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備忘錄觀後感

  國情備忘錄,這是一部描述中國三十年來民生和經濟發展的大型紀實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國情備忘錄》是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製作的一部大型電視紀錄片,它的主要內容有:中國之謎、人口大計、農字當頭、蒼茫大地、資源掃描、山水之間、民生縱橫、創新元素,以及中國腳步等九集。《國情備忘錄》就當下中國的人口、三農、耕地保護、資源環境、社會保障以及創新能力等我國國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進行了客觀詳盡的表現。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中國國情的基本狀況,一次近距離觀察中國的發展元素。

  通過在課堂上的觀看以及課後自行觀看,感想、感慨和收穫良多。下面僅以第七集——民生縱橫,簡單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所謂民生,是一個談到中國繞不開的話題,它充分體現了民生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正所謂國情即民生,國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國之本。《國情備忘錄》之民生縱橫反映了中國很多真實的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們也都看到,國家領導人也非常重視民生問題,民生問題得到了不斷的解決,比如就業、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等,國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還遠遠不夠,只是杯水車薪,或是隻解決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並不以國家的意志為轉移,這似乎有些可笑。這在貧富差距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國家的確在不斷的強大,財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廣大農民和農民工的收入、各種社會福利卻總是跟不上國家發展的速度,形成貧窮越來越貧窮,富裕越來越富裕的局面。這就是中國,兩極分化。在農村裡,人們最關心的莫過於這幾個問題:醫療、養老、住房、就業、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捨得看,由於藥店的藥價也成倍的上漲,多少人因此連藥也捨不得買了,要麼挨挨,要麼找點草藥。還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問題,有的老人寂寞地守著空巢,有的被遺棄無人贍養撿垃圾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還在幹農活;小的留在家裡的無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著父母在外面的讀書也是個問題,小時候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這麼給毀了……

  中國的科技在不斷的發展,遠有曾經令人驕傲的“兩彈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飛船和高速鐵路等。但我們不能一葉障目,這些科技的制高點,只是呈點狀零星的分佈在某些領域。翻開這些高科技的背後,看看還有多少的問題。大部分企業沒有申請過專利,連年增長的專利大部分是跨國企業的成果。多少企業沒有核心的技術,只是靠著廉價的勞動力,榨取工人剩餘價值,而且大部分還是被外國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經費換來的只是一紙無用的論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實驗室。GDP在不斷的增長,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國人分去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給別人打工。中國的確成了一個世界工廠,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只是被外國人剝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國的財富是在不斷的增長,但和發達國家相比永遠不成比例,永遠跟著別人後面。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僅僅看GDP,我們必須儘快實現產業的升級,向日韓好好學習,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實力。

  當然這裡講到的更多的是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忽視了成績。中國的進步與變化絕對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問題往往比看到成績更具有價值,更值得我們思考和努力。

  篇2

  為什麼要踐行科學發展觀、為什麼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源於我們對自己國家基本國情的認識。因此,關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們不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既是為了總結過去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來。然而,在公眾、甚至是相當一部分領導幹部當中,依然存在著很多模糊或者極端的認識,有認為一好百好的;也有隻看問題,把現實說得一無是處的。這些看法勢必會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與工作態度,進而對這個國家的前行發生作用。

  盲目的樂觀和悲觀在現在的社會裡隨處可見可聞,但《國情備忘錄》,在令我們喜悅的時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敘說成績的同時,更加***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國情備忘錄》從當前發展和我國的人口、三農、土地、資源、環境、民生、創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出發採用了一系列的準確資料和現實存在的事實說明了當前我國的國情。

  中國在各種缺損的條件下獲得了持續的經濟增長,令世界為之震驚,諾蘭將這種局面稱為“中國之謎”。緊接著第二集談到了人口問題, 雖然30年計劃生育政策,我們少生了4億多人,使中國的13億人口日推遲了四年,我們也使全世界60億人口的人口日也推遲了四年。但今天,我們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壓力最大的國家。中國這塊土地,究竟能夠承載的人口極限是多少 ,現在看來仍是一個未知數。在第三集中,講到了農村的貧困人口問題,雖然農民總體上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在向小康方向邁進。但是我們要看到我們現在的農民的人均收入也僅僅是相當於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落後我們城鎮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這個差距現在還是在繼續擴大。三農問題由此成為中國政府關注的重點。農民不小康,中國就不能完全實現小康,因此要重點解決農民的貧困問題,力圖實現全面小康。《蒼茫大地》和《資源掃描》兩節則講述了中國的資源現狀,使我們更好的意識到中國仍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要切實做好資源合理利用,《山水之間》一節則提到了被稱為“長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動物白暨豚,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的不合理行為正在破壞大自然的平衡,給予我們已警示。 第七集《民生縱橫》,就業、養老、醫療、住房,這些都是老百姓關注的話題。中國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競爭愈演愈烈,堪稱“世界最大的就業戰爭”。我們1997年就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但人口老齡化以後,養老基金缺口達上萬億元。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而且80%在城市,20%在農村。中國656個城市中,有不少城市沒有建立廉租房制度。在《創新元素》一節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這是一個偉大的傳遞,詮釋了祖國的實力。從體育的角度看,意味著人類能夠達到勇氣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樣讓外界印象深刻的還有中國創新的力量和決心。在最後一集《中國腳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儘管起步晚,但是中國卻成功地接過了產業轉移的接力棒,接力棒帶來外國的豐富資本和最新技術,我們的腳步後發而先至。我國經濟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長速度,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這令人欣喜的同時,人們也發現行進的中國正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點”。“中國國情”是諸多難點中的關鍵詞,解決這些難點,沒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樣板。這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這意味著我們國家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認識各種風險與挑戰。

  六十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如今已躍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工、農與第三產業逐步趨向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政治上,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聯合國常務理事國,我們正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教育上,我國已基本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國民素質不斷提高。

  正因為我們取得的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來,以歐美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將被打破,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G2”逐漸成為一個時髦的詞語,人們不斷用G2來指代美國和中國,G2成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詞。但我們應該清醒的意識到,現在“我們中國還遠遠不是功夫熊貓,當今的我們也並非世界經濟的救世主”!

  的確,《國情備忘錄》同時讓我們國民在無數的讚譽中清楚地看到輝煌的背後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我們的資源版圖越來越小;我們的耕地面臨著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險;碧水藍天越來越難得一見;巨大的人口壓力考驗著我們的承受力;滯後的三農問題仍在牽制著全域性發展;就業難、住房難與看病難導致的矛盾有日益嚴峻的趨勢;我們的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方面還有極大的上升空間;最為核心的民生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各方各面的貧富差距及差異持續拉大。

  當然,所有問題的出題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必然,不斷完善也是一個必然,但是這需要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其它問題。正如《國情備忘錄》所啟示我們的,這些問題的實質概括起來就是各種關係的“失衡”。雖然我們近期對此類問題已經著手加以解決,但許多方面仍未扭轉,甚至還有惡化的趨勢。這些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現代化程序的突出問題,應該說是由發展水平和一系列體制機制共同造成的,有的也是部分改革舉措不當引起的,因而也都需要我們在艱苦奮鬥、促進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改革的目標,校正改革的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拓寬改革的廣度、延展改革的深度。如果不繼續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不進一步擴大開放,一味地放任這些問題的自然演進,就會導致我們發展方向的迷失,甚至連已經取得的成就也會喪失。從而也根本談不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巨集願。

  中國基本上是一個生產和儲蓄的國家,高額度的儲蓄是人民對政府沒有信心的一種表現,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