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傳讀後感範文讀書心得

  喬布斯是前蘋果電腦公司的創始人,他領導的蘋果公司產品深受全世界消費者的歡迎,被很多人奉為神一般的人物。那麼有關喬布斯的傳記你讀過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喬布斯傳讀後感,供你參考!

  喬布斯傳讀後感篇1

  國慶長假期間,我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了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傳記,獲益匪淺。今天早間忽聽聞他辭世的訊息,不禁愕然。56歲的生命倏然消逝,帶著他人生的傳奇和生命的無限激情平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讓人懷念和無法忘記。

  說到喬布斯,你會自然想到那個被咬掉一口的蘋果標誌,當然你也會喜歡他帶來的iPod、iPhone和iPad,或許你也會羨慕他的成功和財富,但我們更應該研究一下喬布斯走過的路,思索一下他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讀喬布斯的傳記,你會發現喬布斯的成功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經歷的坎坷,比你我只會多不會少,但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毫不畏懼,在內心深處的理想引領下,堅持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戰鬥,最終成就了非凡的蘋果。他的成功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一、堅定的信仰:設計出色的產品以改變世界,永遠追求並享受其中的快樂。這與其說是一種理念,不如說是深深根植於喬布斯血脈中的創新基因,是喬布斯和蘋果所特有的DNA。

  在Apple I***1976年誕生***之前,早期的個人電腦都有一個難懂的前面板,沒有螢幕和鍵盤。在Apple I之後,所有電腦都有了螢幕和鍵盤。1977年誕生的Apple II以其簡約實用獨到的設計和精準的市場定位,暢銷十六年直到1993年才謝幕。讓人機互動更簡單,讓電腦更容易使用,讓計算機成為大眾消費品——這是體現在Apple I和Apple II身上最為重要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也貫穿蘋果30多年,直至最新的iPod、iPhone和iPad。他關注產品的同時更關注使用者的體驗,他美學至上的設計理念和追求產品簡約便利的設計為蘋果產品在全世界贏得了許多忠實的追隨者。 如今,在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隨處可見,滿街都是膝上捧著iPad玩“憤怒的小鳥”,手上拿著iPhone漫遊網際網路或視訊通話,耳朵裡戴著耳機聽iPod音樂的年輕人。蘋果產品之所以獲得這麼多人的喜歡並脫穎而出,我覺得主要在於產品的創新外觀和良好觸覺、優良的使用體驗。喬布斯堅定的追求設計出色的產品,並始終遵從內心的感覺,這種信仰的堅持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二、不懼怕失敗: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永遠不放棄內心的追求,這是他身上永不服輸的韌勁。1985年喬布斯因與管理層的分歧被迫離開自己親手創辦的蘋果,那年他剛30歲,,這種打擊幾乎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毀滅性的。但是,他沒有從此沉淪下去,他重新振作起來,創辦了NEXT公司,後面又收購了皮克斯。雖然NEXT公司時浮時沉,沒有多大起色,但皮克斯公司卻開創了數字動畫電影的輝煌。後來NEXT公司被蘋果收購後,他又回到蘋果,臨危受命重新締造了蘋果復興的神話。他熱愛創新更有著常人不能比的激情和創造力,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擊下不斷走向成功。當他被診斷為胰腺癌,並被告知只有幾周生命時,他卻說沒有什麼比垂死更能讓人集中精神。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時說: 沒有人願意死。就算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過死去那個地方。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 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上。不要受困於教條,也就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果生活。不要讓他人的意見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氣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它們不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他說的話更好的詮釋了他的成功是有勇氣去堅持內心的聲音和直覺併為之不懈奮鬥。

  三、善於吸引和聚集人才:他有著超凡的說服力和領導力,吸引和聚集大批優秀的人才,一起為改變世界的理想而努力。在最初創辦蘋果時,有技術天才沃茲;在開發麥金塔計算機時,有全能的電腦科學家傑夫·拉斯金和電腦奇才伯勒爾;吸引百事可樂的市場專家約翰·斯卡利出任蘋果公司總裁時,他說的那句話“你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讓人震撼也讓人激情澎湃;離開蘋果,創辦NEXT公司時,有管理專家特里布林和頂級電腦專家佩奇和克勞;在他的皮克斯電影公司,有動畫天才約翰·拉塞特和埃德·卡特穆爾,正因為這些天才的存在才推出了《玩具總動員》、《蟲蟲特工隊》、《怪物公司》、《海底總動員》等一系列經典的數字動畫電影,成就了喬布斯在電影界的輝煌成功。喬布斯改變世界的堅定信念和勇往無前的決心以及成熟的個人魅力讓無數優秀的人才聚集在他的周圍,一起努力和奮鬥最終成就了蘋果和動畫電影的傳奇和輝煌成功。

  四、生命就是一場戰鬥,在前進的道路上永不止步。追尋喬布斯一生走過的路,你會發現那真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為追求產品的卓爾不群,他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也不懼怕任何失敗。蘋果II的成功、麗莎電腦的失敗、麥金塔的成功、NEXT電腦的失敗,可以說一路坎坷;在創新途中,他被曾經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趕出去長達12年之久;他創辦的NeXT公司虧損到差點全軍覆沒最後被蘋果收購;他傾注了大量心血的皮克斯公司,在早期也差點被迪斯尼所拋棄…… 他永遠不安於現狀,在他終有所獲之前,始終戰鬥著不肯停下自己尋覓的腳步。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求知若飢,虛心若愚”,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努力追求你內心的聲音和理想,只要你有決心並願意堅持為夢想而努力,那麼凡事皆有可能。

  生命有時會給你迎頭痛擊,但絕不要失去信念。生活也永遠會有我們完全無法預料的東西,堅持把每一天都當成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戰鬥,讓我們追隨喬布斯去譜寫自己人生的傳奇吧!

  喬布斯傳讀後感篇2

  喬布斯傳出來後,第一時間在買了一本,厚達798頁,還真沒有時間看。上次問看過此書的清華教授孫哲,他說寫得很不錯。於是,這個週末開始開啟這本書。雖然只一半,也有了一些感想,下面同大家分享。

  一,喬布斯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我覺得用“調皮”來形容可能太便宜他了,實際上,無論從行為還是學習成績上,他都是一個“差”等生,在學校搞惡作劇達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例如把鞭炮放在老師的椅子下點燃。但這樣一個學生,竟然被學校容忍,而且一路順風,這實在不能不歸功於美國教育制度對孩子們的“一視同仁”與包容精神。對照喬布斯在學校的所作所為,說實話,如果放在中國,即便不送到管教“少年犯”的特殊學校接受再教育,即便不被學校開除,恐怕也早被戴上“綠領巾”。從這一點來說,喬布斯是“美國製造”一點不過。

  二,一種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昨天剛好看到這樣一條新聞:“4名90後廣州大學生自行設計自制火箭準備昇天。他們的“驚人之舉”引起空管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的關注。考慮到安全及天氣等因素,這4位大學生首次探求太空之旅被叫停,實箭發射改為地面科學模擬,雖然也有一些收穫,但畢竟還是有些遺憾”。航管部門叫停以及“相關部門”關注當然都有理由,而且也得到四位年輕人的理解。然而,如果你讀了喬布斯,你會得出結論:不應該叫停這些年輕人的創舉,應該創造條件——例如幫助他們把“火箭”運送到相對安全的地域——讓他們去探索。

  三,車庫——閱讀喬布斯傳前半部分時常常有“車庫”兩個字,喬布斯的“蘋果一號”是在車庫裡組裝的。這種情景讓我想起一百年前***整整一百年前哦***發明了飛機的懷特兄弟,他們當時沒有錢沒有場地,竟然是在車庫裡發明了飛機。其實,還有很多發明,都是在“車庫”裡誕生的。這一方面說明西方人有一個車庫,很多時候成為他們的手工作坊;另外一方面說明,偉大的發明並不需要那麼多優厚的資源。就在喬布斯在車庫裡組裝“蘋果一號”的時候,至少有十幾家擁有相當規模的電腦製造商正在豪華廠房裡工作;就在懷特在車庫裡設計“飛機”的時候,當時就有幾位擁有上百萬美金的飛行愛好者也在研究飛行器。

  四,這點特別讓我感動:至少有兩次,喬布斯在鼓搗電腦時遇到了困難——他缺少零件之類的,結果這位才十幾、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竟然拿起電話,直接給當時的大老闆打電話,開口就讓人家提供免費的零件和支援,而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大老闆竟然毫無條件的就答應了他,還送貨上門,使得喬布斯對電腦的研究與製造可以繼續下去。有時我想,如果他困難的時候,那些老闆不支援與鼓勵年輕人創新與創業,喬布斯還是喬布斯?他能走到今天?

  以上只是匆匆《喬布斯傳》前半部分的一些想法,大家閱讀《喬布斯傳》的時候應該關注這些細節,喬布斯之所以是“美國製造”,也並不是巧合,當然不僅僅是政治制度造成的,更多的是源自於社會對創新與創業的態度、對少數特立獨行的人的包容度。

  喬布斯傳讀後感篇3

  這個週末,我閱讀了中譯本的《史蒂夫·喬布斯傳》,沃爾特·艾薩克森的文筆流暢,內容翔實,把喬布斯跌宕起伏、熾熱激越的人生訴說得惟妙惟肖,令人愛不釋手。從喬布斯的人生和蘋果的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許多關於創新、個性、領導力和價值觀的教益,而我從這本傳記裡得到更多的是人生的教益。

  “記住自己終會死去,是我所知最好的方式,避免陷入自己會失去什麼的陷阱。你已是一無所有,沒理由不追隨內心”。這是喬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的著名的一句話。他的一生,始終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給這本傳記起個書名,我覺得叫《追隨內心》十分妥帖。只是和喬布斯追求簡約的個性相映照,以喬布斯的黑白肖像為襯托,取名《史蒂夫·喬布斯傳》,更像蘋果的風格。

  “我想讓我的孩子們瞭解我。”“我想確保我死後有人能聽到我想說的話。”這是喬布斯找到傳記作者、留下這部傳記的原因。此時此刻,世界上一定有無數的人在閱讀這本傳記。我在閱讀的時候,時時忍不住拿出iPhone,iPad,根據書裡的介紹,體味他的設計之妙,這給蘋果的產品在全球範圍內又做了一次深度的廣告。喬布斯留下的遺產是多樣的,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創新精神、人生啟迪!

  在他敏感的內心,科技與人文舉行過婚禮,所以,他的心靈一直在歌唱,才孕育了一個又一個傳世的作品——iPod,iPhone,iPad,那些產品都是他心靈的孩子,似乎都賦予了靈魂。所以即使是在病入膏肓之際,只要一說起蘋果產品,他也顯得神采奕奕,就像燈點亮了一樣。他將火熱的詩情注入了冰冷的處理器中。。

  觀察喬布斯,不應只看到他產品設計和商業營銷上的天賦,更應注意他內心持之以恆的哲學。2011年3月,iPad2釋出後,這時iPad輕了、薄了、快了,而他卻更瘦了。釋出會後,他曾和傳記作者共進午餐,隨即他將到一個度假村度假,艾薩克森希望看他的iPad2裡安裝了什麼,有三部電影,還下載了僅有的一本書《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這是一本冥想與靈脩指南,他十幾歲時第一次閱讀,後來在印度再次閱讀,從那以後每年都要重讀一遍。 他的心靈在冥冥之中,被一種力量所指引,我覺得這是理解他的鑰匙。

  在他的眼裡,產品應該是偉大的創作,而不僅僅是平凡的工業製造。看待蘋果的豐富產品線,不僅僅應注意他做了什麼,更應注意他捨棄了什麼,減掉了什麼。就像米開朗基羅的那句名言:“雕像本來就是在石頭裡,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蘋果的一代又一代的產品,是他像雕塑大師那樣一刀一刀、去掉那些不要的東西、而後留下來的。從發明創造的角度,在歷史的殿堂裡,他的位置就在愛迪生和福特的身旁;而在人文藝術的舞臺上,他也可以和許多大師心靈相通、同臺共舞。

  天文學家開普勒說過:“自然喜歡簡潔與統一。”他也推崇這句話,所以他不遺餘力地推動硬體、作業系統,應用內容整合成簡明的統一系統。他的精神世界絢麗多彩,像蘋果的軟體一樣精緻流暢,遺憾的事,上帝將他靈魂的軟體執行在一個多麼孱弱的軀體上。他對封閉和完整有著一種常人不能理解的痴迷,2011年他發現第三方修理店能夠開啟iPhone4後,蘋果放棄了之前的小螺絲,改用一種五角形防撬螺絲,他不想讓人在他的產品裡亂動,他也不能容忍亂七八糟的應用執行在蘋果的產品上。對待自己的軀體,他也有這樣的心態,2003年,喬布斯發現患胰腺癌之後,曾不願進行腫瘤切除手術,“我不願讓他們把我的身體切開。”他找的方法只是實行嚴格的素食,攝入大量的新鮮胡蘿蔔和果汁。有一種認識是他因此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史蒂夫·喬布斯傳》,有很多感人的細節,比如在他和妻子的20週年結婚紀念日,他親自打電話到舉行婚禮的酒店預訂當時的房間,而得知房間已被人預訂使用,他詢問他們是否願意放棄,並提出願意為他們支付另一個週末的費用。在那裡,他翻看著自己的iPhone,泣不成聲地誦讀祝願,“20年前,我們相知不多,我們感覺走,你讓我著迷的飛上了天……我的雙腳從未落回地面。”他想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曾經年輕過”。這個不得不經常直面死亡的人,有著一顆眷戀人生、熱愛人生的心靈。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他感覺不太舒服,他坐在屋後的花園裡,思考死亡。”他對作者說:“人生也許就像有個開關一樣,啪,然後你就沒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喜歡給蘋果產品加上開關吧。”這是傳記的結尾,今夜在家裡的iMac上打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找出了我的iPad,iPhone,用軟鍵盤輕劃開關的時候,覺得餘音嫋嫋。

  去年12月的某一天,中國移動的高層領導曾經與喬布斯有一次越洋的電話會談,我有幸在中國移動總部的電話會議室裡聽到他鏗鏘有力和咄咄逼人的聲音。在他去世之後,我找到了當時的電話錄音,不到一年前的聲音已成絕響,令人感慨。

  “我聽見古人的腳步聲,猶如大海在示意。我轉身,有時有人,有時只有我自己。我在男人的現實中猶豫不定。每一隻落地不定的麻雀,像每粒沙。”這是鮑勃·迪倫的《每***》——喬布斯生前最喜歡的歌曲之一。人生是***,在歷史的長河中,轉瞬即逝。他抓住一瞬中的一瞬,燃燒發光,這是令無數人心生崇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