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火線觀後感

  《盜火線》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由邁克爾·曼自編自導,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方·基默、強·沃特聯袂出演。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盜火線〉中的經典回憶——當Pacino遭遇De Niro

  近日偶得佳迅,說的是Al Pacino與Robert De Niro的第三次合作已經敲定,新片《Righteous Kill》將與2008年上映。這兩位演員都是我的最愛,能同時在一部電影中看到他們兩位,實乃影壇大事。此次合作離他們兩位最近的一次合作已經相隔12年了,也就是說1995年Michael Mann導演的大片《盜火線》中兩人對峙的場面已經在眾人的反覆品位中走過了12個年頭。本人前不久又恰巧新收了一張《盜火線》的D9,重溫之後不禁更加地喜歡這部影片了。

  當Al Pacino碰上Robert De Niro,將會發生什麼?是一場巔峰對決嗎?事實上關於這兩位影帝孰優孰劣的爭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從〈窮街陋巷〉、〈計程車司機〉、〈蠻牛〉到〈好傢伙〉與〈賭城風雲〉——De Niro給觀眾展示的是他的野性,也展示了他的瀟灑風度,〈浪人〉一片更是將自己的穩重發揮得淋漓盡致。而Pacino無論是瀟灑的黑手黨教父,還是〈女人香〉中的盲人軍官,都是以火爆的大動作來詮釋自己的角色,顯然Pacino沒有De Niro的表演來得多變,但是影帝的地位依然是不容動搖的。〈盜火線〉這部電影足以證明這一切。

  整部影片鏡頭交換頻繁,線索繁多,下面選取本人比較喜歡的一些場景與大家一起分享下,剔除了一些支線情節。

  影片的開始是帶有憂傷色彩的,火車在濃霧中進站,De Niro出場,穿過醫院的走廊,開走救護車,一切剪輯的連貫自然,相信眾多初看此片的觀眾絕對想不到這裡已經為下面的劇情埋下了一個伏筆。隨著一切平鋪直敘結束後,第一場重頭戲登場了——對押鈔車的搶劫,這個部分節奏感奇快,搶劫的每個過程都被計劃得完美無缺,之前開走的救護車便是此處搶劫時的偽裝,拿走所需要的,幹掉當事人,隨後自己走人,同時將趕來的警車爆胎於百里之外。

  Pacino的登場地點是在自己的家中,幾組簡單的剪輯鏡頭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混亂的家庭,混亂到女兒和母親為髮夾不見了而吵架,這是一個長時間在外工作的男人的家庭。接到電話後能迅速地趕到案發現場,一番理智並且切中要害的分析更是讓人為之嘆服,同時與先前家庭中那個頹廢男人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聯絡業務的時候,De Niro見到同夥的妻子和別人有染,他衝進屋子裡讓她回到克里斯身邊,給克里斯一個機會。為此還安排一個宴會。

  鏡頭接連轉換,轉換到家庭,轉換到宴會。家庭氛圍在這部影片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這也是它有別於其他警匪電影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匪徒也是有家庭,有自己的愛人的。

  在Pacino尋著線索將De Niro監視起來的過程中,De Niro碰上了那個改變他一生的女人,他的冷酷被打垮,他之前所堅守的信念“不能動感情”不服存在了,宴會過後的De Niro感到寂寞,他想到了那個叫伊莉的女子,他覺得他應該要有一個家了,De Niro在這裡將這個冷酷的人物的內心世界徹底的演活了。

  De Niro決定用最後的銀行搶劫搞一筆錢,然後和伊莉離開美國。在為這次銀行搶劫做準備的過程中,De Niro聽到了聲響,立刻意識到自己已經被警方盯上,命令手下趕緊離開,抉擇果斷。而Pacino也果斷地決定不抓他們,他要放長線,他不希望只是關他們幾年隨後又被釋放。

  夜色下,De Niro與Pacino在高速公路上相遇,此時經過前面的一系列敘述我們知道他們兩個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對手就在眼前,Pacino邀請他去喝咖啡,在咖啡館中發生了這部影片中最經典的那個對話場面。

  “你怎麼不選擇一種正常人的生活?”

  “正常?那是什麼樣?野餐、燒烤、踢足球?”

  “我只懂做警察,我不懂去做別的。”

  “我也一樣,我只會這一行。”

  …………

  “我不想殺了你,但是如果下一次在你搶劫的時候讓我遇到你,我一定會對你開槍。”

  “為什麼不想想另一種可能,不是你殺了我,而是我殺了你,如果我看到你,我一定會先殺了你,毫不猶豫。”

  兩人的對話充滿著衝突與碰撞,De Niro的眼神遊移不定,充滿著蒼涼。

  銀行劫案發生,城市的街頭變成了戰場,子彈到處肆虐。

  De Niro認定有內奸。並決心要報仇。在他決心要找出內奸報仇的一剎那,他的信念被自己徹底粉碎了,這個時候的他有著伊莉相伴,有著自己的愛人,他不再向先前那樣冷酷,他動了感情了。為了伊莉,他決定離開這個煩亂的美國街頭。

  此時的Pacino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失敗了,他認定了De Niro已經逃離美國,他癱軟地做在沙發上,整理著自己的領帶,口中漏出了一句無奈的“motherfucker"。回到家中的Pacino沒有意識到地上的水漬,這個殘破的家,他推開浴室的門,看到的是自己的女兒已經在浴缸中割開了纖細的手腕。這一刻他才意識到妻子外遇的事情已經被自己的女兒知道了,這是女兒為了挽救這個家庭所能做的最後的努力。

  醫院中他與妻子抱在一起,他安慰著他的妻子。同時De Niro在離開美國前無法剋制自己的情緒,在得知內奸所在地後立刻調轉車頭飛奔而去。Pacino也同時得到了情報,立刻往同一方向趕去!

  從酒店手刃內奸的De Niro走出向伊莉所在的轎車,人群中他看到了Pacino,他回頭看轎車中的伊莉,那過去的信念再次起了作用——“看到警察,30秒內立刻離開,好不猶豫,沒有牽掛。”De Niro選擇了走,他轉頭走了,留下了伊莉迷茫的眼神。

  結尾是被影迷討論多次的,轉身的剎那,一切發生了。機場的燈光亮起,槍聲響起,De Niro倒下。

  黑色的夜幕下,那一刻,他們是世界上最相似的兩個男人!

  你是否真正看懂了?

 

  每每說起這部電影,大家總是首先想起的是那段十幾分鐘的,被譽為影史最佳的街頭槍戰戲,或者是兩大影帝在咖啡館互飆演技的那段對白。確實,作為一部相當“硬派”的電影來說,前者不管是從分鏡頭的運用、演員的走位還是整體節奏的掌控上來看,的確算的上是可寫進教科書的經典之作,後者則完全體現了兩大影帝演技的純熟,兩人之間的對手戲可謂火花四濺。

  但如果說看本片只是把目光停留在這兩段戲上,我想很遺憾的告訴你,你恰恰遺漏了這部電影最想告訴你的東西,前提是你是一個男人的話。

  這是一部我看過的,最“男人”的電影,而且我始終不認為有女人能夠真正理解本片想要表達的內涵。全片講述的其實是兩個男人的故事,兩個男人在愛情與友情、責任與情感之間進行抉擇的故事:

  尼爾·麥考利,一位有相當頭腦且辦事很有原則的搶匪老大。在飽經風霜後終於遇到與他真心相愛的女人,於是想結束自己多年挺而走險的犯罪身涯,做最後一票。

  文森特·漢納,一位脾氣暴躁又長年忙於工作而導致家庭破裂的優秀警探。在即將再次和單身母親重組家庭時遇到了旗鼓相當的對手尼爾。

  尼爾的最後一次行動由於之前被他踢出隊伍的手下背叛而失敗了,幾個長年跟著他賣命的兄弟死的死、傷的傷。尼爾本來可以選擇和心愛的女人遠走高飛,但為了給死去的弟兄報仇,他選擇了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最終走向了和文森特之間的宿命對決。

  我常常在想,如果最後沒有通知尼爾叛徒地址的那個電話,他將是可以多麼順利和女友的一走了之,不過即使這樣,在今後得知了叛徒下落的尼爾,那怕他早就遠離江湖,或則有了幸福的家庭,他也一定會回去,去履行自己多年以來應盡的職責。

  一個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東西:原則、感情和責任在本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文森特為了盡到警察的責任而連累了家庭;由於和尼爾之間悻悻相惜的友情而牽扯到了做警察的責任;最終由於做警察的原則而親手打死了尼爾。尼爾更是由於自己的原則而導致了叛徒的背叛,最後為了承擔作為一名老大的責任放棄了來之不易的愛情,也因此而殉道。

  男人的世界也許就是這樣,終此一生都是在這三點上面糾纏不清:講原則、重感情、負責任,但真正能夠做到的又有幾個呢?我在努力,哪怕將付出象尼爾一樣的代價,各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