讀手抄報圖一

  課外閱讀手抄報圖二

  課外閱讀手抄報圖三

  魯迅的讀書方法

  1、泛覽,他提倡博採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閒的時候,要“隨便翻翻”。多翻。魯迅先生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他認為這種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壞書的欺騙,還有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

  2、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

  3、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4、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並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還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

  5、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6、設問。就是拿到一本書,先大體瞭解一下書的內容,然後合上書,可一邊散步,一邊給自己提一些問題,自問自答:書上寫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要是自己,這個題目又該怎麼寫?魯迅認為帶著這些問題去細讀全書,效果會更好些。

  7、跳讀。讀書遇到難點,當然應該經過鑽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時無法弄懂的問題怎麼辦?魯迅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到那個地方,那無論看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8、背書。魯迅的背書方法與眾不同,他製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籤,上面寫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書籤夾到書裡,每讀一遍就蓋住書籤上的一個字,讀了幾遍後,就默誦一會兒,等把書籤上的10個字蓋完,也就把全書背出來了。

  9、剪報。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這一方法來積累資料。他的剪報冊貼得很整齊,分類也很嚴格,每頁上都有他簡要的親筆批註。魯迅曾利用這些剪報寫了不少犀利的雜文。魯迅曾說過:“無論什麼事,如果陸續收集資料,積之十可成一學者。”

  10、重讀。這是指讀過的書,隔些日子再重讀書中標記的重點,花的時間不多,卻有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