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國魂觀後感3篇

  紀錄片國魂觀後感1

  按照市委宣傳部的通知和校機關黨委的要求,9月15日晚8:05分本人準時收寧夏公共頻道播出的三集電視專題片《國魂》。

  這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政治意蘊的電視宣傳片,採用電視藝術手法,用百姓視角、百姓語言、百姓故事三大板塊,對“三個倡導”24個字的重大意義、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進行了全面準確、鮮活生動的解讀。上篇主要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鮮明主題,介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歷史背景與過程,闡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中篇主要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讓全體人民感受公平正義陽光這一主線,闡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下篇主要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每一個公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線,闡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提高黨員幹部精神素質和政治思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專題片《國魂》,通過對一個個具體生活畫面的生動展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十分自然地呈現出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使人們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體悟著人間的真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感受、體悟和憧憬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得到了具體形象的展現,價值觀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電視片用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話。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不是一些與百姓相距遙遠的巨集大口號,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真切的價值體驗。這些價值十分崇高,值得整個人類為之追求;這些價值與每個人的生活那麼切近,需要每個人認真踐行。

  電視片用凡人的善行義舉感染觀眾。選取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祖國的各行各業湧現出的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通過電視畫面鏡頭的組接、聲畫的有機結合,主人公身上的責任擔當意識、忠誠奉獻精神、真誠友善態度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觀眾不僅在視覺上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內心世界更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深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愛國、什麼是敬業、什麼是誠信、什麼是友善。

  電視片用生活的點滴變化和活生生的事例,充分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通過觀看《國魂》這部電視片,我們體會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切實感受到我們社會的發展進步。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將以“三個倡導”作為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盡心盡力做一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

  紀錄片國魂觀後感2

  作為首部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主題式專題片,由中宣部宣教局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製作的《國魂》自8月8日起在央視播出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專家、學者以及網友紛紛發表文章和評論,暢談觀後感。

  《國魂》分上中下三集,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解讀和闡釋,全方位展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包國俊將《國魂》譽為“教科書式專題片”。他說,《國魂》影片主題鮮明、思想性強,語言生動感人、富有哲理,畫面優美、攝製精美,是一部全面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文獻精品,是對黨員幹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好教材。

  有評價說,鮮活、生動、接地氣是該專題片最大亮點。對此,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表示,《國魂》表達手法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堅持用小故事講大道理,每篇開場統一採用“電視海採”方式切入,對不同地區、年齡、民族的群眾現場採訪,極具代表性,最鮮活地表達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24個字的理解和期望。著名劇作家蘇叔陽認為:“《國魂》以生動質樸感人的真實畫面、普通人的生活細節以及對生活詩意地表達,突破了以往專題片嚴肅說教的模式,起到了良好效果,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較好的專題片。”

  吉林大學教授宋建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玉軍等專家均認為,專題片《國魂》的拍攝和播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作曲家王星銘、畫家曹明求等藝術界人士表示,《國魂》以詳實的資料、生動的畫面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謂“巨集觀探道,微觀探真”。

  《國魂》播出後,很多網民借該片表達了對國家的祝願和期待。網民“Sky365”說,“央視專題片《國魂》,講的是司法公正問題。作為中國公民,期待社會公平正義的進一步發展!”網民“007”說,“《國魂》很好體現了當代中國人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理解。”網民“皇城根下乘涼”說:“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離不開精神的支撐。《國魂》告訴我們,國家要繁榮富強首先要重建個人精神上的信仰。”

  紀錄片國魂觀後感3

  習在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這些天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的三集專題片《國魂》,就是一部用百姓語言講述百姓故事的力作。這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顯見政治意蘊的電視宣傳片,並沒有採用常見的巨集大敘事的方式呈現主題,而是用小敘事的方式加以表達。作品通過對一個個具體生活畫面的生動展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十分自然地呈現出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使人們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體悟著人間的真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感受、體悟和憧憬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得到了具體形象的展現,價值觀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彰顯。通篇看來,《國魂》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具有鮮明的特色:

  用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話。在大多數人的想象中,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題材的片子,呈現出來的可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但是,《國魂》並沒有以這樣的方式呈現,而是從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起。三沙市永興島上一位漁民出航時在船頭懸掛國旗這一故事情節的設定、安徽黟縣南屏村兩位都市移民悠然自得的生活畫面的展現,分別將富強、自由這樣巨集大的價值理念引申出來,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不是一些與百姓相距遙遠的巨集大口號,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真切的價值體驗。這些價值十分崇高,值得整個人類為之追求;這些價值與每個人的生活那麼切近,需要每個人認真踐行。

  用凡人的善行義舉感染觀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祖國的各行各業,湧現出了很多模範人物。他們的身上閃耀著道德的光芒,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激勵著人們堅守社會的良知和道義。在《國魂》中,編導既選取了為國防建設而隱姓埋名30多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也選取了在祖國邊防巡邏戍邊的普通戰士;既選取了創造十二萬例膽囊手術無一失敗的醫學奇蹟的莊仕華,也選取了80後從事抽糞工作的環衛工人李萌;既選取了曾擔任外交官退休後紮根貴州偏僻山區義務支教9年的朱敏才和妻子孫麗娜,也選取了堅守36年承諾擔負照顧戰友母親重任的李元成,等等。通過電視畫面鏡頭的組接、聲畫的有機結合,主人公身上的責任擔當意識、忠誠奉獻精神,真誠友善態度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觀眾不僅在視覺上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內心世界更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深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愛國,什麼是敬業,什麼是誠信,什麼是友善。

  用生活的點滴變化展現社會的進步。如果把今日的中國放置在百年的歷史座標中,放置在近代世界大變革的洪流中,我們會強烈地感受到民族、國家的發展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36年來的發展進步。我們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國家和社會的巨集觀層面上,也體現在百姓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民主權利的充分實現、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等微觀層面上。《國魂》並沒有聚焦於一系列大政方針,國內外重大事件,而是將注意力投放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上,用活生生的事例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通過講述當年在義烏靠賣繡花機起家,如今已把產業做到了國外的湯曉明這一事例,不僅將觀眾帶回到兒時貨郎叫賣聲的記憶中,更讓觀眾從一個側面看到我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講述貴州省畢節市蓮花村村民喬遷新居的歡快場面,不僅展現了該村村民居住條件的切實改善,更體現出國家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正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個案的展示,使我們體會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切實感受到我們社會的發展進步。

  《國魂》的拍攝和播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這一專題片所採取的呈現方式本身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高高在上,與民眾無關的乾巴巴的12個詞,相反,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正因為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能僅僅是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宣傳上,不能僅僅停留在12個詞的記憶上,相反,它更需要民眾自下而上的自覺認同,需要內化於民眾的心、外化於百姓的行。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樂於聽的方式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這是引導民眾理解、體悟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頗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