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路的觀後感

       中國科技部與央視2套合作,聯合制作了10集記錄評論電視片《創新之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本來,偶然從第六集《政府的作用》看到的。然後在網上搜索,從頭到尾基本上基本過了一遍。

  感到這是一部做得不錯的電視片。當然,也存在一些硬傷,主要體現在對於創新的鑑賞力關注得不夠。

  第一集差不多是個序言;第二集講述了近、現代科學發展背景***這是一個講技術進步的記錄與評論片,將科學視為基礎,並不計劃將科學當成創新的話題,按照中國的傳統,將科學研究歸入了“發現”範疇***;第三集是“放飛好奇”,本節認為,講述創新來源於好奇;其實,科學發現的基礎來源於好奇,而技術創新並不完全源於好奇。定位不是很對。這一集還提到了熊.皮特的理論:經濟發展並不只是原料,工時,價格***可能還包括剩餘價值***,而是具有原來不可預料的新元素***尚不明白中國社科院的朋友們如何協調這些這些新概念與《資本論》之中觀念的差異***;第四集是“大學的作用”,還沒有細看。第五集是專利制度的作用,第六集是講政府的作用,這一集邏輯上不連貫,前面講“創新是可遇而不可求”,後半集則說要守株待兔***在後面第九集,施一公更明確提出,創新重點在人,而不是專案,這個思路其實是與第六集前半部思路完全衝突***;第七集與第八集則說市場與資本的作用,這其實已經是創新的延伸處理了;第九集是“一個人的力量”,再一次強調了創新的個人作用***從思路到推廣***,似乎沒有非常照顧歷史唯物主的臉面。第十集是“未來”,還沒有看,大概是預料未來的創新特點吧。

  感到中國觀念在進步。該電視片其實關係到不少饒有興致的課題,當然本文無意對於與社會理論***政治經濟學,歷史唯物主義***密切相關的內容作深入探討。

  有一點值得作簡短說明,那就是《創新之路》對於“創新鑑賞力”關注不夠。“創新鑑賞力”其實非常重要。鑑賞力不但關係到從事創新的人們選題、預判,直接關係到人們選題的取向,也關係到市場與投資人預判,準確的取向。如此重要的話題,居然編輯們沒有注意到。當然編輯們其實立即面對這方面忽視引起的苦果:由於編輯們的“創新鑑賞力”不夠好,題材選出問題了:例如其中說馬斯克打算送幾百萬人去火星,並形成自給自足的社會,顯得很沒譜,模糊了“創新”與“信口開河,異想天開”界限,這與該片相對嚴肅的論題顯得協調。如果編輯具有良好的“創新鑑賞力”,如此不靠譜內容應當毫不猶豫地過濾掉。可惜,編輯不太重視這個“鑑賞力”,因此問題在所難免,當然也情有可原。

  篇2

  如之前的各大紀錄片的製作手筆,大氣,滂沱,只是這一次,在借鑑了西方國家的創新之路,創新制度的形成,創新文化的構建後,留下的卻是深深的思考和焦慮。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創新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某種程度上推進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進化,沒有創新,就沒有人類文明。

  然而,就短期而言,創新又充滿著矛盾與不確定,創新的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財聚,在無數成功創新者閃耀智慧光芒的同時,又有多少因各種原因,僅僅因為一絲一毫之差而沒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運氣似乎成了神祕的掌控之手。

  如何把握長期發展的必然,和短期的失敗和考驗,在鼓勵創新的路上,政府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或許雷軍是對的,只有一無所有的人才有動力創新,國有企業的創新從根本上來講缺乏個人創新源動力。們要思考的是,如果我們容忍創新失敗,那我們的底線在哪裡?如果我們鼓勵創新,我們的支撐底線又在哪裡?如果避免低效率創新,如何衡量創新效率?

  篇3

  營造全面學習的氛圍,重新定義創新,詮釋創新,更好的運用在工作及實踐中,6月21日和林事業四部運營處組織組長以上人員,針對《創新之路》進行學習、共享!創新學習,運營處在路上!***本次學習內容《活力版圖》、《科學基石》***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蒙牛公司又引領了新的文化價值觀,“誠信、創新、激情、開放”,我們沿著文化地毯也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及交流。

  當我們再一次學習《創新之路》記錄片的時候,我對創新又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體會。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大膽去想,勇於突破,要以創新的思維對待工作,要坦誠透明,多方位主動溝通,貫徹並嘗試新方法、新思路的理念,從多個角度來突破日常管理的陳規和固有模式。

  創新是一種文化,可以是任何好的想法,我們不要怕想法天馬行空,那也許就是未來的方向,創新不能把它條框化,應該有開放的環境和平臺。

  我會繼續用我們蒙牛人特有的創新的文化力量與企業共同成長,在工作中,每天改變一點點,在更新的積累下創造新的事物,通過工作方式的變化最終改變生活方式,我會將它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更好地去實現它所承載的特殊意義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